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二字,重千斤
包容二字,重千斤
文/釋本性
似乎,這是個計較的時代,分秒必計較、絲縷必計較、顆粒必計較、毫厘必計較……,為此,行道必爭、薪水必爭、職位必爭、名譽必爭……。惟缺……包容!
包容二字,重千斤啊!
從佛教的觀點,包容,即寬容、寬恕。其本質,為慈悲。是諒解,乃反省。
為什么要包容?
古人說的多好啊。潘岳曰: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荀子曰:君子賢而能容眾,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曹植曰: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朱德曰:腹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
這也是古人常說的:有容乃大;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得饒人處且饒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是的,包容,既是理性的抉擇,亦是品德的使然。
許多時候,加之我們的,來自——對方的傷害,是出于無奈的;對方的迫害,是被強制的;對方的欺騙,是情不由己的;對方的背叛,是心不由衷的;對方的謊言,是為了自我的基本保護;對方的失信,是因為世上的失信太多。
因此,真的,不要埋怨。如要埋怨,就埋怨自己。為什么自己障礙如此之多?為什么自己福報如此之小?為什么自己前世積德如此不夠?為什么自己的好運如此之少?
而且應當,徹心徹肺,徹頭徹尾,徹徹底底,懺悔我們的往昔所造諸惡業(yè),讓往昔所造諸惡業(yè),我們而今一切皆懺悔。
記得,戰(zhàn)國時,唐睢與信陵君有段對話:
唐睢:我曾聽說,事情有不可忘記的,有不可不忘記的。
信陵君:什么意思呢?
唐睢:人家有恩于我,不可忘,要圖報;我有恩他人,不可不忘,讓之過去,就像沒發(fā)生。
在那云南雞足山,曾有高僧金華長老,數次度化盜賊,他曾遺偈曰:大慈大悲渡眾生,洗心橋上洗邪心。是非恩怨從此了,凈水一滴悟道真。
那么,就讓我們,正如大家所言:——
包容蔑視你的人,因為他醒覺了你的自尊。
包容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包容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包容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fā)了你的韌勁,
包容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的獨立,
包容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勁了你的雙腿,
包容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包容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是啊!包容無敵!包容必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