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與平凡
平淡與平凡
文/釋本性
小時候,電閃雷鳴或臺風暴雨,似沒有近年這么多,這也許是氣候變化的原因所致吧。
這兩天,因為臺風影響,時而風,時而雨,無法戶外做事,便于室中看些古籍,尤其歷代高僧的傳記資料。
不少佛門學人,對唐代的慧能記憶深刻,卻對他的同門師兄神秀印象不深,其實,他倆都是著名高僧;勰軇(chuàng)了南宗禪,神秀創(chuàng)了北宗禪,慧能倡頓悟法,神秀倡漸悟法,兩人統(tǒng)領了那個時代的禪門風氣。當時,在民間的影響上,雖然慧能略勝一籌,但在官方的影響上,神秀大大超過了慧能。
這神秀,史稱之“兩京法主,三帝門師”,這兩京指長安、洛陽。三帝指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他所創(chuàng)所倡的北宗,當時有流行語:“北宗門下,勢力連天”,可見其盛。神秀百多歲后才示寂,唐中宗親自為之送葬至洛陽午橋。
可惜的是,神秀示寂后,其門下雖也盡心盡力,但只經幾代,北宗便沉寂了。而慧能的南宗,卻風靡了天下,還一花開五葉,歷久不衰,直至今日。
后人總結南北兩宗興衰的緣由,說南宗之興因于其教義的頓法,學之簡單、快捷,其教團深入民間,而北宗之衰因于其教義的漸法,學之繁雜、慢速,其教團依附朝廷。是否如此,千秋自有評說。
不過,從慧能身上,我倒是看到一點:平平淡淡才是真。甚至,平平凡凡才是真。
想那慧能,雖然,他很傳奇、他很神圣。但他,又是多么平淡,多么平凡啊——他不識文字,砍柴為生。入寺后,還是劈柴淘米。好不容易被五祖看好后,卻又不得不隱入山林,混跡獵人隊伍中,靠食肉邊菜過活。后來,剃度出家,收徒弘法,雖有帝王下詔延請,但始終婉辭,居于邊地,沒有入京。示寂后,如生前所愿,葉落歸根,身歸故里。
自85年出家以來,東壁西壁,拳打腳踢,為了去束解縛,一眨眼,已近30載。我自認為,一直以來,心存大信,胸懷大愿,也努力地身有大行,可許多事情,多因緣不具,有功無果,深感慚愧。而今,雖不氣餒,卻也總算明白了古訓:事非經歷不知難。
回過頭去看看,回過頭來想想:其實,人生,本應平平淡淡,甚至平平凡凡。平淡,平凡,才是生命的本質。那些所謂的轟轟烈烈,多源于強強求求,多是社會化的產物,本與生命的真諦無關。
怪不得,有人問鄧亞萍:體育賽事關鍵時,如何才能保有平常心?她回答說:把結果看淡。
是啊,真的要把結果看淡。就是學佛,也應如此。如果我們,只關注于自己的每日念佛多少,坐禪多少,誦經多少,持咒多少,何時開悟,何時解脫,每日度生多少,每年為善多少,那樣,真會苦了自己,也苦了眾生,因為,強求了自己,也強求了眾生。自己不是鋼材,強用烈火焚煉,只會燒焦。眾生尚不可度,強行逼度,只會逼之離佛更遠。
為此,當我們仍然心存大信,胸懷大愿,努力地身有大行時,也不妨再添加一些……比如登登山,看看水,講講課,讀讀書,品品茶,寫寫字……的悠閑行止,外加幾個高山流水的同修,以及幾個異途同歸的朋友。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