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凈土之樂
永恒的凈土之樂
世人以為浮華享受的生活是快樂的,工作勞役是辛苦的。其實一味縱樂奢靡、缺乏斗志的人生,是墮落的、罪惡的,比地獄還要可怕。人生不怕有苦難,只要有不退失的精進力、奮斗心,人生就有無限的光明,永恒的希望;喪失了勇猛的進取意念,當下就是沒有未來前途的地獄。我們在享受社會經濟奇跡所帶來的富裕生活之余,是不是應該繼續(xù)勤奮不懈,創(chuàng)造永恒的凈土之樂。
有一個人名叫錢琨,平日好吃懶做,游手好閑,因為不治生計,又無恒產,沒有多久,便以壯年之軀而餓死了。錢琨死了之后,一縷魂魄飄飄渺渺地游蕩著,不知要投胎于那一道?正在茫然無措間,突然看到一位官爺模樣的大漢,向他頻頻招手,錢琨趕忙飄了過去,打揖回應。衙役打扮的大漢對他說:
「錢琨!你跟隨我去轉世吧!」
錢琨跟著大漢來到了一個地方,只見到處掛滿了大塊大塊的魚肉,池子里蓄滿了一池一池的瓊漿,散發(fā)出濃烈撲鼻的酒香。除了這誘人的肉林酒池之外,一間一間的房子還裝置了各種稀奇罕見的游樂器具,看得錢琨眼花撩亂,垂涎欲滴。大漢指著滿室芬芳的酒肉,對錢琨說:
「這些好吃的酒肉,好玩的欲樂,都是你的因緣業(yè)報所應該得到的,你好好享受吧!」
院宅淡淡一揮手就走了,餓得兩眼昏花的錢琨,餓虎撲羊似地扯下一大塊肥肉,大口大口地吃將起來,大快朶頤。
沒想到這世間竟有如此美妙的地方,不用每日勞動筋骨,辛辛苦苦去賺取糊口的蠅頭小利,便能享受美味的甘脂,啜飲馥郁的濃酒,這一定是祖上積有陰德,自己前世有修善,今生才有如此快樂的果報。錢琨洋洋得意地思忖,對于自己能夠轉生在這樣的世界滿意極了,每天放縱欲望,盡情吃喝玩樂,不稍節(jié)制。
日子,在愜意中逝去。第一個歲月,錢琨在驕奢中和欲望追逐游戲,有時把自己泡浸在酒池里,竟日醉氣熏天,根本不知道智慧、清明為何物?不過錢琨對于如此縱情享樂的生活卻眷戀執(zhí)迷,一點也不思改變。第二個年頭,錢琨漸漸厭煩這種只有欲樂、沒有奮進的靡爛生活,雖然偶爾也動念亟思振作,但是又隨著自己頑強的業(yè)感而沈淪欲望的溪壑。
第三個寒暑悄然而至,錢琨對于這樣一成不變的享樂日子,已經無法忍耐,央求看守他的大漢說:
「大爺!你行行好,能不能把我換到另一個世界去,在這里一天到晚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簡直痛苦極了!」
「不行,你的果報決定你一定要在這里享受世間的欲樂,并且不可以往生其它的地方!勾鬂h斬釘截鐵地斥駁。
「在這里只有眼前的縱樂,沒有明日的希望,我寧可墜入地獄去受炮烙割鋸、判腸剖腹的痛苦,也不要在這個沒有明天、沒有希望、沒有奮斗、沒有上進的世界里生活!瑰X琨聲嘶力竭地抗議著。
大漢突然露出猙獰的樣子,銅鈴般的雙眼透著青色的寒光,冶冶地說道:
- 上一篇:養(yǎng)生之道
- 下一篇:佛化家庭處理人際關系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