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明皇帝紀下卷第十
八年(乙丑、六五)
冬十一月丙子〔一〕,上臨辟雍。詔天下死罪贖各有差。
〔一〕 十一月癸卯朔,無丙子。范書作“十月”,是。
壬寅〔一〕,日有蝕之。詔群臣上封事,言得失。
〔一〕 范書作“十月壬寅晦”,是。
是時北單于外求和親,而數(shù)為邊害,上使越騎司馬鄭眾使匈奴。單于欲令眾拜,眾不為之屈;單于圍守眾,欲脅服之,眾拔刃以自誓,單于恐,乃止。乃發(fā)使隨眾還漢。朝議復(fù)使眾報之,眾疏諫曰:“
臣伏料北單于所欲致漢使者,欲以離南單于,令西域諸國耳,故汲汲于致漢使。使既到,偃蹇自若。臣愚以為于今宜且勿答。南單于本來歸義者,望呼韓邪之助,故歸心不二。烏桓慕化,并力保蕃。今聞北單于不屈,漢復(fù)通史不止,恐南單于必懷疑,而烏桓亦有二心。單于久居漢地,具知形勢,萬分離析,規(guī)為邊害,其憂不輕。今幸有渡遼之眾〔一〕,揚威北垂,雖勿答,不敢為害!鄙喜粡亩淝脖姟1娪稚涎:“臣前使匈奴,與單于不和,而今復(fù)往,恐其必取勝于臣,臣誠不忍持大漢節(jié)信,對旃裘跪拜,令以益匈奴之名,損大漢之強。”詔不聽。眾既西,道路間連續(xù)上書固爭,上大怒,追還,系廷尉獄,會赦,歸家。其后帝見匈奴使來者,問眾使時與單于爭禮狀,皆言匈奴中傳以為眾壯勇,往時蘇武不能過也。上乃復(fù)召眾為軍司馬,稍遷大司農(nóng)。
〔一〕 本年初置度遼將軍,以中郎將吳常行此職,屯五原之曼柏。通鑒作“吳棠”。
九年(丙寅、六六)
夏四月,詔以公田賜貧民各有差,長吏居職三年尤異者與計偕!惨弧
〔一〕 馮班曰:“計者,上計簿使也。偕,俱也。與上計使者偕來也!卑捶稌鞯奂o“ 尤異者”下有“各一人”三字,并曰:“及尤不政理者,亦以聞!庇元勆茟蛺骸
封皇子恭為靈壽王,黨為重喜王〔一〕。
〔一〕 均為美號,并無國邑。
十年(丁卯、六七)
春二月,廣陵王荊有罪自殺。
荊,上母弟也,性急刻,喜文法。初封山陽王。世祖崩,荊與東海王彊書,勸彊起兵,彊恐懼,封上其書。天子秘其事,徙荊為廣陵王。荊謂相工曰:“吾貌類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 相者告吏,荊自系獄。上復(fù)不忍考訊,詔曰:“荊數(shù)年之間,大罪二矣,其赦荊罪,不得臣其吏民!鼻G猶不悛,使巫祝詛上。上使長水校尉樊倏、任隗雜治荊獄,奏荊大惡當誅。上怒曰:“諸卿以我弟故,敢請誅之,即我子,卿等豈敢邪?”倏曰:“天下高皇帝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誅之’ 。〔一〕是以周公誅弟〔二〕,季友鴆兄〔三〕。臣等以荊屬讬母弟,陛下留心,故復(fù)請之耳。如令陛下子,臣等專誅之矣。”荊自殺,上憐傷之,謚曰思王〔四〕。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食荊故國,不得臣吏民。
〔一〕 莊公三十二年公羊傳之文。李賢曰:“將者,將為殺逆之事也!
〔二〕 襄公廿一年左傳曰:“管蔡為戮,周公右王!庇终言暝:“周公殺管叔而□蔡叔,夫豈不愛?王室故也!倍蓬A(yù)注曰“□,放也!
〔三〕 莊公三十二年左傳曰:“公疾,問后于叔牙。對曰:‘慶父材。\’問于季友。對曰:‘臣以死奉般。\’公曰:‘鄉(xiāng)者牙曰“慶父材”。\’ 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針巫氏,使針季酖之!睏畈:“成季即季友,僖叔即叔牙。魯世家敘此更詳,可參閱!
〔四〕 謚法曰:“追悔前過曰思。 ”
倏字長魚,樊宏之子也。建武中,諸王爭招致賓客,好事者皆與之周旋。更遣人請倏,倏精義于學(xué),一無所應(yīng)。及捕諸王客,倏不在其中,世祖以是器之。永平初,與公卿雜定郊祀禮儀及五經(jīng)異義,立朝居正,多所匡諫,上亦敬重焉。倏弟鮪為其子賞求楚王英女敬鄉(xiāng)公主,倏止之曰:“建武時吾家并蒙榮寵,一宗五侯〔一〕,時特進一言〔二〕,男可以尚主,女可以配王。但以臣子不當有外心,不宜與藩國婚姻,貴〔盛〕(戚)為宗族患〔三〕,故不為也。今爾有一子,奈何棄于楚乎?”鮪不從,遂與楚婚〔四〕。是時倏卒,謚曰哀侯。倏病患困,猶不忘忠,悉條政不便于民者,未及言而薨。上遣小黃門張音問何遺言,音奏焉,上為之流涕。以倏兩子郴、梵為郎。〔梵〕謹于言行〔五〕,二十余年未嘗被奏劾。
〔一〕 樊宏壽張侯,宏弟丹射陽侯,宏兄子尋玄鄉(xiāng)侯,宏族兄忠更父侯,宏少子茂平望侯,是為五侯。
〔二〕 特進,指樊宏也。建武初,宏拜光祿大夫,位特進,次三公。
〔三〕 據(jù)黃本及范書改。
〔四〕 范書樊倏傳曰:“其后楚事發(fā)覺,帝追念倏謹恪,又聞其止鮪婚事,故其諸子得不坐焉。
〔五〕 據(jù)陳澧校補。
初倏與郎承宮友善,薦之于朝,拜博士,遷左(右)中郎將〔一〕,數(shù)納忠言,守正不希茍容,朝臣憚其節(jié),名聞于匈奴。單于遣使來貢,求見宮,詔敕宮自整頓。宮對曰:“夷狄眩名,非識實也,聞臣虛稱,故欲見臣。臣丑陋貌寢,見臣必生輕賤臣,不如選長大有威容者示之!睍r以大鴻臚魏應(yīng)示之〔二〕。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刪“右”字。
〔二〕 末句據(jù)黃本、南監(jiān)本逕補。
夏四月戊子,大赦天下。
閏月甲午,行幸南陽,祠章陵,祭于舊宅,作雅樂,奏鹿鳴〔一〕,天子親御塤篪〔二〕,以娛嘉賓。
〔一〕 詩小雅有鹿鳴之章,乃宴群臣嘉賓之詩歌。
〔二〕 周禮言塤乃小師所掌之樂器,注曰:“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编嵥巨r(nóng)曰:“ 塤,六孔!睜栄裴寴吩:“大塤謂之嘂!弊⒃:“ 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 ”又說文曰:“塤為樂器,亦作塤也。塤謂聲濁而喧喧然,今雅樂部用也。”山西荊村曾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塤三件。其一幾成管狀,高七點八厘米,底徑三厘米,只頂端有一吹孔。其二近似橢圓形,高五點四厘米,底寬二點八厘米,除頂孔外,中體尚有一孔。其三成不規(guī)則球狀,高四點三厘米,共三孔。文獻所言之塤,乃古塤之改進型。又詩小雅何人斯曰:“仲氏吹篪。”注曰:“竹曰篪!睜栄裴寴吩:“大篪謂之沂!弊⒃:“篪,以竹為之,長一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贬屆:“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也!眲t篪乃竹樂器也。
十一年(戊寅、六八)
春正月,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中山王、瑯邪王、東海王來朝。
十二年(己巳、六九)
春正月,置永昌郡。
夏五月丙辰,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二斛。上以天下無事,俗頗奢靡,乃詔有司申舊章,整車服。
乙亥〔一〕,司空伏恭以老病罷。大司農(nóng)牟融為司空。是時天子勤于萬機,公卿數(shù)朝會,輒延坐論事。融明經(jīng)術(shù),善論議,朝廷皆服其能,天子數(shù)嗟嘆,以為良宰相。
〔一〕 范書作秋七月事。
融字子夏〔一〕,北海安丘人也。少以名德稱,舉茂才,為豐令,治有異跡。司徒范逡薦融忠正公方〔二〕,經(jīng)行純備,宜在本朝,并上其治狀。由是征入為司隸校尉,多所舉正,百僚敬憚之。數(shù)年,擢遷大鴻臚、大司農(nóng)。
〔一〕 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均作 “字子優(yōu)”,袁紀恐誤。
〔二〕 華嶠書、范書均作“范遷” ,與袁紀作“范逡”異。
十三年(庚午、七0)
春二月,上耕于藉田,賜觀者食。有一諸生蒙首而言曰:“善哉,太公之遇文王也!鄙鲜谷藞笾:“ 生非太公,予亦非文王!
夏四月辛巳,幸滎陽,巡河渠,作水門,遂至太行,幸上黨。
冬十月甲辰晦〔一〕,日有食之。詔有司陳便宜,靡有所諱。刺史太守詳理冤獄,存恤鰥寡,勉思所蒞焉。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月壬辰晦”。標點本校記曰:“按是年十月甲辰朔,不得有‘ 壬辰’。續(xù)五行志作\‘甲辰晦’亦非。今查是年九、十、十一等月皆無日食。”按疑“晦”或系“朔”之訛。
十二月,楚王英謀反〔一〕。
〔一〕 范書作“十一月”事。
初,郭后生東海恭王彊、沛獻王輔、濟南安王康,阜陵質(zhì)王延、中山簡王焉;陰后生明帝、東平獻王蒼、臨淮王衡、廣陵思王荊、瑯邪孝王京;許姬生楚王英,號楚太后,世祖無寵。英最小,自帝為太子時,英獨歸附上,上特親愛之,數(shù)加賞賜。英好游俠,交通賓客,晚節(jié)喜黃老,修浮屠祠〔一〕。八年,上臨辟雍,禮畢,詔天下死罪得以縑贖〔二〕。英遣郎中令詣彭城曰:“臣讬在藩蔽,無以率先天下,過惡素積,喜聞大恩,謹上黃縑二十五匹、白紈五匹,以贖其愆!背嘁月,詔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有何嫌懼,而贖其罪!币蜻其贖〔三〕。
〔一〕 洪頤烜曰:“襄楷傳,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皇甫嵩傳,初,鉅鹿張角奉事黃老道,畜養(yǎng)弟子,拜跪首過。劉焉傳本注:典略曰:‘ 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xí)(號)!三國志烏丸傳裴注: ‘浮屠經(jīng)曰: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jīng)相出入。佛經(jīng)未入中土以前,學(xué)浮屠者,皆誦黃老之言。’”
〔二〕 御覽卷六五四引袁紀,“贖 ”下有“罪”字。
〔三〕 御覽卷六五四引袁紀,“因還其贖”作“令還縑、紈,以供桑門之盛饌”。與范書明帝詔文多同,恐非袁紀舊文。
男子燕廣告英與顏忠、王平等造圖書,謀反。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請誅。上以至親不忍,徙丹陽涇縣,陽沐邑五百戶,英男〔女〕(
子)為侯、公主者,食邑如故〔一〕,楚太后留楚,宮婢、才人、鼓吹從英者無限,皆乘輜軿,帶持兵馬,行道射獵,極意歡娛。遣大鴻臚持節(jié)護送英丹陽〔二〕。
〔一〕 侯公主原誤作“公侯王”,今與上文“女”字皆據(jù)范書改。
〔二〕 疑“英”下脫“之”字。
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國〕有佛道焉〔一〕。佛者,漢言覺,將〔以覺〕悟群生也〔二〕。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wù)清凈。其精者號為沙門。沙門者,漢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于無為也〔三〕。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fù)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yīng)。故所貴行善修道,以煉精神而不已,以至無為而得為佛也〔四〕。佛身長一丈六尺,黃金色,項中佩日月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而大濟群生。
〔一〕 據(jù)范書楚王英傳注引袁紀補。
〔二〕 據(jù)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補。
〔三〕 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息心 ”作“息也”。
〔四〕 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無為 ”作“無生”。
初,帝夢見金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群臣;蛟弧惨弧:“
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長大!脖菹滤鶋,得無是乎〕〔二〕?”〔于是遣使天竺〕〔三〕,而問其道術(shù),遂于中國而圖其形象焉。有經(jīng)數(shù)千萬〔言〕〔四〕,以虛無為宗,苞羅精粗,無所不統(tǒng),善為宏闊勝大之言,所求在一體之內(nèi),而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以為虛誕,然歸于玄微深遠,難得而測,故王公大人觀死生報應(yīng)之際,莫不矍然自失〔五〕。
〔一〕 世說新語注引牟子作“傅毅對曰”,其文云:“臣聞天竺有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身,有日光,殆將其神也?”
〔二〕 據(jù)范書、通鑒注引袁紀補。
〔三〕 同右。
〔四〕 據(jù)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袁宏論佛法條補。
〔五〕 魏收魏書釋老志曰:“漢武帝遣霍去病討匈奴,獲休屠王金人,以為大神,列于甘泉宮,不祭祀,但燒香禮拜而已。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張騫使大夏,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中國聞之,未信了也。后明帝夜夢金人,項有白光,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等使天竺,寫浮屠遺范,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跪拜之法自此始。”按世說注引牟子,“博士弟子秦景憲”作“羽林將軍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且言是明帝所遣。又世說注引魏略西戎傳作“博士弟子景慮”,余與釋老志多同。三書各異,未衷一是。
是歲匈奴頻犯塞,中郎耿秉上書曰:“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zhàn)去戰(zhàn)可也〔一〕。故君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合戰(zhàn),破之以仁義,為國之寶矣。”天子內(nèi)有圖匈奴志,陰納秉言,乃召入見,使具陳其狀。上善其言,以為可任將帥,拜謁者仆射,每公卿論邊事,秉輒預(yù)其議。
〔一〕 司馬法仁本曰:“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
頃之,太仆祭彤、虎賁中郎將馬庚、顯親侯竇固、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俱見議兵事。秉以為:“ 孝武時,始事匈奴,匈奴援引弓之類,并左衽之屬,故不可得而制也。漢既得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徙民以充之,根據(jù)未堅,匈奴猶出為寇。其后羌胡分離,四郡堅固,居延、朔方不可傾拔,虜遂失其肥饒畜兵之地,惟有西域,俄復(fù)內(nèi)屬,呼韓邪單于請款塞,是故其勢易乘也。今有南單于,形勢相似,然西域尚未內(nèi)屬,北虜未有亹作。臣愚以為當先擊白山,得夷吾,破車師,通使烏孫諸國,以斷其右臂,未可先擊匈奴也。伊吾亦有匈奴南呼衍一部,破此復(fù)為折其左角。觀往者漢兵出,匈奴輒為亂,五單于爭,〔未〕(來)必不以五將出之故也〔一〕。今可先擊白山,以觀其變,擊匈奴未晚也〔二〕。”上喜秉言。議者或以為:“今兵出白山,匈奴必并兵相助,又當分其東,以離眾!迸c秉計〔議〕〔三〕,上更然之。
〔一〕 五將,指祁連將軍田廣明、度遼將軍范明友、前將軍韓增、蒲類將軍趙充國、虎牙將軍田順等。此五將宣帝本始二年率兵二十余萬擊匈奴,匈奴轉(zhuǎn)衰。五鳳年間,匈奴內(nèi)亂,除呼韓邪單于外,日逐王薄胥貴立為屠耆單于,呼揭王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王自立為車犁單于,烏藉都尉自立為烏藉單于。五單于相爭,匈奴勢更衰,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來朝,郅支單于遠遁,匈奴遂定。事見漢書匈奴傳及宣帝紀。又來未形近而訛,亦正之。
〔二〕 沈欽韓曰:“案其后竇固出酒泉,擊呼衍,破白山,皆如其計!
〔三〕 據(jù)南監(jiān)本補。黃本作“異” ,誤。議者所言非推翻秉計,實補充之。故帝與秉復(fù)論議,以為有益而采納之。更,復(fù)也。
十四年(辛未、七一)
夏四月,故楚王英自殺,以諸侯禮葬之。上遣中黃門視英妻子,慰勞楚太后,悉釋諸與英謀者,而封燕廣為折奸侯。
初英獄起,內(nèi)及京師諸侯,外連州郡豪杰,坐死及徙者以千數(shù),而系獄者尚數(shù)千人。顏忠、王平辭及隧鄉(xiāng)侯耿建、朗陵侯臧信、灌澤侯劉鯉、曲成侯竇建〔一〕。御史寋朗治其獄〔二〕,奏建等未嘗與忠相見,詰驗無實,為平所枉,疑〔天〕下無辜者眾〔三〕。上曰:“建等未嘗見平、忠,何故引之?”朗曰:“所犯不道,冀引建等以自明!鄙显:“若四侯無事,何不出之而輕系邪?”朗曰:“考之無事,恐海內(nèi)發(fā)其奸者,故未奏之!鄙吓:“吏持兩端,巧為其辭。將下捶之!”朗曰:“愿一言而死!鄙显:“誰共作章?” 朗曰:“臣獨作之!鄙显:“何以不與三府議?”朗曰:“臣自知當族滅,不敢多污良善!鄙显:“何故族滅?”朗曰:“臣考事一年,不能窮盡奸狀,反為罪人訟,自知無狀,雖族滅不恨。夫陷人死地,復(fù)無憂責,是以考一連十,考十連百。公卿每朝,陛下問得失,皆言‘天下之惡,禍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歸舍皆仰屋竊嘆,雖口不言,指揮可知,皆謂多冤獄,莫敢言者。今建等無驗,而陛下殺之,誠愿留神有察,得其情實,使刑有不怨,死者不恨。故臣冒死懇言,誠不敢為私!鄙仙罴{朗言。自幸洛陽寺,出者千余人,天下即大雨。
〔一〕 范書寒朗傳作“護澤侯鄧鯉 ”、“曲成侯劉建”。胡三省曰:“鄧鯉、劉建無考。 ”王先謙曰:“案袁宏紀作灌澤侯劉鯉、曲成侯竇建。劉玄傳:“玄三子求、歆、鯉。求為襄邑侯,鯉為壽光侯。求卒,子巡嗣,徙封灌澤侯。然則灌澤侯乃劉巡,非鯉也。竇建亦無考。”
〔二〕 “寋”原作“寒”。通鑒考異曰:“范書作“寒”。陸龜蒙離合詩云:‘初寒朗詠徘徊立。\’袁紀作‘寋’。按今有寋姓,音件,與袁紀合。今從之!笨芍伪颈咀鳌皩{”,今本袁紀皆作“ 寒”,乃?陶咭婪稌。今復(fù)其舊。
〔三〕 據(jù)范書補。
是時楚獄系者數(shù)千人,天子盛怒,吏治之急,自誣死者甚眾。于是有司舉能治劇者。以袁安為楚郡太守〔一〕,安之郡,不入府舍,遙至獄所,案驗無實者,條上出之。府丞、掾吏皆叩頭爭之,曰:“
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當坐之,不以相及也!彼靹e具奏。會帝感悟,即報許,得出四百余家。頃之,征入為河南尹〔二〕。召入見,上問以考楚事,名簿甚備,安具奏對,無所遺失,上以為能也。問安: “本自何為官?”對曰:“臣本諸生!鄙显:“以尹故吏也,何意諸生邪?”安為河南尹十年,號為嚴明,然未嘗加罪鞫人。常稱曰:“凡士學(xué)問,上欲望宰相,下則牧守,錮人于圣代,尹所不為也!逼湎侣勚,皆自激厲,名重朝廷。
〔一〕 袁安碑曰:“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陛d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一九三三年第二期。而范書系于永平十四年,與袁紀同。張宗芳釋碑文曰:“以上皆就楚事終言之,非為安敘官閥也,不得以諸書為誤。且按劉義叟長歷,永平十三年十二月癸卯朔,丙辰乃十四日,庸知安非是日被命,至明年始上任邪?”
〔二〕 袁安碑曰:“十七年八月庚申,征拜河南尹。”當以碑文為是。范書作“歲余”,亦誤。
安字邵公,汝南〔汝陽〕(宛)人〔一〕。嚴重有威,州里敬之,為縣功曹。奉檄從事,從事因安致書于令,安曰:“公事邪?則有郵驛;今因功曹,是有私也。”辭不肯受,從事瞿然而止。舉孝廉為郎、謁者、陰平長、任城令〔二〕,所在吏民畏而愛之。
〔一〕 汝南無宛縣。范書本傳作“ 汝南汝陽人”。偃師出土之袁安碑亦然。袁紀作“宛” ,明系刻誤,故正之。
〔二〕 袁安碑曰:“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給事謁者。五年四月,遷東海陰平長。十年二月辛巳,遷東平任城令。”
夏五月,封故廣陵王荊子六人為列侯。
詔曰:“執(zhí)金吾魴侍衛(wèi)歷年,數(shù)進忠言,其還爵土,封為楊邑侯。”封竇融孫嘉為安豐侯。
十五年(壬申、七二)
春二月庚子,令天下亡命贖,各有差。行幸彭城,止楚王館,悲慟左右,百官凄然。
三月,行幸瑯邪,及魯,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幸東平、定陶,祠定陶恭王。
夏四月,封皇子暢為汝南王,建為千乘王,羨為陳留王〔一〕,衍為下邳王,昺為常山王,長為濟陰王,徙重喜王黨為樂成王〔二〕。賜天下男子爵,人三級,民酺五日。
〔一〕 范書無封建、羨二王事,有 “封皇子恭為鉅鹿王”事。
〔二〕 樂成原作“樂城”,據(jù)范書及續(xù)漢志逕改。
上使越騎校尉桓郁、郎中張酺授太子經(jīng)。二人朝夕侍講,勸以經(jīng)學(xué)。是時太子家頗為奢侈,酺每正諫,甚見嚴憚。會平陽公主薨,太子同生也,哀戚過禮。酺以為太子舉措,宜動合禮度,于是上疏曰:“臣伏見皇太子仁厚寬明,發(fā)言高遠,卓然絕異,非人所能及也。今平陽公主薨,悲哀發(fā)中,形體骨立,恩愛惻隱,世希是見。臣愚淺不識大體,以為宜選名儒高行,以充師傅。門訊起居之日,太傅時賜宴所,以宣德音,以成圣德也。侍中丁鴻仁而有讓,達于從政。謁者費惲〔一〕,資性敦篤,遵令法度。如并侍左右,必能發(fā)起微意,增廣徽猷者也〔二〕。”
〔一〕 費惲僅見此紀,事跡無考。
〔二〕 詩小雅角弓曰:“君子有徽猷!惫{曰:“君子有美道,以得聲譽!
乙巳,大赦天下。
冬十一月乙卯〔一〕,太白入于月,其占曰:“ 大將戮死,不出三年,人主崩!北局痉Q:“昔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二〕。然則天地設(shè)位,而星辰運度備矣。易曰:‘天垂象,圣人則之!踩承枪僦畷,始自黃帝。至高陽氏,使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四〕。唐虞之時,則羲、和氏掌焉〔五〕。夏有昆吾〔六〕,殷有巫咸〔七〕,周有史佚〔八〕,皆職典預(yù)睹成敗,以佐時政者也。秦燔詩書,愚百姓,六經(jīng)典籍殘為灰燼,星官之書全而不毀。漢興,司馬談父子以世家重、黎氏之后〔九〕,著天官書。班固序漢書,又有天文志。”〔十〕
〔一〕 續(xù)漢天文志作“乙丑”日。按十一月癸亥朔,無乙卯,袁紀誤。
〔二〕 語出易系辭下。
〔三〕 易系辭上曰:“天垂象,見兇吉,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四〕 昭公二十九年左傳載蔡墨語曰:“少□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庇衷:“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倍蓬A(yù)注:“犁,火正!
〔五〕 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孔安國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又正義引呂刑傳曰:“重即羲、黎即和,雖別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
〔六〕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昆吾,陸終之子。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 ’世本云昆吾衛(wèi)者也!
〔七〕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巫咸,殷賢臣也,本吳人,冢在蘇州常熟海隅山上!
〔八〕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尹佚也!
〔九〕 史記太史公自序曰: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fù)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也。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菹逯g,司馬氏去周適晉。其人分散,或在衛(wèi),或在趙、或在秦。在秦名錯,司馬遷,錯之后也。
〔十〕 此本志稱乃東觀記天文志之文也。四庫館臣輯東觀記,言天文志全闕,可謂失之眉睫也。自范書出,袁紀遂不大為人所重視,館臣之疏漏,即為一例。
(乙巳,大赦天下〔一〕。)匈奴寇河西。
〔一〕 事已見前,此系重出,故刪。
十六年(癸酉、七三)
春,天子遂前議,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太仆祭彤、度遼將軍吳常各將萬騎擊匈奴〔一〕。固出敦煌〔昆〕侖塞〔二〕,擊南呼衍王。出塞千五百里,到蒲類海,破白山,走呼衍王,斬首千余級。秉出張掖居延塞,擊〔句〕(匈)林王〔三〕。到沐樓山〔四〕,渡漠六百余里,絕無水草,得生口辭云“句林王轉(zhuǎn)北逐水草”,秉欲將輕騎追之,都尉秦彭止之而還。彤嘗與南單于左賢王信出朔方〔高〕(鬲)闕塞〔五〕,擊溫禹犢王于涿邪山。出塞九百余里,見小山,為信所誤云是涿邪(王)山〔六〕,無所得而還。是時秉獨有功〔七〕,吳常抵罪,彤下獄免。
〔一〕 范書明帝紀所載無“吳! ,有“騎都尉來苗出平城,伐北匈奴”句。竇固傳“吳!弊鳌皡翘摹,乃副祭彤出征,故共得罪。
〔二〕 據(jù)范書及通鑒補。昆侖塞在敦煌郡廣至縣北。范書此事系于十七年冬十一月事。十六年春二月,固所出乃酒泉塞,與袁紀異。
〔三〕 據(jù)范書及胡三省注改。
〔四〕 范書竇固傳作“三木樓山” 。黃本作“沐樓山”。
〔五〕 據(jù)范書、通鑒改。
〔六〕 “王”系衍文,故刪。
〔七〕 范書竇固傳作“時諸將唯固有功,加位特進。耿秉無功而還,而祭彤、吳棠坐不至涿邪山,免為庶人”。觀袁紀上文,亦當作“
固獨有功”,袁紀誤。
彤性剛嚴,行道不與信相得,故為信所誤。彤自恨無功,出獄數(shù)日,歐血死。敕其子曰:“吾奉使不稱,微功不立,身死慚恨,義不可以受賞賜。汝等齎兵馬詣邊,乞效死前行,以副吾心。”其子逢上疏陳彤遺言,上方任彤,聞之,嗟嘆者良久。子參從擊車師有功,遷遼東太守。烏丸、鮮卑追思彤不已,每朝京師,輒過拜彤冢,仰天號泣。
彤字次孫,潁陽人。少孤,值更始之際,天下大亂,盜賊縱橫,野無煙火,而彤常在墓側(cè),盡其哀心。賊每過,見其號泣,不畏死亡,皆不犯也。后隨從兄遵從世祖,世祖以彤為黃門郎,常宿衛(wèi)左右。及遵薨,無子,追傷之,以彤為偃師長,令附近遵墓,四時祀之。遷襄賁令,皆有名跡。詔書勉勵,增秩一等,賜縑百匹。及在遼東,著續(xù)北邊。彤氣勇過人,開弓三百斤,多恩信,善權(quán)略,士卒爭為效力。永平初,胡夷內(nèi)附,野無風塵,乃悉罷邊兵,而征彤為太仆卿。彤在遼東十余年〔一〕,無十金之資,天下知其清。拜日,賜錢百萬,馬三匹,衣被、刀劍下至居家器物,無不備焉。每見,上輒嗟嘆,以為可屬以重任,嘗謂左右曰:“太仆,吾之御侮者也。”
〔一〕 范書祭彤傳以彤建武十七年拜遼東太守,至永平十二年征為太仆,故言“彤在遼東幾三十年”。而袁紀言永平初征為太仆,則自當言“十余年”。二者未知孰是。
竇固之破白山,遣從事郭恂、假司馬班超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廣事超禮敬甚備。一旦勿疏,超謂官屬曰:“
寧覺廣禮意益不如前日乎?”官屬曰:“胡人不能久,變無他故!背:“明者觀于未萌〔一〕,況兆已見此,必有北虜使來,故令其疑耳!蹦苏偈毯鎲栐:“匈奴使到日,何故不白?”侍胡怖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背归]侍胡,悉會所將吏士三十六人,大飲之。酒酣,超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成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才數(shù)日,而廣禮意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棄捐,為豺狼食,為之奈何?”官屬咸曰:“今既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復(fù)曰:“丈夫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寧我圖人,不為人所圖。當今之計,獨有夜圍虜使,放火攻之,使不知我多少,震驚,可盡彌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不然盡為所擒,悔將何及!”皆曰:“當與從事議之!背:“從事文墨吏,聞此必恐而謀泄,謀泄為鄯善所吞,死而無益,非壯士也!”眾曰:“
善!背箤⒗羰勘贾,令十人持鼓,余皆兵弩,乃順風縱火,擊鼓大呼,虜驚走,超手殺三人,吏士斬首數(shù)十級,余悉燒死。明日具告恂,恂大驚,又內(nèi)恐超獨擅其功。超曰:“本與掾俱受任,此一家事,掾雖不行,超何心獨擅之,大小當共其禍福。”恂喜。超乃召鄯善王廣,示以虜使首〔二〕,舉國怖栗。超告以漢家威德,“自今以后,勿復(fù)與此虜通”。廣叩頭,“樂屬漢,無二心”。超還入塞,奉虜使首詣固。固具上超前后功,詔以超為司馬,賜布二百匹。
〔一〕 商君書更法篇曰:“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
〔二〕 東觀記曰:“斬得匈奴節(jié)使屋賴帶、副使比離支首及節(jié)也!
遣超詣于置國,欲增益其吏士,超自請愿但將所從三十六人。超曰:“于置大國且遠,今欲出萬死,立尺寸之功,雖將數(shù)百人往,無益于彊,如有不虞,多益為累耳!彼斐鋈。是時于置王廣德新破車師〔一〕,生得其王,匈奴遣節(jié)使監(jiān)護其國。超至于置,于置俗信巫,疑事輒巫決之。超到數(shù)日,廣德以匈奴使在其國,禮意不備,未有定心。會巫言:“神怒,何故向漢?屬匈奴者!毖浴皾h使有馬,急取以祠神,神怒乃解。” 廣德遣國相私來比白超,愿請馬以祠神。超曰:“馬可得,令巫自來受之!庇许,巫到,超叱吏執(zhí)之,遂斷巫頭,收私來比,鞭笞數(shù)百,遣持巫頭,往責讓廣德。廣德聞超前于鄯善誅虜使,納其貢,恐怖,遂舉兵攻殺匈奴使五十余人,降超。超重賜王以鎮(zhèn)撫之,因留于置竟冬。
〔一〕 范書西域傳“車師”作“莎車”。莎車近于置,袁紀誤。
先是龜茲王建為匈奴所立,倚其威,功破疏勒〔一〕,殺其王忠,誅貴臣,因立左侯兜題以為疏勒〔王〕〔二〕。超令廣德發(fā)專驛,自到疏勒。去兜題所治盤橐城九十里,遣吏陳憲等往降之〔三〕,敕“兜題本非疏勒種人,如不降,便劫之”。憲既見兜題無降意,又輕其卑弱無備,憲遂前,劫縛兜題,左右皆驚走,留二人守之,憲馳白超。超即往,悉召疏勒掾吏,告以“龜茲為匈奴擊疏勒,盡殺汝貴人,而立兜題。兜題非汝本種,今漢使來,欲立故王種,為汝除害,無得恐怖”。眾皆喜。超亦求索故王近屬,得兄榆勒立之,更名忠,國中大悅〔四〕。超問忠及官屬:“當殺兜題邪?生遣之邪?”咸曰:“當殺之!背:“殺之,無益于事。當令龜茲知漢威德!彼旖馇仓。疏勒由是與龜茲結(jié)怨,專心向漢。超守盤橐城,忠據(jù)疏勒。
〔一〕 釋名釋言語曰:“功,攻也,攻治之乃成也。”
〔二〕 據(jù)文意補。
〔三〕 范書班超傳“陳憲”作“田慮”;輻澰:“古陳田字通,‘憲\’當是‘慮\’字之誤也!庇抟獠豢赏聰嗾Z,各存其舊以侍來日為上。
〔四〕 范書作“立其故王兄子忠為王”,續(xù)漢書作“求得故王兄子榆勒立之,更名曰忠” ,疑袁紀“兄”下脫“子”字。
超字仲升,彪之子也。俶儻不修小節(jié),而內(nèi)行甚謹。家貧,嘗傭?qū)憰?投筆而嘆曰:“丈夫當為傅介子、張博望〔一〕,立功絕域,以取封侯耳,安能久執(zhí)刀筆乎!”坐者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 行遇相者,謂超曰:“君布衣諸生耳,而相法當封侯萬里之外!背瑔柶涔,相者曰:“君鷰頷虎頸,飛而食肉,以此知之!
〔一〕 傳介子,元帝時使西域,殺樓蘭王而封義陽侯。張博望,騫也。武帝時兩次出使西域,以其鑿空,建漢威德,封博望侯。事并見漢書。
秋七月,淮陽王延謀反,徙為阜陵王,食二縣。
九月丁卯〔一〕,令罪死囚徒非大逆無道,減死一等,徙戍邊。
〔一〕 范書同。然是月戊子朔,無丁卯,疑有訛。
北海王睦薨,謚曰敬王。
睦少好學(xué),世祖器之。上為太子時,數(shù)侍宴會,入則談?wù)摻酉?出則游觀同輿,甚見親禮。是時法網(wǎng)尚疏,諸國得通賓客,睦不遠千里,交結(jié)知識,宿德名儒莫不造其門,睦虛己折節(jié),以禮接之,由是名聲籍甚。自為王后,法禁益峻,睦乃謝絕賓客,放心音樂。歲終,遣使朝京師,睦召使者問曰:“朝廷設(shè)問寡人,大夫何辭以對?”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臣雖螻螘,敢不實對!”王曰:“吁!危我哉!是乃孤幼時進趨之行也。大夫其對以孤寵爵以來,志意衰墮,聲色是娛,犬馬是好!笔拐呤苊,其抑絕名跡,深識機微如此。睦父靖王興薨,悉推財產(chǎn)與諸弟,雖車服珍寶,皆不以介意,有要,然后隨以金帛贖之〔一〕。能屬文,善史書〔二〕,作春秋指意終始論及賦、頌數(shù)十篇。病臨困,帝以驛馬詔睦為草書尺牘十首〔三〕。
〔一〕 范書作“非列侯制,皆以為分”。
〔二〕 “史書”一辭,多見于兩漢史傳。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曰:“
元紀贊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應(yīng)劭注曰:‘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大篆。\’又王尊傳:‘少善史書。\’又貢禹傳:‘武帝時,盜賊起郡國,擇便巧史書者以為右職,俗皆曰:“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又西域傳:‘楚王侍者馮嫽能史書。\’ 又外戚傳:‘孝成許皇后聰慧善史書。\’后書安帝紀: ‘年十歲,好學(xué)史書!只屎蠹o:和熹鄧皇后六歲能史書。順烈梁皇后少好史書。又章八王傳清河孝王慶傳:安帝所生母左姬,字小峨,善史書。又齊武王縯傳:北海靜王興之子敬王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明八王傳:樂成靖王黨善史書,喜正文字!卑丛S慎說文解字敘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xué)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jīng)書,滌除舊典,大發(fā)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wù)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漢興有草書。尉律:學(xué)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贝四恕笆窌嘶隆敝庖。北京大學(xué)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釋程材篇“趨學(xué)史書”曰:“史,令史,漢代掌管文書的低級官吏!笔窌,指當文吏所必須掌握的文字、書法。 ”此說甚是,然意猶未盡。帝王、皇后、諸侯而善史書,則顯非欲作吏。故史書實乃學(xué)僮必修之課,即學(xué)僮所當掌握之文字及諸體書法。因漢法取文史必試以吏書,故史書也就成為追逐名利者的敲門磚。日本京都大學(xué)富谷至撰有史書考一文,載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可供參閱。
〔三〕 沈欽韓曰:“張懷瓘書斷: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衛(wèi)恒、李誕并云:漢初有草法,不知其始。王愔云: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guī)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chuàng)之義,謂之草書。北海王睦,此開創(chuàng)草書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見稱于章帝,詔使草書上奏。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后世謂之章草!
十七年(甲戌、七四)
秋八月丙寅,詔宥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系囚〔右〕(交)趾以下〔一〕。
〔一〕 范書明帝紀作“系囚右趾已下任兵者,皆一切勿治其罪,詣軍營”。袁紀系囚誤倒,“右”誤“交”,皆據(jù)以正之。
冬十月〔一〕,竇固、耿秉將萬余騎師擊車師,王請降。于是固奏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陳〔睦〕(穆)為都護〔二〕,耿恭為戊己校尉,關(guān)寵為戊己校尉〔三〕;恭屯金蒲城,寵屯〔柳〕(折)中城〔四〕,相去千余里。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一月” 。
〔二〕 據(jù)范書西域傳改。袁紀卷十三亦作“陳睦”。李賢曰:“宣帝初置,鄭吉為都護,護三十六國,秩比二千石。元帝置戊己校尉,有丞、司馬各一人,秩比六百石。戊己,中央也,鎮(zhèn)覆四方。見漢官儀!
〔三〕 通鑒耿恭作“戊校尉”,關(guān)寵作“己校尉”。按范書、東觀記、續(xù)漢書皆與袁紀同。吳仁杰刊誤補遺、惠棟之補注均主張不改恭傳本文,甚是。戊己,解見上注。
〔四〕 據(jù)范書、續(xù)漢書改。
恭乃移檄烏孫、大昆彌,宣喻威德,皆遣使獻馬,求入侍天子。恭字伯宗,況之孫,性慷慨多大略,好將帥之事。
十八年(乙亥、七五)
春二月,詔固等罷兵還京師。
三月,北匈奴左鹿蠡王將二萬騎,率焉耆、龜茲來。車師王安得死。焉耆、龜茲殺都護陳睦、副校尉郭恂,遂攻金蒲城。耿恭令軍士皆持滿勿得發(fā),告匈奴曰:“漢家神箭,所中創(chuàng)中皆沸!庇谑悄税l(fā)弩,皆應(yīng)弦而倒,虜中矢者,創(chuàng)中沸〔一〕,大驚曰:“漢神,可畏!”遂皆遁去。
〔一〕 恭以毒藥傅矢,故創(chuàng)中沸。
恭以疏勒傍有水,去王忠所據(jù)近,引兵居之。匈奴〔復(fù)〕(后)來攻恭〔一〕,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斬首數(shù)十級〔二〕。匈奴乃相與議曰:“前疏勒王守此城,攻不能下,絕其澗水即降!币蚪^澗水。吏士無飲,窮困,至柞馬糞汁飲之。恭于(是)城中穿井十五丈〔三〕,不得水,吏士失色。恭嘆曰:“昔蘇武困于北海,猶能奮節(jié),況恭擁兵近道而不蒙佑哉?聞貳師將軍拔佩刀以刺山,而飛泉涌出,今漢神明,豈有當窮者乎?”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水,身自率士挽籠。有頃,飛泉涌出,大得水,吏士驚喜,皆稱萬歲。于是將水以示虜,虜兵大驚而去。
〔一〕 據(jù)范書改。
〔二〕 范書作“募先登士數(shù)千人。按耿恭傳上文已言“屯各置數(shù)百人”,則恭部不滿千人。恭又曾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車師,道皆戰(zhàn)歿,則恭所余兵更少,豈能募先登數(shù)千?募敢死者出擊,乃欲挫匈奴銳氣,故兵不在多而在精,范書必誤“十”為“千” 矣。
〔三〕 “是”系衍文,刪之。
丁亥,令天下亡命者贖罪各有差。
夏四月,賜天下男子爵,人三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秋八月壬子,帝崩于東宮,遺詔不起寢廟,藏主于世祖廟更衣臺〔一〕。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年十八〔二〕。
〔一〕 范書作“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別室”。
〔二〕 范書作“年十九”。按御覽卷九一引東觀記曰:“永平三年二月,以皇子立為太子,年四歲!眲t至永平十八年,正當十九歲。袁紀誤。
壬戌,葬孝明皇帝于顯節(jié)陵。
冬十月乙未,大赦天下〔一〕。賜男子爵,人二級;其為人父后者及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以衛(wèi)尉趙喜為太傅,司空牟融為太尉,錄尚書事。
〔一〕 范書作“丁未”日事。按是月丙午朔,不當有乙未,袁紀誤。
戊戌,蜀郡太守第五倫為司空〔一〕。
〔一〕 楊樹達曰:“論衡恢國篇云:‘第五司空股肱國維,轉(zhuǎn)谷振贍,民不乏餓,天下慕德,雖老不亂!庇址稌魇辉率,甚是。疑袁紀脫。
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其先齊諸田,徙充園陵,宗族多,故以次第為氏。倫好黃老,以孝行稱。王莽末,天下兵起,宗族及閭里聞勇而有義,爭往附之。倫相率厲,堅壘壁,銅馬、赤眉數(shù)十輩皆不能下。時米石萬錢,人相食,倫獨收養(yǎng)孤子、外孫,分糧共食,死生相守,鄉(xiāng)里以此賢之。
太守鮮于褒見而異之,署倫為吏。后褒坐事征,把倫臂曰:“恨相知晚!”會蓋延為京兆尹,事多犯法〔一〕,倫數(shù)諫爭,不合,遂沈滯曹吏。頃之,鮮于褒左遷為高唐令,倫去吏,荷檐往候褒,褒引倫升堂,屬其妻子。復(fù)歸縣為嗇夫。倫以久宦不達,乃將家屬客河?xùn)|,變易姓字,自稱王伯春〔二〕,常載鹽往來太原、上黨,每所止客舍,輒為埽除而去,道上號曰道士。久之,鮮于褒為謁者,從車駕至長安。時閻興為京兆尹,褒言倫于興,興聘求倫,倫復(fù)出為郡吏。倫每讀詔書〔三〕,常嘆曰:“此真圣主也,當何由得一見也?”等輩笑之曰:“說將尚不下,安能動萬乘邪?”倫曰:“ 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一〕 范書蓋延傳曰:“拜為左馮翊,將軍如故!崩钯t注引續(xù)漢書曰:“視事四年,人敬其威信。”惠棟曰:“袁宏紀:延為京兆尹,事多犯法。華嶠書亦云:延代鮮于褒為馮翊,多非法。續(xù)書所載,非實錄也。宏以為京兆尹亦訛!
〔二〕 東觀記、范書作“王伯齊” 。
〔三〕 惠棟曰:“劉知幾云:古者詔命,皆人主所為。至近古則不然,凡有詔敕,皆責成群下。王應(yīng)麟云:漢詔令,人主自親其文,猶近于書之典誥也。”
舉孝廉,除郎中,補淮陽王醫(yī)工長。隨王朝京師,官屬得會見世祖,因問政事,倫具言治道所宜,世祖大悅。明日,復(fù)召,至日夕,世祖謂倫曰:“聞卿為吏榜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邪?”倫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臣遭饑饉,米一石萬錢,不敢妄過人飯。 ”世祖曰:“為市掾,人有遺卿母一個餅者,卿從外來見之,奪母探口中餅出,信有之乎?”〔一〕倫曰:“ 實無此,眾人以臣愚蔽,故為生此語!
〔一〕 范書第五倫傳注引華嶠書, “個”作“笥”,又“奪母”下亦有“笥”字。
有詔拜倫為扶夷長,至〔宛〕(苑)〔一〕,遷會稽太守。為政清凈不煩,化行于民,性節(jié)儉,雖為二千石,常衣布襦,自斬馬草,妻子自炊。會稽俗信淫祀,皆以牛羊請禱,是以財盡于鬼神,產(chǎn)盡于祭祀,或家貧不能以時禱祀,至諱言牛,不敢食其肉,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其畏懼如此〔二〕。倫乃禁絕之,掾吏皆請諫不可,倫曰:“夫建功立事在于為政,為政當信經(jīng)義,經(jīng)言‘淫祀無福\’〔三〕,‘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四〕。今鬼神而祭之,有知,不妄飲食于民間;使其無知,又何能禍人!彼煲茣鴮倏h,曉喻百姓,民不得有出門之祀,違者案論之,有屠牛,輒行罰。民初恐怖,頗搖動不安。倫敕之愈急,后遂斷絕,百姓遂以安業(yè)。永平中,坐事征,百姓老小闐府門,皆攀車啼呼,朝發(fā)至日中,才行五里。倫乃止亭舍,密乘船去,吏民上書守闕千余人。是時上方案梁松事,多為訟冤者,上患之。有詔公車諸為梁氏及會稽太守書,皆勿受。倫免歸田里,躬耕以自給。
〔一〕 鈕永建曰“苑”當作“官” 。陳璞曰當作“縣”。按范書本傳,倫未至官,于中道追拜會稽太守,則鈕、陳二說均誤。又按兩漢志,皆無苑縣。自京師至零陵郡之扶夷,必經(jīng)宛,則“苑”系“ 宛”之誤。
〔二〕 范書本傳作“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薦祠者,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前后郡將莫敢禁” 。與袁紀稍異。
〔三〕 禮記曲禮下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四〕 見論語為政,乃孔子之語。
起家守宕渠令,遷蜀郡太守。蜀地肥饒,民多富實,掾吏官屬皆鮮車肥馬。倫欲革化之,乃舉貧而有志者,多至公卿、郡守名為知人〔一〕。上新即位,倫以遠郡入為三司,舉清能也〔二〕。
〔一〕 類聚卷九十三引袁紀曰:“ 第五倫為司空,有人與倫千里馬者,倫雖不取,每三公有所選舉,倫心不忘也,然亦終不用!币嘁娪[卷二0八。今本不載,恐脫,今補注于此。
〔二〕 沈欽韓曰:“華陽國志:漢中趙瑤,自扶風太守徙蜀郡,司空張溫謂之曰:‘昔第五伯魚自蜀郡為司空,今掃吾第以待足下矣!w漢世以為美談!
初,耿恭被圍,明帝怒甚,將遣兵救之,師未出而帝崩。匈奴聞中國有喪,遂復(fù)圍之。糧盡,乃煮弩筋食之,恭與士卒同,厲以恩義,皆無二心。匈奴遣使謂恭曰:“空于城中餓死,為何不早降?降者封為白屋侯〔一〕,妻以子女!惫謩⑵涫,相拒數(shù)月,吏士消盡。
〔一〕 范書耿恭傳作“白屋王”。惠棟曰:“張華博物志:北方五狄:一曰匈奴,二曰穢貊,三曰密吉,四曰單于,五曰白屋。潘勖魏公九錫文曰‘單于白屋,請吏率職’。李善云:‘白屋,今靺鞨也!
戊己校尉關(guān)寵上書求救,事下公卿,司空第五倫以為不可救,司徒鮑昱以為:“使人于死亡之地,有急,如棄之,外示弱戎夷,內(nèi)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后或邊上有警,陛下如何使人也?又,戊己校尉才十數(shù)人〔一〕,匈奴圍之,數(shù)十日不下,是其弱效。兵家先名后實,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多其幡幟,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困之兵必走!薄睬病痴魑鲗④姽⒈途迫捕,發(fā)敦煌、酒泉兵擊車師。
〔一〕 范書耿恭傳作“二部兵人裁各數(shù)十”,疑袁紀有誤。
〔二〕 據(jù)范書補。
甲辰晦〔一〕,日有食之,天子避正殿,不聽事。詔曰:“朕以眇年,奉承宗祖,不能聿修洪業(yè),以致災(zāi)眚,思惟厥咎,在予一人。又群司百僚,其勉修所職,各言其上封事,靡有所諱。”
〔一〕 亦十一月事。
是歲兗、豫、徐州民被水旱災(zāi)害,令勿收田租,以見谷廩賜貧民焉。
- 上一篇:孝章皇帝紀上卷第十一
- 下一篇:三國雜事
- 七 亂宮闈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蒼
- 六十二回 蘇舜卿含冤歸太虛 劉墨林暴怒斥禽獸
- 齊宿瘤女
- 景公病水夢與日斗晏子教占夢者以對第六
- 伯夷列傳第一
- 卷一百三十六
- 魯季敬姜
- 卷一百八十三
- 一百二十九回 戀舊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違圣旨
- 魏芒慈母
- 卷二百一十三
- 列傳第八十九
- 第十七章 聰敏
- 十三 張五哥君前訴冤情 十三爺府邸賞親兵
-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 卷二十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君恩
- 第六章 潞河驛奸宄逞淫戲 瞞真情巧舌釋新憾
-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六十一回 稱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見死對頭
-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
-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
- 列傳第六宗室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第三十一章 貴婦人慈心憫沉淪 帝乾隆雷雨理國政
- 列傳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
- 景公問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以先行義第十八
- 列傳第一百七
- 列傳第二十
- 六十三回 鬧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陣法將軍忘形骸
- 卷七十
- 列傳第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君恩
- 卷八
- 列傳第六十一
- 楚成鄭瞀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xué)案三
- 列傳第八十
- 第00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