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綺語】-佛教戒律中“綺語”是什么意思

綺語(佛教解釋)

  佛家所說“十惡”中,屬于“口業(yè)”的有四種,“綺語”即其中之一。“綺”字的本義是平紋起花的絲織品,引申為華美、艷麗。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話,都稱為綺語。如梁武帝《答菩提樹頌手敕》:“但所言國(guó)美,皆非事實(shí),不無綺語過也。”關(guān)于“綺語”的定義,各家所說各有側(cè)重。或謂“染心所發(fā)諸語”(《俱舍論》),或謂“以非時(shí)(不合時(shí)宜)故”(《成實(shí)論》),或謂“邪言不正”(《大乘義章》卷七)等。主要是涉及艷情的花言巧語,如后世文人所做的艷詞淫曲之類。例如: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xí)綺語者,托言溫、韋。”唐末五代的溫庭筠和韋莊,是“詞為艷科”的鼻祖。又如清·李漁《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shí)也學(xué)拈毫,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意思是說,出家人嚴(yán)守口戒,不再去作那些艷詞淫曲了。

宗教意義

  綺qǐ 語是花言巧語,所謂“笑里藏刀”,目的是叫別人上當(dāng),用花言巧語來欺騙。綺語的范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這類的言語,都屬于綺語。

  美妙的詞語。蘇軾《登州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fēng)。”

  稱詞之纖婉言情者。陳延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xí)綺語者,托言溫、韋〉”溫,溫庭筠;韋,韋莊。

  佛教語。指涉及愛情或閨門的艷麗辭藻及一切雜穢語。

  佛教云何十法向惡趣。

  謂十不善。綺語

  身殺.盜.婬?趦缮啵異毫R.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