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化除嗔恚心,國王與國師的故事

佛經(jīng)智慧

  發(fā)怒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佛教有句話說:“嗔火能燒功德林。”又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個人無論從事任何行業(yè),都必須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另P,慈悲是最好的良藥。時時反省檢討自己是否具有慈悲心、慈悲成就,嗔恚心自然消除。

國王與國師

  很久以前,有五個修道士在深山中修行。其中四位是師傅,另一位是弟子。弟子每天小心翼翼地侍候師傅們,聽從他們的差遣,從不違背他們的意愿。他一早就起床,采集野果,汲取清泉,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就把果子和泉水送上,從來沒有誤過事。

  有一天,弟子采集野果時走得遠(yuǎn)了一些,感覺有點累,便在草叢中躺下休息,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天已過了中午,他還未能回來。修道士的規(guī)矩,過了中午就再也不能吃飯了,否則就算違犯了戒律。由于弟子回來得遲了,四位修道士當(dāng)天就未能吃上飯。師傅們十分生氣,責(zé)怪弟子說:“你既然作為修道士,就應(yīng)該嚴(yán)格要求自己,怎么能這樣懈怠呢?像你這樣,以后只能當(dāng)個賤民,永遠(yuǎn)不會有出息。”

  弟子聽了以后,心里很難受。他來到河邊的一棵樹旁,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坐在樹下,耷拉著腦袋自己痛責(zé)自己:“我這么長的時間服侍師傅,從來沒有什么過失?山裉觳恢趺锤愕,竟然耽誤了師傅們的午飯,影響了他們的修行,違犯了修道士的規(guī)矩,真是太不對了。”他越想越傷心,憂戚之極,竟然憤憤而死。他腳上原來穿著一雙七寶鞋,這時,那只蹺起的腳上的七寶鞋掉下來,落在河里,被水沖走了。

  弟子一魂不昧,投胎到人間。果然像修道士們所說的,投胎到一個賤民的家庭,成了一個賤民的孩子。

  這孩子十來歲時,有一次與一伙孩子在路旁玩耍,這時有一個婆羅門路過。婆羅門見一群孩子在玩耍,便仔細(xì)觀察起來。突然,他發(fā)現(xiàn)這個賤民的兒子相貌堂堂,貴不可言,日后一定會當(dāng)國王,成為杰出的人物,就對這孩子說:“從你的相貌看,你以后一定會當(dāng)國王。你不要再和這幫孩子一起玩了。”孩子不相信:“我是個賤民的孩子,哪能當(dāng)什么國王呢?”婆羅門說:“你的儀表形態(tài)和我們婆羅門經(jīng)書上所寫的國王的特征一模一樣。天命已經(jīng)定了,你們的國王將在某年某月某日死去。到時候?qū)幸粋賤民之子來當(dāng)國王。我就是為了這件事到處尋訪新國王的,F(xiàn)在看來這件事就應(yīng)在你身上了。你相信我吧,我絕不會騙你的。”孩子說:“既然如此,那么請你保守秘密,再也不要傳播這件事了。如果以后事情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我一定會報答你今天的恩情,絕不會對不起你的。”婆羅門也害怕事情泄露后于己不利,再說新國王已經(jīng)找到,大事已了,就連夜逃走了。

  過了不多久,該國的國王果然逝世了。由于國王沒有子嗣,也沒有什么近親可以繼承王位,按照慣例,應(yīng)該另外選拔有賢有德的人來當(dāng)國王。大臣們?yōu)榇司奂谝黄,大家都說:“國家沒有國王,就好比一個人沒有頭。我們趕快派人到四面八方尋找,看誰是有賢有德的,可以做我們的國王,我們就擁戴他。”

  他們派出的使者四面八方到處尋覓。一個使者發(fā)現(xiàn)了這個賤民之子,見他相貌與常人不同,確有王者之姿,連忙派人回去報告。大臣們得到報告,就按照迎接國王的規(guī)格準(zhǔn)備好車輛馬匹、各種儀仗,前來迎接。大家見到這孩子,個個歡欣鼓舞,覺得這真是上天派來的新國王,便把他帶回王宮。

  他們選定了吉日良辰,讓這孩子香湯洗浴,穿上國王的朝服,帶上王冠,佩上寶劍、玉帶,按照國家傳統(tǒng)的禮儀,在前后衛(wèi)兵的簇?fù)硐,登上王位,南面稱制。新國王自幼聰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當(dāng)了國王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在他的統(tǒng)治下,國土安寧,人民幸福愉快。

  再說那個婆羅門逃到其他國家后,仍日夜掛念著這件事。他仰觀天文,下察地理,算出老國王已逝世,新國王已嗣立,十分興奮,心想:“這下我的好運可來了。”星夜趕到這個國家,求見國王。

  宮門衛(wèi)兵入宮報告:“外面有個婆羅門,要求面見國王。”國王立即下令召見。婆羅門進(jìn)宮后,首先向國王表示祝賀,接著說:“今天的事果真就像我當(dāng)年預(yù)言的那樣,現(xiàn)在您可相信我的話了吧?”國王說:“是!您的神機(jī)妙算真是常人難測,我十分感謝您的恩情。”接著又說:“我應(yīng)該怎么感謝您呢?我分半個國家給你,把庫內(nèi)寶藏也分給你一半,好嗎?此外,美女嬌娃、車馬仆人隨你的意愿,想挑選多少就挑選多少。”婆羅門回答:“大王所說的這些我都不要。我只有兩個愿望:第一希望一切飲食起居享受與大王一樣的待遇,不要有任何差別;第二希望所有的國家大事,你都要與我商量,不要一個人專斷自決。”國王說:“行!這兩個愿望還不好滿足嗎?”于是下令封婆羅門為國師,一切待遇與國王一樣。所有的國家大事都與國師商議。

  以前國王一直按正法治理國家,處事公道,從不無禮對待別人,更不會冤枉任何一個人?蛇@個婆羅門得勢后,情況就不一樣了。他依仗著國王的恩寵,與國王同桌吃飯,同宮議事,兩眼朝天,目中無人。對大臣們呼來喝去,當(dāng)奴婢一樣使喚。大臣們怨聲載道,紛紛向國王進(jìn)諫:“國王的地位是十分尊崇的,遇事應(yīng)與國家的大臣們商議,F(xiàn)在大王對這個要飯的婆羅門如此寵愛,偏聽偏信,使得他膽子越來越大,竟敢侮辱大臣。鄰國如果知道這些事,一定會嗤笑我們,甚至可能會趁機(jī)出兵攻打我們。還請大王三思。”國王說:“我從小就認(rèn)識他,當(dāng)時就與他有誓約,現(xiàn)在怎么能說話不算話呢?”大臣們?nèi)圆粩嗟剡M(jìn)諫、警告:“比如您吃飯時不等他,只顧自己吃,讓他知道君臣有別,也許他就會收斂一些了。”國王也覺得婆羅門做得太過分了,就答應(yīng)了大臣們的建議。

  過了幾天,一次,國王趁婆羅門外出,便不等他回來,自己先吃了飯。婆羅門回到宮中,見國王已吃完飯了,不禁火冒三丈:“我們當(dāng)初是怎么約定的?你為什么不等我,一個人獨自就先吃飯?”國王辯解說:“你出去未回,我肚子餓了,就自己先吃了。你的飯菜都特意另外給你留下了。是你自己回來晚了,怎么能怪我呢?”釋迦牟尼像婆羅門更火了,罵道:“你這個忘恩負(fù)義的賤民之子,不顧禮儀,違犯誓約,沒有好下場。”大臣們聽說這件事都十分氣憤,紛紛來到王宮,都說這個婆羅門犯有欺君之罪,應(yīng)當(dāng)處死。國王問群臣:“你們大家說,應(yīng)該給他一個什么處分?”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應(yīng)該把他放在蒸籠里蒸熟。有的說應(yīng)該放到鐵鍋里煮熟。有的說應(yīng)大卸八塊。有的說應(yīng)扔到石臼中搗成肉泥。還有的說應(yīng)該割掉耳朵、舌頭,剜掉眼睛后殺頭。國王說:“我們?yōu)槿藨?yīng)該講慈悲,對一切眾生都應(yīng)愛惜。不能隨便傷害它們的性命,更何況是人呢?這樣吧,我們發(fā)給他一些路費,把他驅(qū)逐出國,從此不準(zhǔn)他再來我國就是了。”

  婆羅門在國王這里錦衣玉食,享受慣了,F(xiàn)在被驅(qū)逐出國,一個人跋山涉水,頂風(fēng)冒雪,吃盡了苦。他一邊走,一邊自怨自艾,也覺得自己辦事太過分,才落到這種下場。

  婆羅門走了好些日子,來到附近一個國家,這時他已衣衫襤褸,形容憔悴。他來到一個過去相識的富翁家,富翁看見他這副落魄的樣子,問他:“你從哪兒來?怎么成了這副樣子了?你以前學(xué)的那些經(jīng)典還記得嗎?”婆羅門因一直過著驕奢的日子,不好好念誦經(jīng)典,把原來學(xué)的一些東西都忘了。他羞慚地回答:“我從遠(yuǎn)處來,饑寒交迫。以前學(xué)的經(jīng)典也都忘了。”富翁想:“這個人把學(xué)過的經(jīng)典都忘了,還能干些什么呢?”但看在過去認(rèn)識的面子上,也不好趕他出去。就給了他一副犁、兩頭牛、一個小奴隸,讓他去耕田種地。

  婆羅門從此每天帶著小奴隸在農(nóng)田里勞動。有一天,他看見河里有一件閃閃發(fā)光的東西。他讓小奴隸撈出來一看,原來是件七寶鞋。他想:“這可真是件無價之寶。我因失去國王的歡心,才落到今天這般處境。讓我把這件寶貝獻(xiàn)給國王吧,也許他會重新寵信我的。”于是帶著七寶鞋來到他當(dāng)過國師的王國,把寶鞋獻(xiàn)給國王,并且誠心誠意地懺悔自己過去的錯誤,希望國王能饒恕他。

  國王說:“好吧!我是可以寬恕你的,但還要聽聽大臣們的意見。”他讓婆羅門躲在幔帳后面,然后把群臣都召進(jìn)宮來。國王問大家:“你們都還記得那個被驅(qū)逐的婆羅門吧?大家還想不想見他呢?”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不想見。”國王接著問:“如果你們見到他,將怎么對待他呢?”大臣們說:“我們要剁掉他的手腳,割掉他的鼻耳,砍下他的腦袋,再把他剁成兩截。”國王又問:“如果你們見到他,還能認(rèn)得出來嗎?”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那就不知道了。”這時國王拿出七寶鞋,讓大臣們傳觀,說:“大家看這件東西怎么樣?”大臣們都說:“這可是一件無價之寶。”于是國王讓婆羅門走出來,與大臣們見面,說:“這個婆羅門獻(xiàn)上了寶鞋?丛谒I(xiàn)寶的分上,我們就饒了他吧!”大臣們紛紛說:“這個婆羅門的罪行像山那么高,像海那么深,不可饒恕。光獻(xiàn)這么一只鞋子頂什么用?如果他有本事把另一只七寶鞋也找來,湊成一雙,這才可以饒恕他。”國王見大臣們堅持不肯饒恕婆羅門,只好下令讓婆羅門去尋找另一只七寶鞋。

  婆羅門離開王宮,一路上十分懊惱,心想:“我到哪里去才能找到另一只寶鞋呢?”無奈,只好再回到富翁家。富翁見他回來,責(zé)問他:“你這些日子到哪里去了?怎么招呼也不打就走?”婆羅門不敢說實話,只好敷衍搪塞。富翁便仍讓他與小奴隸一起耕地。于是婆羅門就問小奴隸:“上次的那只七寶鞋,你是從什么地方得到的?”小奴隸把他領(lǐng)到河邊,把撿鞋的地方指給他看。婆羅門把這一段河床摸了個遍,也沒找到另一只鞋。小奴隸走了,婆羅門猜想:“鞋想必是從上游沖下來的,讓我順著河流向上游去找吧!”于是他逆流而上,走啊走,看見順河漂下來一朵大蓮花,這朵蓮花十分碩大,有一千瓣花瓣,光彩奕奕。婆羅門心想:“這樣的蓮花可真少見。我如果找不到鞋,就把這朵花獻(xiàn)給國王,他也許會饒恕我的。”于是撿起蓮花,繼續(xù)向前走。這時看見有四位修道士坐在一棵大樹下。婆羅門上前向修道士施禮請安。修道士問:“你從哪里來,來干什么?”婆羅門說:“我失去了國王的歡心。雖然后來獻(xiàn)上了一只寶鞋,仍沒有得到寬恕,還要我找到另一只。我正在到處尋覓,至今未見下落。”修道士們說:“你這個人,做事一點也不懂進(jìn)退。那個國王本來是我們的弟子,與我們同吃同住,像親人一樣,你憑什么罵他是賤民之子?你犯下的罪過確應(yīng)殺頭,F(xiàn)在看你真心悔過,也就原諒你吧。”說著指了指遠(yuǎn)處的另一棵大樹:“我們的弟子當(dāng)年死在那棵樹下,兩只七寶鞋,一只掉在河里,一只還穿在他腳上,你去取吧!”婆羅門喜出望外,連忙過去取下七寶鞋,又回到國王那里。

  國王得到七寶鞋,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十分高興。大臣們看見婆羅門果真把一雙七寶鞋湊齊了,也就不好再說什么。于是國王仍封婆羅門為國師,對他十分優(yōu)待。從此婆羅門再也不敢蠻橫驕傲了,一直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

——《生經(jīng)》卷二《佛說五仙人傳》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