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極(極者,尊聖人也。)
關(guān)尹子曰:聖人之治天下,不我賢愚,故因人之賢而賢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內(nèi)外之大同,故或先內(nèi)或先外。天下之物,無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謙;天下之物,無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虛;天下之物,無得以難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無得以窒之,故變之以權(quán)。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禮;以此和天下,可以作樂;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財(cái);以此周天下,可以禦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觀天下,可以制器。聖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歸功於聖人,聖人任功於天下。所以堯舜禹湯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曰:天無不覆,有生有殺,而天無愛惡。日無不照,有妍有醜,而日無厚薄。
曰:聖人之道天命,非聖人能自道;聖人之德時(shí)符,非聖人能自德;聖人之事人為,非聖人能自事。是以聖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曰:聖人知我無我,故同之以仁;知事無我,故權(quán)之以義;知心無我,故戒之以禮;知識(shí)無我,故照之以智;知言無我,故守之以信。
曰:聖人之道,或以仁為仁,或以義為仁,或以禮以智以信為仁。仁義禮智信,各兼五者,聖人一之不膠,天下名之不得。
曰:勿以行觀聖人,道無蹟;勿以言觀聖人,道無言;勿以能觀聖人,道無為;勿以貌觀聖人,道無形。
曰:行雖至卓,不離高下;言雖至公,不離是非。能雖至神,不離巧拙;貌雖至殊,不離妍醜。聖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見聖人。
曰:聖人師蜂立君臣,師蜘蛛立網(wǎng)罟,師拱鼠制禮,師戰(zhàn)蟻置兵。眾人師賢人,賢人師聖人,聖人師萬物。惟聖人同物,所以無我。
曰:聖人曰道,觀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終之,青黃之,卵翼之,不愛道不棄物,不尊君子,不賤小人。賢人曰物,物物不同,旦旦去之,旦旦與之,短之長之,直之方之,是為物易也。殊不知聖人鄙雜廁別分居,所以為人,不以此為己。
曰:聖人之於眾人,飲食衣服同也,屋宇舟車同也,富貴貧賤同也。眾人每同聖人,聖人每同眾人。彼仰其高侈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
曰:魚欲異群魚,捨水躍岸即死;虎欲異群虎,捨山入市即擒。聖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
曰:道無作,以道應(yīng)世者,是事非道。道無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曰:如鐘鐘然,如鐘鼓然,聖人之言則然。如車車然,如車舟然,聖人之行則然。惟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惟莫能知,所以奪天下之智。
曰: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言之如引鋸然,惟善聖者不留一言。
曰:若龍若蛟,若蛇若龜,若魚若蛤,龍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為龍,亦不能為蛇為龜為魚為蛤。聖人龍之,賢人蛟之。
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dòng)若水,其靜若鏡,其應(yīng)若響,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嘗隨人。
曰:渾乎洋乎游太初乎,時(shí)金己,時(shí)玉己,時(shí)糞己,時(shí)土己,時(shí)翔物,時(shí)逐物,時(shí)山物,時(shí)淵物,端乎權(quán)乎狂乎愚乎。
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聲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曰: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者,所以異乎人。
曰: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聖人渾之。
曰:世之愚拙者妄援,聖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聖人時(shí)愚時(shí)明,時(shí)拙時(shí)巧。
曰:以聖師聖者,賢人;以賢師聖者,聖人。蓋以聖師聖者,徇跡而忘道;以賢師聖者,反跡而合道。
曰:賢人趨上而不見下,眾人趨下而不見上,聖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豈曰離賢人眾人,別有聖人也哉。
曰:天下之理,夫者倡,婦者隨,牡者馳,牝者逐,雄者鳴,雌者應(yīng)。是以聖人制言行,而賢人拘之。
曰: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鱉行,道雖絲分,事則棋布。
曰:所謂聖人之道者,胡然孑孑爾,胡然徹徹爾,胡然堂堂爾,胡然臧臧爾。惟其能遍偶萬物,而無一物能偶之,故能貴萬物。
曰:雲(yún)之卷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聖人之道則然。
- 上一篇:四符(符者,精神魂魄也)
- 下一篇:二柱(柱者,建天地也)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jì)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jì)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yù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