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四種良馬巧喻眾生根器

四種良馬巧喻眾生根器

  昔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一日,佛告諸比丘世間有四種良馬。第一種良馬,駕馭它來拉乘時,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觀形勢,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隨順駕御者的心。比丘們!這是世間第一良馬。

  比丘們!又有世間良馬不能驚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觸其毛尾,則能立即驚察駕御者的想法,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二良馬。

  比丘們!如果這匹良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觸其毛尾而隨順駕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驚察,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三良馬。

  比丘們!若是不能像前三種良馬能覺察駕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鐵錐刺身,毀傷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覺,駕御者必須一路牽著馬車行路,此馬才能隨順駕御者的心念,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四良馬。

  在正法時代,有四種賢善男子存于世間。哪四種賢善男子呢?第一種賢善男子聽說“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聽到老、病、死苦之事,即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jìn)用功,如同良馬顧影即能調(diào)伏,這就是第一賢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調(diào)伏。

  第二種善男子,無法因僅僅聽聞“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一事而心生怖畏,如理精進(jìn)用功;而須親眼看見人們受著老、病、死苦,方能心生怖畏,思惟正法,如理精進(jìn)用功。如同良馬觸其毛尾,方能調(diào)伏、隨順駕御者之心,這就是第二賢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調(diào)伏。 

  如果賢善男子不能因為聽聞或親眼看見,有人因老、病、死苦而生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jìn)修行;但看見聚落、城邑中,有善知識及自己所親近的人,承受著老、病、死苦不得出離,才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jìn)修行。就如同第三種良馬,鞭觸其膚肉,方能調(diào)伏、隨順駕御者之心,這就是第三賢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調(diào)伏。

  第四種賢善男子,對于他人所承受的老、病、死苦,不能聞亦不得見,當(dāng)親自受到老、病、死苦之時,方能生起厭離心、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jìn)用功。就如同第四種良馬,必須承受侵肌徹骨之苦,然后才能調(diào)伏,隨順駕御者之心,這就是第四賢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調(diào)伏。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三十三(九二二)》

省思

  佛陀以四種良馬善巧譬喻眾生根器,利根者只要聽到他人病苦、死亡之事,即會有所領(lǐng)悟,進(jìn)而因怖畏心,如理精進(jìn)修行,終能了脫生死。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一直示現(xiàn)著“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之真相,然而,我們卻總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即使在親眷或自身面臨老、病、死苦時,雖愁憂、疑惑,卻無法從中明曉無常之理,總在每一個無常示現(xiàn)中,錯過修行的大好時機(jī)。

  修行,最重要就是要體悟無常,“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在這念靈知靈覺上精進(jìn)行道,時時凈化、安住這念心,方能真正脫離無常之苦,回歸清凈的自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