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法師誠感父骨

  法師誠感父骨

  后周道丕法師,是陜西長安貴胄里人,自幼抱著出世的大志,七歲就出家做和尚。十九歲時,長安發(fā)生戰(zhàn)事,帶著母親到華山避難,住在山洞中,那時因?yàn)楸鵀?zāi)的影響,米價很貴,沒錢買米,只得餓著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親問他:‘兒子吃飽飯了嗎?’他雖饑腸轆轆,但為了避免母親傷心,回答說:‘我已經(jīng)吃飽了。’他的父親是一位軍人,在霍山的戰(zhàn)役中陣亡,他母親對他說:‘你父親在霍山戰(zhàn)死,尸骨暴露在風(fēng)霜中,你能把它尋回來安葬嗎?’法師奉了母命,一路趕往霍山,尋取父親的尸骨?墒撬吹綉(zhàn)場上東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無法知道究竟哪一具是父親的遺骨。他就日夜的誦經(jīng),向空中祈禱說:‘古人精誠的感應(yīng),有滴血認(rèn)骨的事,現(xiàn)在我要尋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如果有轉(zhuǎn)動的,那就是我父親的遺骨。’他專心一志的注視著一大堆白骨,精誠祈禱,過了幾天,忽然有一具髑髏從骨堆中跳出,搖動了很久,他知道這絕對是父親的遺骨,不禁高興得跳起來,把那具髑髏抱在自己的懷中,帶回家中見母親。就在這天夜間,他母親也夢見丈夫歸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師帶著父親的遺體回來,隨即安葬。當(dāng)時的人,都認(rèn)為道丕法師的尋得父骨,是至孝的精誠感應(yīng)所致。后來法師在朝中講道,常居首席的地位,頗獲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師的孝行,絕粒而餉母饑,誦經(jīng)而獲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歿,至行超乎古今,可說是佛門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傳)

  湘清按:蕅益大師有言:‘世人病釋氏無父,而釋氏之孝其親,反過于世人,傳記所載,蓋歷有明征。’從道丕法師孝行的故事,不僅可以證明至孝的感應(yīng),且足以破除世人‘釋氏無父’的誤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