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傳統(tǒng)文化 > 詩詞名句 > 古詞 >

溫庭筠:菩薩蠻

  作者:溫庭筠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賞析

  《花間集》收溫庭筠的《菩薩蠻》詞十四首,都是寫女子相思離別之情,這是其中的第十首。

  這首詞起句寫人妝飾之美。“寶函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妝圖:一位女子春晨妝梳,打開妝盒,手拈金釵。映入眼簾的是一對鏤金的紫鴛鴦。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沉香閣上吳山碧”,亦“泰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閣,伊憑欄遠(yuǎn)望。江南的綠水青山,十分可愛。“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仿佛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視線難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楊柳又如絲”,一個“又”字,透露了女子內(nèi)心的躍動,能傳驚嘆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這個“又”字,還使得下一句“驛橋春雨時”,這個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緊密無間。這兩句寫柳絲撥動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個春雨瀟瀟的日子,曾經(jīng)和情人在驛外橋邊折柳送別,依依惜別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時離人不知在何處。這就利用時空的交替,創(chuàng)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這是溫詞凝煉、深密的典型筆法。

  上片的結(jié)句回憶驛橋送別,下片接寫別后。“畫樓音信斷”,說明人去信斷。“芳草江南岸”,抒發(fā)了春歸人不歸的隱痛。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鸞鏡與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艷如花之人,而獨處凄寂,可見其幽怨之深。“此情誰得知”,千回百轉(zhuǎn),哀思洋溢。這個結(jié)句是全詞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詞的高潮。

  這首詞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憶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亂不連,實則脈絡(luò)暗通,婉轉(zhuǎn)綿密,情韻悠然,這些正是溫詞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一個顯著特色。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