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儒林盧誕盧光沉重樊深熊安生樂遜
自書契之興,先哲可得而紀者,莫不備乎經(jīng)傳。若乃選君德于列辟,觀遺烈于風聲,帝莫高于堯、舜,王莫顯于文、武。是以圣人祖述其道,垂文于六學;憲章其教,作范于百王。自茲以降,三微驟遷,五紀遞襲,損益異術,治亂殊涂。秦承累世之基,任刑法而殄滅;漢無尺土之業(yè),崇經(jīng)術而長久。雕蟲是貴,魏道所以陵夷;玄風既興,晉綱于焉大壞?季帕髦钭,校四代之興衰,正君臣,明貴賤,美教化,移風俗,莫尚于儒。故皇王以之致刑措而反淳樸,賢達以之鏤金石而雕竹素。儒之時義大矣哉!
自有魏道消,海內(nèi)版蕩,彝倫攸斁,戎馬生郊。先王之舊章,往圣之遺訓,掃地盡矣。
及太祖受命,雅好經(jīng)術。求闕文于三古,得至理于千載,黜魏、晉之制度,復姬旦之茂典。盧景宣學通群藝,修五禮之缺;長孫紹遠才稱洽聞,正六樂之壞。由是朝章漸備,學者向風。世宗纂歷,敦尚學藝。內(nèi)有崇文之觀,外重成均之職。握素懷鈆重席解頤之士,間出于朝廷;圓冠方領執(zhí)經(jīng)負笈之生,著錄于京邑。濟濟焉足以踰于向時矣。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詔尊太傅燕公為三老。帝于是服袞冕,乘碧輅,陳文物,備禮容,清蹕而臨太學。袒割以食之,奉觴以酳之。斯固一世之盛事也。其后命輶軒以致玉帛,征沉重于南荊。及定山東,降至尊而勞萬乘,待熊生以殊禮。是以天下慕向,文教遠覃。衣儒者之服,挾先王之道,開黌舍延學徒者比肩;勵從師之志,守專門之業(yè),辭親戚甘勤苦者成市。雖遺風盛業(yè),不逮魏、晉之辰,而風移俗變,抑亦近代之美也。
其儒者自有別傳及終于隋之中年者,則不兼錄。自余撰于此篇云。
盧誕,范陽涿人也,本名恭祖。曾祖晏,博學善隸書,有名于世。仕燕為給事黃門侍郎、營丘成周二郡守。祖壽,太子洗馬。燕滅入魏,為魯郡守。父叔仁,年十八,州辟主簿。舉秀才,除員外郎。以親老,乃辭歸就養(yǎng)。父母既歿,哀毀六年,躬營墳壟,遂有終焉之志。魏景明中,被征入洛,授威遠將軍、武賁中郎將,非其好也。尋除鎮(zhèn)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并稱疾不朝。乃出為幽州司馬,又辭歸鄉(xiāng)里。當時咸稱其高尚焉。
誕幼而通亮,博學有詞彩?け俟Σ,州舉秀才,不行。起家侍御史,累遷輔國將軍、太中大夫、幽州別駕、北豫州都督府長史。時刺史高仲密以州歸朝,朝廷遣大將軍李遠率軍赴援,誕與文武二千余人奉候大軍。以功授鎮(zhèn)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固安縣伯,邑五百戶。尋加散騎侍郎,拜給事黃門侍郎。魏帝詔曰:「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朕諸兒稍長,欲令卿為師!褂谑怯H幸晉王第,敕晉王以下,皆拜之于帝前。因賜名曰誕。加征東將軍、散騎常侍。太祖又以誕儒宗學府,為當世所推,乃拜國子祭酒。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魏恭帝二年,除秘書監(jiān)。后以疾卒。
盧光字景仁,小字伯,范陽公辯之弟也。性溫謹,博覽群書,精于三禮,善陰陽,解鐘律,又好玄言。孝昌初,釋褐司空府參軍事,稍遷明威將軍、員外侍郎。及魏孝武西遷,光于山東立義,遙授大都督、晉州刺史、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
大統(tǒng)六年,攜家西入。太祖深禮之,除丞相府記室參軍,賜爵范陽縣伯。俄拜行臺郎中,專掌書記。十年,改封安息縣伯,邑五百戶。遷行臺右丞,出為華州長史,尋征拜將作大匠。魏廢帝元年,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除京兆郡守,遷侍中。六官建,授小匠師下大夫,進授開府儀同三司、匠師中大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轉(zhuǎn)工部中大夫。大司馬賀蘭祥討吐谷渾,以光為長史,進爵燕郡公。武成二年,詔光監(jiān)營宗廟,既成,增邑四百戶。出為虞州刺史,尋治陜州總管府長史。重論討渾之功,增邑并前一千九百戶。天和二年卒,時年六十二。高祖少時,嘗受業(yè)于光,故贈賻有加恒典。贈少傅。謚曰簡。
旋光性崇佛道,至誠信敬。嘗從太祖狩于檀臺山。時獵圍既合,太祖遙指山上謂群公等曰:「公等有所見不?」咸曰:「無所見!构猹氃:「見一桑門。」太祖曰:「是也!辜唇鈬。令光于桑門立處造浮圖,掘基一丈,得瓦缽、錫杖各一。太祖稱嘆,因立寺焉。及為京兆,而郡舍先是數(shù)有妖怪,前后郡將無敢居者。光曰:「吉兇由人,妖不妄作!顾烊刖又。未幾,光所乘馬忽升廳事,登床南首而立;又食器無故自破。光并不以介懷。其精誠守正如此。撰道德經(jīng)章句,行于世。子賁嗣。大象中,開府儀同大將軍。
沉重字德厚,吳興武康人也。性聰悟,有異常童。弱歲而孤,居喪合禮。及長,專心儒學,從師不遠千里,遂博覽群書,尤明詩、禮及左氏春秋。梁大通三年,起家王國常侍。梁武帝欲高置學官,以崇儒教。中大通四年,乃革選,以重補國子助教。大同二年,除五經(jīng)博士。梁元帝之在藩也,甚嘆異之。及即位,乃遣主書何武迎重西上。及江陵平,重乃留事梁主蕭察,除中書侍郎,兼中書舍人。累遷員外散騎侍郎、廷尉卿,領江陵令。還拜通直散騎常侍、都官尚書,領羽林監(jiān)。察又令重于合歡殿講周禮。
高祖以重經(jīng)明行修,乃遣宣納上士柳裘至梁征之。仍致書曰:
皇帝問梁都官尚書沉重。觀夫八圣六君,七情十義,殊方所以會軌,異代于是率由。莫不趣大順之遙涂,履中和之盛致。及青緗起焰,素篆從風,文逐世疏,義隨運舛,大禮存于玉帛之間,至樂形于鐘鼓之外。雖分蛇、聚緯,郁郁之辭蓋闕;當涂、典午,抑抑之旨無聞。有周開基,爰蹤圣哲,拯蒼生之已淪,補文物之將墜。天爵具修,人紀咸理。
朕寅奉神器,恭惟寶闕。常思復禮殷周之年,遷化唐虞之世。懼三千尚乖于治俗,九變未協(xié)于移風。欲定畫一之文,思杜二家之說。知卿學冠儒宗,行標士則。卞寶復潤于荊陰,隨照更明于漢浦。是用寤寐增勞,瞻望軫念。爰致束帛之聘,命翹車之招。所望鳳舉鴻翻,俄而萃止。明斯隱滯,合彼異同。上庠弗墜于微言,中經(jīng)罔闕于逸義。近取無獨善之譏,遠應有兼濟之美?刹皇e。昔申涪鮐背,方辭東國;公孫黃發(fā),始造西京。遂使道為藝基,功參治本。今者一征,諒兼其二。若居形聲而去影響,尚迷邦而忘觀國,非所謂也。又敕襄州總管、衛(wèi)公直敦喻遣之,在途供給,務從優(yōu)厚。保定末,重至于京師。詔令討論五經(jīng),并校定鐘律。天和中,復于紫極殿講三教義。朝士、儒生、桑門、道士至者二千余人。重辭義優(yōu)洽,樞機明辯,凡所解釋,咸為諸儒所推。六年,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露門博士。仍于露門館為皇太子講論。
建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過時制,表請還梁。高祖優(yōu)詔答之曰:「開府漢南杞梓,每軫虛衿;江東竹箭,亟疲延首。故束帛聘申,蒲輪征伏。加以梁朝舊齒,結綬三世,沐浴榮光,祗承寵渥,不忘戀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晉用,豈無先哲。方事求賢,義乖來肅!怪毓陶,乃許焉。遣小司門上士楊(注)〔汪〕送之。梁主蕭巋拜重散騎常侍、太常卿。大象二年,來朝京師。開皇三年,卒,年八十四。隋文帝遣舍人蕭
子寶祭以少牢,贈使持節(jié)、上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
重學業(yè)該博,為當世儒宗。至于陰陽圖緯,道經(jīng)釋典,靡不畢綜。又多所撰述,咸得其指要。其行于世者,周禮義三十一卷、儀禮義三十五卷、禮記義三十卷、毛詩義二十八卷、喪服經(jīng)義五卷、周禮音一卷、儀禮音一卷、禮記音二卷、毛詩音二卷。樊深字文深,河東猗氏人也。早喪母,事繼母甚謹。弱冠好學,負書從師于三河,講習五經(jīng),晝夜不倦。魏永安中,隨軍征討,以功除蕩寇將軍,累遷伏波、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嘗讀書見吾丘子,遂歸侍養(yǎng)。
魏孝武西遷,樊、王二姓舉義,為東魏所誅。深父保周、叔父歡周并被害。深因避難,墜崖傷足,絕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簞餅,欲食之;然念繼母年老患痹,或免虜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尋母,偶得相見,因以饋母。還復遁去,改易姓名,游學于汾、晉之間,習天文及算歷之術。后為人所告,囚送河東。
屬魏將韓軌長史張曜重其儒學,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隱。
太祖平河東,贈保周南郢州刺史,歡周儀同三司。深歸葬其父,負土成墳。尋而于謹引為其府參軍,令在館教授子孫。除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遷開府屬,轉(zhuǎn)從事中郎。謹拜司空,以深為諮議。大統(tǒng)十五年,行下邽縣事。
太祖置學東館,教諸將子弟,以深為博士。深經(jīng)學通贍,每解書,嘗多引漢、魏以來諸家義而說之。故后生聽其言者,不能曉悟。皆背而譏之曰:「樊生講書多門戶,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學,老而不怠。朝暮還往,常據(jù)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后除國子博士,賜姓萬紐于氏。六官建,拜大學助教,遷博士,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天和二年,遷縣伯中大夫,加開府儀同三司。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詔許之。朝廷有疑議,常召問焉。后以疾卒。
深既專經(jīng),又讀諸史及蒼雅、篆籀、陰陽、卜筮之書。學雖博贍,訥于辭辯,故不為當時所稱。撰孝經(jīng)、喪服問疑各一卷,撰七經(jīng)異同說三卷、義(經(jīng))〔綱〕略論并(月)〔目〕錄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也。少好學,勵精不倦。初從陳達受三傳,又從房虬受周禮,并通大義。后事徐遵明,服膺歷年。東魏天平中,受禮于李寶鼎。遂博通五經(jīng)。然專以三禮教授。弟子自遠方至者,千余人。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者,皆發(fā)明之。齊河清中,陽休之特奏為國子博士。
時朝廷既行周禮,公卿以下多習其業(yè),有宿疑礩滯者數(shù)十條,皆莫能詳辨。天和三年,齊請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未至者,便撮機要而驟問之。安生曰:「禮義弘深,自有條貫。必欲升堂睹奧,寧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當為次第陳之。」公正于是具問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咸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還,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欽重之。
及高祖入鄴,安生遽令掃門。家人怪而問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矣!苟矶咦嫘移涞,詔不聽拜,親執(zhí)其手,引與同坐。謂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為愧!拱采:「黃帝尚有阪泉之戰(zhàn),況陛下龔行天罰乎!
高祖又曰:「齊氏賦役繁興,竭民財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庫及三臺雜物散之百姓,公以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臺之財,發(fā)鉅橋之粟。陛下此詔,異代同美!垢咦嬗衷:「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紂,縣首白旗;陛下平齊,兵不血刃。愚謂圣略為優(yōu)!垢咦娲髳,賜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區(qū),并賜象笏及九環(huán)金帶,自余什物稱是。又詔所司給安車駟馬,隨駕入朝,并敕所在供給。
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參議五禮。宣政元年,拜露門學博士、下大夫,其時年已八十余。尋致仕,卒于家。
安生既學為儒宗,當時受其業(yè)擅名于后者,有馬榮伯、張黑奴、竇士榮、孔籠、劉焯、劉炫等,皆其門人焉。所撰周禮義疏二十卷、禮記義疏四十卷、孝經(jīng)義疏一卷,并行于世。
樂遜字遵賢,河東猗氏人也。年在幼童,便有成人之操。弱冠,為郡主簿。魏正光中,聞碩儒徐遵明領徒趙、魏,乃就學孝經(jīng)、喪服、論語、詩、書、禮、易、左氏春秋大義。尋而山東寇亂,學者散逸,遜于擾攘之中,猶志道不倦。永安中,釋褐安西府長流參軍。大統(tǒng)七年,除子都督。九年,太尉李弼請遜教授諸子。既而太祖盛選賢良,授以守令。相府戶曹柳敏、行臺郎中盧光、河東郡丞辛粲相繼舉遜,稱有牧民之才。弼請留不遣。十六年,加授建忠將軍、左中郎將,遷輔國將軍、中散大夫、都督,歷弼府西合祭酒、功曹諮議參軍。
魏廢帝二年,太祖召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諸儒分授經(jīng)業(yè)。遜講孝經(jīng)、論語、毛詩及服虔所注春秋左氏傳。魏恭帝二年,授太學助教。孝閔帝踐阼,以遜有理務材,除秋官府上士。其年,治太學博士,轉(zhuǎn)治小師氏下大夫。自譙王儉以下,并束修行弟子之禮。遜以經(jīng)術教授,甚有訓導之方。及衛(wèi)公直鎮(zhèn)蒲州,以遜為直府主簿,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武成元年六月,以霖雨經(jīng)時,詔百官上封事。遜陳時宜一十四條,其五條切于政要。
其一,崇治方,曰:竊惟今之在官者,多求清身克濟,不至惠民愛物。何者?比來守令年期既促,歲責有成。蓋謂猛濟為賢,未甚優(yōu)養(yǎng)。此政既代,后者復然。夫政之于民,過急則刻薄,傷緩則弛慢。是以周失舒緩,秦敗急酷。民非赤子,當以赤子遇之。宜在舒疾得衷,不使勞擾。頃承魏之衰政,人習逋違。先王朝憲備行,民咸識法。但可宣風正俗,納民軌訓而已。自非軍旅之中,何用過為迫切。至于興邦致治,事由德教,漸以成之,非在倉卒。竊謂姬周盛德,治興文、武,政穆成、康。自斯厥后,不能無事。昔申侯將奔,楚子誨之曰「無適小國」。言以政狹法峻,將不汝容。敬仲入齊,稱曰「幸若獲宥,及于寬政」。然關東諸州,淪陷日久,人在涂炭,當慕息肩。若不布政優(yōu)優(yōu),聞諸境外,將何以使彼勞民,歸就樂土。
其二,省造作,曰:頃者魏都洛陽,一時殷盛,貴勢之家,各營第宅,車服器玩,皆尚奢靡。世逐浮競,人習澆薄,終使禍亂交興,天下喪敗。比來朝貢,器服稍華,百工造作,務盡奇巧。臣誠恐物逐好移,有損政俗。如此等事,頗宜禁省。記言「無作淫巧,以蕩上心」。傳稱「宮室崇侈,民力雕弊」。漢景有云:「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埂傅裎目嚏U,傷農(nóng)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功者也。」以二者為饑寒之本源矣。然國家非為軍戎器用、時事要須而造者,皆徒費功力,損國害民。未如廣勸農(nóng)桑,以衣食為務,使國儲豐積,大功易舉。
其三,明選舉,曰:選曹賞錄勛賢,補擬官爵,必宜與眾共之,有明揚之授。使人得盡心,如睹白日。其材有升降,其功有厚薄,祿秩所加,無容不審。即如州郡選置,猶集鄉(xiāng)閭,況天下選曹,不取物〔望。若方〕州〔列〕郡,自可內(nèi)除。此外付曹銓者,既非機事,何足可密。人生處世,以榮祿為重,修身履行,以纂身為名。然逢時既難,失時為易。其選置之日,宜令眾心明白,然后呈奏。使功勤見知,品物稱悅。
其四,重戰(zhàn)伐,曰:魏祚告終,天睠在德。而高洋稱僭,先迷未敗,擁逼山東,事切肘腋。譬猶棋劫相持,爭行先后。若一行非當,或成彼利。誠應舍小營大,先保封域,不宜貪利在邊,輕為興動。捷則勞兵分守,敗則所損已多。國家雖強,洋不受弱。詩云:「德則不競,何憚于病!」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強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故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彼行暴戾,我則寬仁。彼為刻薄,我必惠化。使德澤旁流,人思有道。然后觀釁而作,可以集事。
其五,禁奢侈,曰:按禮,人有貴賤,物有等差,使用之有節(jié),品類之有度。馬后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所以率下也。季孫相三君矣,家無衣帛之妾,所以勵俗也。比來富貴之家,為意稍廣,無不資裝婢隸,作車后容儀,服飾華美,昡曜街衢。仍使行者輟足,路人傾蓋。論其輸力公家,未若介冑之士;然其坐受優(yōu)賞,自踰攻戰(zhàn)之人?v令不惜功費,豈不有虧厥德。必有儲蓄之余,孰與務恤軍士。魯莊公有云:「衣食所安,不敢愛也,必以分人!乖娧:「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菇运匀∪肆σ。
又陳事上議之徒,亦應不少,當有上徹天聽者。未聞是非。陛下雖念存物議,欲盡天下之情,而天下之情猶為未盡。何者?取人受言,貴在顯用。若納而不顯,是而不用,則言之者或寡矣。
保定二年,以訓導有方,頻加賞賜。遷遂伯中大夫,授驃騎將軍、大都督。四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五年,詔魯公赟、畢公賢等,俱以束修之禮,同受業(yè)焉。天和元年,岐州刺史、陳公純舉遜為賢良。五年,遜以年在懸車,上表致仕,優(yōu)詔不許。于是賜以粟帛及錢等,授湖州刺史,封安邑縣子,邑四百戶。民多蠻左,未習儒風。遜勸勵生徒,加以課試,數(shù)年之間,化洽州境。蠻俗生子,長大多與父母別居。遜每加勸導,多革前弊。在任數(shù)載,頻被褒錫。秩滿還朝,拜皇太子諫議,復在露門教授皇子,增邑一百戶。宣政元年,進位上儀同大將軍。大象初,進爵崇業(yè)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戶,又為露門博士。二年,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出為汾陰郡守。遜以老病固辭,詔許之。乃改授東揚州刺史,仍賜安車、衣服及奴婢等。又于本郡賜田十頃。儒者以為榮。隋開皇元年,卒于家,年八十二。贈本官,加蒲、陜二州刺史。遜性柔謹,寡于交游。立身以忠信為本,不自矜尚。每在眾中,言論未嘗為人之先。學者以此稱之。所著孝經(jīng)、論語、毛詩、左氏春秋序論十余篇。又著春秋序義,通賈、服說,發(fā)杜氏違,辭理并可觀。
史臣曰:前世通六藝之士,莫不兼達政術,故云拾青紫如地芥。近代守一經(jīng)之儒,多暗于時務,故有貧且賤之恥。雖通塞有命,而大抵皆然。
嘗論之曰:夫金之質(zhì)也至剛,鑄之可以成器;水之性也柔弱,壅之可以壞山。況乎肖天地之貌,含五常之德,朱藍易染,熏蕕可變,固以隨鄒俗而好長纓,化齊風而貴紫服。若乃進趣矜尚,中庸之常情;高秩厚禮,上智之所欲。是以兩漢之朝,重經(jīng)術而輕律令。其聰明特達者,咸勵精于專門。以通賢之質(zhì),挾黼藻之美,大則必至公卿,小則不失守令。近代之政,先法令而后經(jīng)術。其沉默孤微者,亦篤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飾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冑,窮則終于弊衣簞食。由斯言之,非兩漢棟梁之所育,近代薪樗之所產(chǎn)哉,蓋好尚之道殊,遭遇之時異也。
史臣每聞故老,稱沉重所學,非止六經(jīng)而已。至于天官、律歷、陰陽、緯候,流略所載,釋老之典,靡不博綜,窮其幽賾。故能馳聲海內(nèi),為一代儒宗。雖前世徐廣、何承天之儔,不足過也。
- 上一篇:周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 下一篇: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 七 亂宮闈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蒼
- 六十二回 蘇舜卿含冤歸太虛 劉墨林暴怒斥禽獸
- 齊宿瘤女
- 景公病水夢與日斗晏子教占夢者以對第六
- 伯夷列傳第一
- 卷一百三十六
- 魯季敬姜
- 卷一百八十三
- 一百二十九回 戀舊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違圣旨
- 魏芒慈母
- 卷二百一十三
- 列傳第八十九
- 第十七章 聰敏
- 十三 張五哥君前訴冤情 十三爺府邸賞親兵
-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 卷二十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貴劉華報君恩
- 第六章 潞河驛奸宄逞淫戲 瞞真情巧舌釋新憾
-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六十一回 稱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見死對頭
-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
-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
- 列傳第六宗室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第三十一章 貴婦人慈心憫沉淪 帝乾隆雷雨理國政
- 列傳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
- 景公問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以先行義第十八
- 列傳第一百七
- 列傳第二十
- 六十三回 鬧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陣法將軍忘形骸
- 卷七十
- 列傳第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貴劉華報君恩
- 卷八
- 列傳第六十一
- 楚成鄭瞀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案三
- 列傳第八十
- 第00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