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農(nóng)歷三月十四 實叉難陀始譯《八十華嚴》紀念日

[佛學常識] 發(fā)表時間:2019-08-10 作者:網(wǎng)絡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農(nóng)歷三月十四 實叉難陀始譯《八十華嚴》紀念日

  農(nóng)歷三月十四,是唐于闐國實叉難陀開始翻譯《八十華嚴》的紀念日。

  據(jù)《開元釋教錄》記載,實叉難陀于證圣元年三月十四日,在東都洛陽大遍空寺開始翻譯此經(jīng),由武則天親受筆削,圣歷二年十月八日于佛授記寺完成全經(jīng)。

  《八十華嚴》,唐實叉難陀譯,又稱“新華嚴”或“唐經(jīng)”,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華嚴宗根本經(jīng)典。

  《華嚴經(jīng)》是釋迦牟尼成道后之第二七日,于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之自內證法門,內容記述佛陀之因行果德,開顯出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

  《華嚴經(jīng)》之漢文異譯本(相當于整部《華嚴經(jīng)》),共有三種:

  一、《六十華嚴》,凡六十卷,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又稱“舊華嚴”或“晉經(jīng)”。在《開寶藏》(《趙城金藏》)中該經(jīng)分為五十卷,與流通本分卷不同。

  二、《八十華嚴》,凡八十卷,唐實叉難陀譯,又稱“新華嚴”或“唐經(jīng)”。我國華嚴宗之根本經(jīng)典就是《八十華嚴》。

  三、《四十華嚴》,凡四十卷,唐般若譯,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愿品》,略稱《普賢行愿品》,又稱“貞元經(jīng)”,為新舊兩譯《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之別譯,內容記述善財童子歷參五十五善知識(或謂五十三參),而成就普賢之行愿。

  實叉難陀(652~710),意譯學喜、喜學,唐于闐國譯經(jīng)三藏,精通大小二乘。證圣元年(695),實叉難陀持梵本《華嚴經(jīng)》來到東都洛陽,奉武后命,與菩提流志、義凈等人于東都大內大遍空寺翻譯此經(jīng),即新譯《華嚴經(jīng)》八十卷。此外,實叉難陀又譯成《大乘入楞伽經(jīng)》《文殊授記經(jīng)》等十九部,一○七卷。長安四年歸國,后經(jīng)再三迎請,遂于中宗景龍二年再度來華,不久患病,景云元年十月示寂。荼毗之后,其舌不壞,門人送其靈骨及舌返回于闐,起塔供養(yǎng);后人于荼毗處建七重塔,稱華嚴三藏塔。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