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屯安陽宋義被殺 救鉅鹿項羽立功
話說宋義奉楚懷王之命,同項羽、范增領(lǐng)兵救趙。行至安陽,便下令安營駐扎。一連四十六日,不肯前進。急得項羽心中焦燥,遂向宋義道:“今秦兵圍攻鉅鹿,我軍當(dāng)速渡黃河,由外包擊,使趙兵為內(nèi)應(yīng)。內(nèi)外合兵,秦軍可以立破。”宋義道:“不然。今秦攻趙,戰(zhàn)勝,其兵必疲,我可乘機取之。若秦兵不勝,我長驅(qū)西行,必滅秦國。故不如先使秦、趙決一勝負,我且在旁坐觀成敗?傊,臨陣交戰(zhàn),我不如君;運籌決策,君不如我!表椨鹨娝瘟x不聽,憤憤而退。
原來宋義從前曾為楚國令尹,懷王因他系舊日大臣,又兼談兵有驗,故特委以重任。其實宋義全恃口辨,并非將才。至論項梁驕兵必敗,此理人所盡知,無甚奇妙。今既受命為將,卻畏秦兵之強,在半路上頓兵不進。及被項羽催促,勉強設(shè)辭拒絕。又知項羽素來跋扈,恐其不遵命令,欲先示威使之折服,乃下令軍中道:
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此軍令明明指著項羽,項羽見了自然益加憤怒。本來項羽因懷王不許領(lǐng)兵入關(guān),又命其為宋義屬將,心想:“懷王是叔父所立,叔父已死,便該由我代為大將。今反屈居人下!”已是怏怏不平,更加宋義一激,便想尋個機會殺死宋義,奪他將印,宋義卻全然不知。
一日,宋義遣其子宋襄前往齊國為相,自己親送至無鹽地方,大會諸將,張筵飲酒。其時十一月天氣,又值大雨,寒冷異常。隨來士卒,一路沾濕,尚未進食,身上既凍,腹中又饑。項羽見此情形,知眾心不免怨恨,遂背了宋義,用言激怒士卒,使之離心,以便下手。因說道:“我輩此次遠來,本為并力攻秦。今將軍竟久留此地不進,兼之年歲饑荒,人民貧苦,士卒日常所食,只有蔬豆充饑。軍中又無現(xiàn)成糧草,乃將軍偏有高興飲酒高會,不肯引兵渡河,借趙國糧餉接濟,合攻秦兵,反說是乘機進取。試問,以秦國之強,攻此新立之趙,其勢必可滅趙。趙國既滅,秦兵愈強,更有何機可乘?!況我軍遭敗衄,王坐不能安席,盡收境內(nèi)兵卒,專托將軍,國家之安危,在此一舉。今將軍不恤士卒,但顧一己之私,實非社稷之臣!”到得次日早晨,項羽直入中軍來見宋義,就帳中拔劍斬其首級,號令將士道:“宋義與齊國私通,背叛楚國,我奉楚王密令誅之,故特將他斬首。”諸將明知項羽欲奪兵權(quán),假言宋義造反,但皆畏服項羽,不敢抗拒。遂同聲說道:“首先創(chuàng)立楚國者,本屬將軍一家。今將軍又有平亂之功,軍中不可一日無主,應(yīng)請將軍代行宋義之職!庇谑,諸將共立項羽為假上將軍。項羽即遣人往追宋襄,殺之。令桓楚將殺宋義事報知懷王,并誣以謀反。懷王雖知宋義枉死,但無力能制項羽,只得遣使就命項羽為上將軍。項羽受了上將軍之職,先遣當(dāng)陽君英布與蒲將軍帶兵二萬人,渡河救趙。
卻說章邯使王離、涉間圍攻鉅鹿,筑成甬道,接濟軍餉。秦軍食飽,并力攻城。鉅鹿城中被圍既久,兵少糧盡,萬分危急。盼望各國救兵,尚未到來,只有陳余領(lǐng)兵數(shù)萬人在鉅鹿之北遠遠安營。因畏秦兵勢盛,不敢進戰(zhàn)。張耳三番兩次遣人往催陳余發(fā)兵救援,陳余任他催迫,只是按兵不動。
張耳大怨陳余,又使張厭、陳澤二人往責(zé)陳余道:“從前耳與君為刎頸之交,今趙王與耳困在圍城,旦夕將死。君擁兵數(shù)萬,忍心不救,安在肯同生死!若果能踐前言,何不前赴秦軍,拼與同死。僥□萬一獲勝,彼此皆可保全,亦未可知!标愑啻鸬:“吾料前往終不能救,徒使全軍盡覆。且吾所以留命不死者,欲為趙王、張君滅秦報仇。今必欲余同死,譬如以肉投于餓虎,有何益處?”張厭、陳澤道:“今事已急,張君欲君同死以踐舊約,更無暇計及后來之事!标愑嗟:“吾知徒死無益。今二君既迫令同死,何妨身先嘗試!”乃撥兵五千人,交與張厭、陳澤二人,先往試敵。
二人帶兵前往,竟被秦軍殺得片甲不回。后來燕、齊二國救兵亦至,張敖也收集代地兵士萬余人前來,卻都傍陳余兵營左右駐扎,更無一處軍隊敢與秦兵對敵。只因秦自章邯帶兵以來,平周文、破陳勝、滅魏國、殺齊王。中間雖被項梁連敗兩陣,但不過幾時,又將項梁破滅,真是所向無敵,威聲遠播!所以人人恐懼。直待楚將當(dāng)陽君、蒲將軍領(lǐng)兵二萬渡河,始與秦兵接戰(zhàn)數(shù)次。楚兵少勝,陳余又遣人往請項羽進兵。秦二世三年十一月,楚上將軍項羽,率領(lǐng)全部軍隊渡過黃河,兵士一律上岸。項羽便下令鑿沉船只,椎破斧甑,焚燒廬舍,每人預(yù)備三日糧餉,前往迎敵。一班士卒見主將如此舉動,知得有進無退,便都死心塌地,磨拳擦掌,準(zhǔn)備廝殺。項羽既到鉅鹿城下,揮兵前進。
當(dāng)時,各國救趙將士聞知楚兵進攻,便都立在自己營壁上觀戰(zhàn),各人心中都替楚兵危懼,以為定被秦兵殺敗。及至兩個交鋒,殺了許久,誰知楚兵愈戰(zhàn)愈有精神,人人奮勇直前,無不以一當(dāng)十。喊殺之聲,震天動地,竟嚇得觀戰(zhàn)將士膽戰(zhàn)心驚。末后,秦兵抵敵不住,大敗而退。每戰(zhàn)一次,秦兵只有退后,楚兵只有前進。如此,自二次、三次,直至九次,楚兵漸漸四面包圍,直將秦兵甬道斷絕,困在城下。到得末次,秦兵陣腳大亂,便如山崩堤潰,不可收拾。秦將王離被楚兵生擒。涉間戰(zhàn)到力竭,不肯投降,自焚而死。
項羽既破秦軍,解了鉅鹿之圍,傳令遍請各國將軍前來相見。各國將軍聞命,都有懼色。只因平日遇著秦軍,已是膽怯,今見楚兵勝過秦兵,直如天神下降。兵士如此,主將可知。所以一聞項羽命令,便同奉詔入覲天帝,安得不懼!但心中愈懼,愈不敢怠慢。立即整理衣冠,隨著來使人見。
及行進轅門,便不知不覺一齊跪在地上,以膝著地而走。到了項羽座前,俯伏地上,不敢舉頭仰視。項羽此時真是如帝如天,尊嚴無比。由此威震天下,各國將軍皆歸節(jié)制。
趙王歇與張耳見圍已解,親自出城,拜謝項羽及諸將。張耳遂往陳余營內(nèi),一見陳余,先責(zé)其不肯相救,后又追問張厭、陳澤二人去向。陳余說是戰(zhàn)沒于陣。張耳心中不信,以為二人必被陳余殺死。請問再三,陳余見張耳迫人太甚,便發(fā)怒道:“不意君竟怨余如此之深!豈以為余顧惜將印,不肯舍去?”說罷,立將印綬解下,推與張耳。張耳亦愕然不敢收受。少頃,陳余起身上廁去了。旁有客對張耳道:“臣聞天與不取,必受其咎。今陳將軍以印與君,君若不受,逆天不祥,望急取之!睆埗闹斜驹龟愑,一聞客言,也不顧從前交誼,竟將印綬佩上。陳余還座,見張耳并不讓還印綬,心中亦生怨恨,一徑趨出,張耳遂接管其樂。陳余既出,部下有數(shù)百人相從,前往河上或湖中,捕魚射獵過日。從此,張耳、陳余二人遂生嫌隙。張耳奉趙王歇仍居信都,自己領(lǐng)兵往從項羽。項羽遂率領(lǐng)各國之兵,前往攻擊章邯去了。欲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秦朝野史
-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烏江殞身 漢高祖汜陽即位
- 第四十七回 戰(zhàn)垓下項王被圍 歌楚帳虞姬殉節(jié)
- 第四十六回 說韓信武蒯進策 劃鴻溝楚漢議和
- 第四十五回 襲臨淄酈生受禍 破龍且韓信稱王
- 第四十四回 分杯羹太公受難 降齊地酈生逞功
- 第四十三回 曹咎違令敗汜水 項王挑戰(zhàn)卻樓煩
- 第四十二回 漢王計奪韓信兵 彭越潛斷楚軍后
- 第四十一回 紀信詐降脫漢王 彭越乘虛襲梁地
- 第四十回 飯草具楚使中計 發(fā)背疽范增道亡
- 第三十九回 張良借前箸代籌 陳平用巨金行間
-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辯動梟雄 漢王智術(shù)馭悍將
- 第三十七回 下井陘陣開背水 獲左車計降強燕
- 第三十六回 識薄姬許負善相 虜魏豹韓信立功
- 第三十五回 議滅楚張良運籌 勉事漢王陵有母
- 第三十四回 漢王為義帝發(fā)喪 項羽戰(zhàn)彭城大捷
- 第三十三回 項羽遣人殺義帝 陳平渡河投漢王
- 第三十二回 韓信登壇拜大將 漢王起兵定三秦
- 第三十一回 漂母進食憐王孫 蕭何單騎追韓信
- 第三十回 封諸將項羽稱霸 送漢王張良進謀
- 七 亂宮闈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蒼
- 六十二回 蘇舜卿含冤歸太虛 劉墨林暴怒斥禽獸
- 齊宿瘤女
- 景公病水夢與日斗晏子教占夢者以對第六
- 伯夷列傳第一
- 卷一百三十六
- 魯季敬姜
- 卷一百八十三
- 一百二十九回 戀舊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違圣旨
- 魏芒慈母
- 卷二百一十三
- 列傳第八十九
- 第十七章 聰敏
- 十三 張五哥君前訴冤情 十三爺府邸賞親兵
-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 卷二十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君恩
- 第六章 潞河驛奸宄逞淫戲 瞞真情巧舌釋新憾
-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六十一回 稱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見死對頭
-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
-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
- 列傳第六宗室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第三十一章 貴婦人慈心憫沉淪 帝乾隆雷雨理國政
- 列傳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
- 景公問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以先行義第十八
- 列傳第一百七
- 列傳第二十
- 六十三回 鬧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陣法將軍忘形骸
- 卷七十
- 列傳第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君恩
- 卷八
- 列傳第六十一
- 楚成鄭瞀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xué)案三
- 列傳第八十
- 第00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