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釋樂第七
[疏]“釋樂第七”�!疳屧�:案《樂記》云:“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也�!薄墩f文》云:“樂,五聲八音之總名。象鼓鞞之形。木,虡也。白,歌也。又象鍾磬也�!蔽迓曊�,商、角、宮、徵、羽也。《律歷志》云:“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庇衷�:“八音:土曰塤,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絲曰弦,石曰磬,金曰鍾,木曰柷�!贝似傖屛迓曋鞍艘糁�,故名“釋樂”也。
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jīng),徵謂之迭,羽謂之柳。(皆五音之別名。其義未詳�!疳�,之矢反。)
[疏]“宮謂”至“之柳”�!疳屧�:案此文則宮一名重,商一名敏,角一名經(jīng),徵一名迭,羽一名柳。但未見義所出也。注“皆五”至“未詳”。○釋曰:云“皆五音”者,案鄭玄注《樂記》云“雜比曰音”,謂宮、商、角、徵、羽清濁相雜和比謂之音�!皢纬鲈宦暋�,謂五聲之內(nèi)唯單有一聲,更無馀聲相雜也。然則初發(fā)口單出者謂之聲,眾聲和合成章謂之音,金、石、干、戚、羽、旄謂之樂,則聲為初,音為中,樂為末。此云五音者,舉中而言也。云“之別名”者,謂重、敏、經(jīng)、迭、柳是宮、商、角、徵、羽之別名也。云“其義未詳”者,以《爾雅》之作以釋六藝,今經(jīng)典之中無此五名,或在亡逸中,不可得而知其義,故未詳。案孫叔然云:“宮濁而遲,故曰重也�!睂O氏雖有此說,更無經(jīng)據(jù),故不取也。
大瑟謂之灑。(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弦�!馂�,所蟹反。)
[疏]“大瑟謂之灑”。注“長八”至“七弦”。○釋曰:瑟者,登歌所用之樂器也,故先釋之�!妒辣尽吩�:“庖犧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弦,具二均聲。”《禮圖》舊云:“雅瑟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其馀四弦謂之番。番,贏也。頌瑟長七尺二寸,廣尺八寸,二十五弦,盡用之�!毙苁显�:“瑟兩頭有孔,其在厎下者名越�!薄多l(xiāng)飲酒禮》云:“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弊⒃�:“越,瑟下孔也�!薄堆喽Y》云:“小臣左何瑟,面鼓,執(zhí)越�!弊⒃�:“越,瑟下孔也。若用之祭祀,則練其弦,疏其越�!稑酚洝吩�:“《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编嵶⒃�:“朱弦,練朱弦,練則聲濁。越,瑟下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以其不練則體勁而聲清,練則絲熟而聲濁也。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也�?仔t聲急,孔大則聲遲故也。其大者別名灑。孫叔然云:“音多變,布如灑出也�!惫啤岸呦摇�,未見所出。
大琴謂之離。(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詳長短�!稄V雅》曰:“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五弦。)
[疏]“大琴謂之離”。注“或曰”至“五弦”�!疳屧�:《琴操》曰:“伏羲作琴�!薄妒辣尽吩�:“神農(nóng)作琴。”《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也�!鼻僦笳邉e名離也。孫叔然云:“音多變,聲流離也�!痹啤盎蛟磺俅笳叨呦�,未詳長短”者,或人言琴有二十七弦,是琴之大者也,但未詳其長短耳。云“《廣雅》曰: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五弦”者,此常用之琴也,象三百六十六日,五弦象五行,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又五弦第一弦為宮,其次商、角、徵、羽,文武二弦為少宮、少商。又《琴操》曰:“廣六寸,象六合也�!庇稚显怀�,言其平。下曰濱,言其服。前廣後狹,象尊卑,上圓下方,法天地。然琴為樂器,通見《詩》、《書》,故此釋之也。
大鼓謂之鼖,(鼖長八寸�!瘘�,墳。)小者謂之應(yīng)。(《詩》曰“應(yīng)朄縣鼓”,在大鼓側(cè)�!饝�(yīng)音膺。)
[疏]“大鼓”至“之應(yīng)”�!疳屧�:別鼓大小之名也。鼓之大者名鼖。《周禮鼓人職》曰:“以鼖鼓鼓軍事是也�!逼湫≌呙麘�(yīng),言聲應(yīng)於大鼓也。李巡云:“小者聲音相承,故曰應(yīng)也�!睂O炎云:“和應(yīng)大鼓也�!弊ⅰ包嬮L八尺”。○釋曰:知者案《考工記》人為鼓,“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後鄭注云:“中圍加三之一者,加於面之圍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圍十二尺,加以三分一,四尺,則中圍十六尺,徑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今以合二十版,則版六寸三分寸之二耳。大鼓謂之鼖,以鼖鼓鼓軍事。鄭司農(nóng)云鼓四尺,謂革所蒙者廣四尺�!薄鹱ⅰ啊对姟吩弧敝痢肮膫�(cè)”。○釋曰:“應(yīng)朄縣鼓”,《周頌•有瞽》篇文也。鄭箋云:“朄,小鼓,在大鼓旁。應(yīng),鼙之屬也�!卑笘@,引也,謂擊小鼓引樂聲。
大磬謂之毊。(毊形似犁錧,以玉石為之�!饸�,虛驕反。)
[疏]“大磬謂之毊”�!疳屧�:磬,樂器名也,以玉石為之�!妒辣尽吩�:“無句作磬�!薄夺屆吩�:“磬,罄也,聲堅罄罄然�!薄犊脊び洝吩�:“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參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鼓博。參分其鼓博,以其一為之厚。已上則磨其旁,已下則磨其耑。”是其制也。大者名毊。孫炎云:“毊,喬也。喬,高也。謂其聲高也�!崩钛苍�:“大磬聲清燥也,故曰毊。毊,操也。注“毊形”至“為之”。○釋曰:《字林》云:“錧,田器也�!弊越虾衾缛袨殄],此毊形似犁錧,但大爾。云“以玉石為之”者,《左傳》云:“玉磬紀(jì)甗�!庇职艘糁^磬為石。故知“以玉石為之”也。
大笙謂之巢,(列管瓠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謂之和。(十三簧者。《鄉(xiāng)射記》曰:“三簧一和而成聲。”)
[疏]“大笙”至“之和”�!疳屧�:《世本》云:“隨作笙�!薄�禮記》曰:“女媧之笙簧�!薄夺屆吩�:“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薄墩f文》云:“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庇惺�,象鳳之身�!逼浯笳呙�。巢,高也。言其聲高。小者名和。李巡云:“小者聲少,音相和也。”孫炎云:“應(yīng)和於笙�!弊ⅰ傲泄堋敝痢熬呕伞��!疳屧�:瓠,匏也,以匏為底,故八音謂笙為匏�;烧�,笙管之中金薄钅葉也。笙管必有簧,故或謂笙為簧�!对�•王風(fēng)》云:“左執(zhí)簧�!笔且�。大者十九簧,以時驗而言也。注“十三”至“成聲”�!疳屧�:云“十三簧”者,鄭司農(nóng)注《周禮》亦云“十三簧”,相傳為然。云“《鄉(xiāng)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者,彼鄭注云:“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笔且�。
大篪謂之沂。(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稄V雅》云:“八孔�!薄痼�,池。沂,銀。)
[疏]“大篪謂之沂”�!疳屧�:李巡曰:“大篪其聲悲一也�!睂O炎曰:“篪聲悲。沂,悲也。”《釋名》曰:“篪,啼也,聲如嬰兒啼�!惫�:“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稄V雅》云:‘八孔。\’”鄭司農(nóng)注《周禮》云:“篪七空�!鄙w不數(shù)其上出者,故七也。
大塤謂之嘂。(塤,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塤,喧。嘂,叫。)
[疏]“大塤謂之嘂”�!疳屧�:《說文》云:“塤,樂器名。從土,熏聲�!眽_、壎古今字。《釋名》云:“塤,喧也,聲濁喧喧然。”大塤名嘂。孫炎曰:“音大如叫呼聲�!惫�:“塤,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薄吨芏Y•小師》注云:“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编嵥巨r(nóng)亦云“六孔”,是相傳為然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塤。蘇成公作篪。”譙周《古史》云:“古有塤篪,尚矣。周幽王時暴辛公善塤,蘇成公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薄妒辣尽分�,信如周言。其云蘇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蓋以《詩•小雅》云:“伯氏吹塤,仲氏吹篪�!碧K公剌暴公也,故致斯謬。
大鐘謂之鏞,(《書》曰:“笙鏞以間。”亦名鑮�!痂}音博。)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
[疏]“大鐘”至“之棧”�!疳屧�:此別鐘大小之名也。《說文》云:“鐘,樂器也�!薄妒辣尽吩�:“垂作鐘�!薄犊脊び洝�:“鳧氏為鐘�!薄夺屆吩�:“鐘,空也,內(nèi)空受氣多�!逼浯笳呙O。李巡曰:“大鐘,音聲大。鏞,大也。”孫炎曰:“鏞,深長之聲�!庇置}�!洞笊涠Y》云:“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鐘,其南鑮�!编嵲�:“鑮,如鐘而大。”是也。其不大不小者,名剽。孫炎曰:“剽者,聲輕疾也�!崩钛苍�:“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其小者名棧。李巡云:“棧,淺也�!睎|晉太興元年,會稽剡縣人家井中得一鐘,長三寸,口徑四寸,上有銘古文,云棧,鐘之小者,既長三寸,自然淺也�!鹱ⅰ啊稌吩�:笙鏞以間”�!疳屧�:《尚書•益稷》篇文也。
大簫謂之言,(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小者謂之筊。(十六管,長尺二寸。簫,一名籟。○筊,音交。)
[疏]“大簫”至“之筊”�!疳屧�:此別簫大小之名也�!讹L(fēng)俗通》云:“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十管,長二尺�!薄恫┭拧吩�:“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小者十六管,有底。”其大者名言。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惫�:“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逼湫≌呙�。李巡曰:“小者聲揚而小,故言茭。茭,小也。”郭云:“十六管,長尺二寸。簫,一名籟�!庇帧锻ㄘ则灐吩�:“簫長尺四寸,其言管數(shù)、長短雖異,要是編小竹管為之耳。”
大管謂之簥,(管長尺,圍寸,并漆之,有底。賈氏以為如篪,六孔。”○簥,嬌。)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篞,乃結(jié)切。篎音眇。)
[疏]“大管”至“之篎”。○釋曰:別管大小之名也。大管名簥。李巡云:“聲高大,故曰簥。簥,高也。郭云:“管長尺,圍寸,并漆之,有底。賈氏以為如篪,六孔�!薄缎煛纷⒃�:“管如笛,形小,并兩管而吹之。今大予樂官有之。”是也。其中不大不小者,名篎。
大籥謂之產(chǎn),(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疏]“大籥”至“之箹”�!疳屧�:籥,樂器名。其大者名產(chǎn),其中者名仲,小者名箹。郭云:“籥如笛,三孔而短小�!薄稄V雅》云:“七孔。”《周禮》:“笙師掌教吹籥。”鄭注云:“籥如笛,三空�!薄对�•邶風(fēng)》云:“左手執(zhí)籥�!泵珎髟�:“籥六孔。”所見異也。
徒鼓瑟謂之步,(獨作之。)徒吹謂之和,徒歌謂之謠,(《詩》云:“我歌且謠。”○吹,昌睡切。和,去聲。)徒擊鼓謂之咢,(《詩》云:“或歌或咢�!薄饐@,五各切。)徒鼓鐘謂之修,徒鼓磬謂之寋。(未見義所出�!饘{,紀(jì)展切。)
[疏]“徒鼓瑟”至“之寋”。○釋曰: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樂名,故此辨其異名也。徒,空也。鄭注《周禮•小師》云:“出音曰鼓�!笨兆饕黄饕猿銎湟粽�,謂之徒鼓.故郭云“獨作之”也。○注“《詩》云:我歌且謠”�!疳屧�:此《魏風(fēng)•園有桃》篇文也。毛傳云:“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睂O炎云:“聲消搖也。”注“或歌或咢”。○釋曰:《大雅•行葦》篇文也。毛傳云:“歌有比於琴瑟也,徒擊鼓曰咢�!睂O炎云:“聲驚咢也。”
所以鼓柷謂之止,(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桐之,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饢�,昌孰切。)所以鼓敔謂之籈。(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籈者其名。○籈音真。)
[疏]“所以鼓柷”至“之籈”。○釋曰:此別柷敔之名也�!吨芏Y》:“小師掌教鼓鼗柷敔�!睎菙牻砸阅緸橹�,故《大師》注云:“木柷敔也�!薄抖Y記》謂之椌楬。所以鼓動其柷以出其音者名止,所以鼓動其敔以出其音者名籈。郭云:“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桐之,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薄皵犎绶�,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籈者其名�!薄陡尢罩儭吩�:“合止柷敔�!编嵶⒃�:“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敔,狀如伏虎,背上刻之,所以鼓之以止樂。”此等形狀,蓋依漢之大予樂而知之。
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麻者音概而長也,料者聲清而不亂�!鹭�,桃。料,聊。)
[疏]“大鼗”至“之料”�!疳屧�:《詩•頌》云:“鼗磬柷敔�!编嵶ⅰ缎熉殹吩�:“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币幻椤F湫≌呙�。麻者音概而長也,料者聲清而不亂。
和樂謂之節(jié)。
[疏]“和樂謂之節(jié)”。○釋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yīng)節(jié)�!稑酚洝吩�:“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是也�!稑酚洝酚衷�:“大業(yè)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此對文爾。總而言之,則禮樂相將,故此和樂亦謂之節(jié)。一云:節(jié),樂器名,謂相也。《樂記》云:“治亂以相。”鄭注云:“相即拊也,亦以節(jié)樂。拊者以韋為表,裝之以糠�?芬幻�,因以名焉�!毖灾卫碜鄻分畷r,擊拊以輔相於樂,而為節(jié)也。既以柷作樂,以敔止樂,故以節(jié)為和樂,義所通也。
- 熱門
- 推薦
- 文集
-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 學(xué)而第一
- 論語序說
- 日知錄 卷三十二
- 國風(fēng)·周南
- 開宗明義章第一
- 了凡四訓(xùn) 第四篇 謙德之效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虞書·堯典
- 為政第二
-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 一、釋詁
- 孟子序說
- 第一章
- 日知錄 卷一
- 易經(jīng)·系辭上傳·第一章
- 隱公(元年~十一年)
- 曲禮上
- 中論 卷之上
- 日知錄 卷三十一
- 日知錄 卷二十六
- 了凡四訓(xùn) 第三篇 積善之方
- 日知錄 序
- 天子章第二
- 八佾第三
- 日知錄 卷二十四
- 里仁第四
- 日知錄 卷二十七
- 了凡四訓(xùn) 第一篇 立命之學(xué)
- 堯曰第二十
-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 雍也第六
- 公冶長第五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國風(fēng)·召南
- 了凡四訓(xùn)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二、釋言
- 泰伯第八
- 上經(jīng)乾傳卷一【上】
- 述而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