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出自哪里?了然法師對煩惱即菩提的解釋

煩惱即菩提出自哪里?了然法師對煩惱即菩提的解釋

煩惱菩提出處

  「煩惱即菩提」出自《六祖壇經(jīng)》:“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是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意思是:凡夫即是佛,煩惱即是菩提,前一個念頭迷惑即是凡夫,后一念頭覺悟即是佛,前念執(zhí)著在境上就是煩惱,后念不為境所束縛就是菩薩。凡夫與佛自性無差別,區(qū)別只在迷與悟之間,為境所轉(zhuǎn),則為凡夫,若能轉(zhuǎn)境,本來是佛。

了然法師對煩惱即菩提的解釋

  “煩惱即菩提”指的是依佛之教法觀照煩惱生滅的無常性和虛空性,可徹悟緣起性空的諸法實相。但在理解上,只能說依照佛之教誨洞徹?zé)⿶,就可以尋回清凈?a href="/remen/zhihu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智慧,而不可以籠統(tǒng)地認為污濁的煩惱本質(zhì)上就是清凈的智慧。

  煩惱和菩提是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而不是等同的關(guān)系。就像鉆木取火,雖然理上來說鉆頭和木頭在相互摩擦,似乎可以稱木頭是鉆頭,鉆頭是木頭,但事上來講作用力還是在鉆頭這一邊,因若鉆頭不動,木頭不會自己去摩擦鉆頭。所以不能因為鉆頭鉆木頭,鉆頭的作用力依賴于木頭的反作用力,于是就把鉆頭和木頭混為一談地說“鉆頭即木頭”一個道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