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惡】-佛教中的諸惡指什么
諸惡(佛教解釋)
1.各種惡行。《大智度論》卷十八:“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浄其意,是諸佛教。” 清 劉廷璣 《在園雜志》卷二:“其中家常日用,應(yīng)酬世務(wù),奸詐貪狡,諸惡皆作,果報昭然。”
2.眾惡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與君有舊,書至則必起雄師,立殘諸惡。”
關(guān)于“諸惡莫作”的佛經(jīng)記載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此一四一句偈總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廣海,攝盡于此一偈。大小乘八萬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
1、增一阿含一曰:‘時大迦葉問阿難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諸法皆由此生。阿難報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諸法。迦葉問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時尊者阿難便說是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2、北本涅盤經(jīng)十四曰:‘何等名為伽陀經(jīng)?除修多羅及諸戒律,其余有說四句之偈,所謂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3、智度論十八曰:‘隨相門者,如佛說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4、法華玄義四之一曰:‘戒經(jīng)云: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諸惡即七支過罪,輕重非違,五部律明其相,如是等戒所防止。諸善者善三業(yè)若散若靜,前后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升,故稱為善。自凈其意者,即是破諸邪倒,了知世間出世間因果正助法門,能消除心垢,凈諸瑕穢,豈過于慧,佛法曠海,此三攝盡。’
5、釋氏要覽上曰:‘阿難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世謂之七佛通戒偈。其義雖為通誡,然七佛各各有禁戒偈。此四句偈為第六佛迦葉如來之偈也。增一阿含經(jīng)四十四曰:‘于此賢劫中有佛名為迦葉如來,壽二萬歲,二十年中恒以一偈以為禁戒。一切惡莫作,當奉行其善,自凈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 上一篇:識心(佛教名詞)
- 下一篇:【攝心】是什么意思?佛教攝心解釋
- 往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嗔癡 - 未知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未知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未知
-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 是諸佛教 - 體慧法師
- 諸惡莫作 - 胡蘭成
- 其有曾行惡事。后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 - 未知
- 學佛的人:深信因果 諸惡莫作(圖文) - 未知
- 《壇經(jīng)》講“不思善、不思惡”,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對立? - 濟群法師
- 諸惡莫作 - 明法尊者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