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財富】是什么?佛教如何看待財富?

【財富】是什么?佛教如何看待財富?

財富是什么?佛教如何看待財富?

  財富是指具有價值的東西。狹義的財富效應(yīng)是指貨幣財富效應(yīng),廣義的財富效應(yīng)是指涵蓋了所有財富的更為廣泛的概念,有物質(zhì)上和精神上的。財富的概念為所有具有貨幣價值、交換價值或經(jīng)濟效用的財產(chǎn)或資源,包括貨幣、不動產(chǎn)、所有權(quán)權(quán)。在許多國家,財富還包括對基礎(chǔ)服務(wù)的享受,如醫(yī)療衛(wèi)生,以及對農(nóng)作物和家畜的擁有權(quán)。財富相當(dāng)于衡量一個人或團體的物質(zhì)資產(chǎn)。財富包括自然財富、物質(zhì)財富、精神財富等等。

  財富,在佛教看來有兩面性,可能是毒蛇,也可能是凈財。如果來源不當(dāng),以非法手段掙錢,或是揮霍無度,養(yǎng)成不良習(xí)慣,就是毒蛇。如果來源正當(dāng),合理使用,則不但可以改善生活,過好日子,還能造福社會,就是凈財。我們要看到財富的兩面性,避免讓自己成為財富的犧牲品,讓它為自己的身心健康所用。

  人們把擁有物質(zhì)財富等同于幸福。但富起來以后,反而比以前不容易幸福了,煩惱多,壓力大。說明物質(zhì)財富和幸福有一定關(guān)系,但不是絕對因素。有多少錢才能過得幸福,沒有一定標(biāo)準(zhǔn)。一切向錢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通病,一種不健康的風(fēng)氣。每個人都要認識到:錢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快樂、幸福、安全、健康或人格。財富多少只是一個數(shù)字,是虛幻的安全感;人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并不一定能由金錢中得到,比如:幸福、快樂、真愛、敬重。

  佛法認為,人類社會的一切現(xiàn)象都由因緣因果決定,許多看似偶然的現(xiàn)象其實都包含著必然的因素,財富的獲得也同樣有它的前因后果。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同樣是經(jīng)商,有的人財運亨通,有的人卻處處碰壁,是冥冥之中神靈的安排嗎?是命運的不公嗎?其實,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我們的福報,而福報又取決于自己的所作所為。

  因此,想要獲得財富,首先要培植福田。我們知道,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同樣地,一個人的福報也是來自播種和耕耘,福田包括恩田、敬田和悲田。恩田,就是對父母師長乃至一切有恩于己的人都懷著感恩的心去報答;敬田,就是恭敬供養(yǎng)獻身于人類心靈凈化的宗教師及有德有智的賢圣;悲田,就是救濟幫助世間所有窮苦受難及貧病交加的人。以上幾種行為正是我們獲得人生的福報的正確途徑,只有通達人生的因緣因果,明了財富的源泉,我們才能夠事半而功倍。

  如果我們擁有財富而無理財之道,那么,十分的財富或許只能發(fā)揮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們?yōu)槠渌ΑH绾魏侠碇湮覀兊呢敻唬?a href="/remen/fot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陀也在經(jīng)典中為我們作了具體的指導(dǎo)。財富應(yīng)分作四份。第一份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開支;第二份用以投資增值,否則財富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三份用以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第四份用以慈善事業(yè),一方面回饋社會大眾,一方面為自己耕耘福田。其實這也是一種投資,是對于未來幸福的投資,而我們能從中收獲的,決不是有限的財富所能比擬的。

  哲學(xué)家西塞羅曾經(jīng)說過:“追求財富的增長,不是為了滿足一己的貪欲,而是為了要得到一種行善的工具。”只有將財富當(dāng)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財富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間就會充滿溫暖,許多社會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財富,福報總會有耗盡的一天,就不再屬于我們所有;一味積蓄財富,也未必能屬于我們所有,因為貨幣會貶值,股票會下跌,銀行會倒閉,即使將財產(chǎn)緊緊地鎖在保險柜中,又能有幾分保險系數(shù)?所以佛法認為,只有布施出去的錢財,才會真正屬于我們所有。就像播下的種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也會為我們帶來百倍、千倍、甚至千萬倍的收獲。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既是收獲者,也是播種者。只有不斷地播種和耕耘,才能使我們“恒懷歡悅,身意牢固,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為當(dāng)下的人生和未來的解脫積累足夠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