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第二十卷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第二十卷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別分乘藏下
就別錄中更分為七
有譯有本錄第一(一千二百六十一部五千三百九十一卷)
有譯無本錄第二(一千一百五十五部二千三十卷)
支派別行錄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刪略繁重錄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八百一十二卷)
補闕拾遺錄第五(四百六十九部一千四百一十四卷)
疑惑再詳錄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偽妄亂真錄第七(三百九十三部一千四十一卷)
有譯有本錄第一之一
此有本錄中。復有二錄。初別分乘藏。二賢圣集傳。乘藏有二
菩薩三藏錄第一(一百八部二千九百八十八卷)
聲聞三藏錄第二(三百三十七部一千八百九卷)
二圣賢傳記錄(一百一十二部五百九十三卷)
有譯有本錄中菩薩三藏第一之一
菩薩藏者。大乘所詮之教也。統(tǒng)論教主。則法身常在無滅無生。所詮之理。則方廣真如亡名離相?偰巳夭町。別則一十二科。始乎發(fā)心終于十地。三明八解之說。六波四攝之名。如是科條名為此藏。始自漢明丁卯之歲。至我貞元庚辰之年。見流行者?偘税侔瞬亢隙Ь虐侔耸司。二百六十七帙。大乘法藏總別條列。具如后列
菩薩契經藏(六百八十二部二千四百卷)二百二十二帙
菩薩調伏藏(三十七部五十五卷)五帙
菩薩對法藏(九十九部五百二十卷)五十帙
大乘經重單合譯(五百五十四部二千九十卷)二百八十八帙
(尋諸舊錄皆以單譯為先今此錄中以重譯者居首所以然者重譯諸經文義備足名相揩定所以摽初也又舊譯中直名重譯今改名重單合譯者以大般若經九會單本七會重譯大寶積經二十會單本二十九會重譯直云重譯攝義不周余經例然故名單重合譯也又古譯經首皆無譯人時代年月浸遠尋討莫知失譯之言實由于此今尋諸舊錄參定是非時代譯人具摽經首失譯之者載之于錄釋尊遺教終六萬之修齡矣)
般若部(新舊譯本及支派經并編于此)
總二十一部(七百三十六卷七十三帙)
(般若經建初者謂諸佛之母也舊錄之中編比無次今此錄中大小乘經皆以部類編為次第小乘諸律據(jù)本末而為備次大乘諸論以釋有經者為先集解義者列之于后小乘諸論據(jù)部次第發(fā)智為初六足居此毗婆沙等支派編末圣賢集傳內外兩分大夏神州東西有異欲使科條各別覽者易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 六十帙 大唐三藏玄奘于玉華宮寺譯。出翻經圖
右此經梵本都有二十萬頌?偹奶幨鶗。唐言譯之成六百卷。重單合譯具列如左
第一會王舍城鷲峰山說
右新譯單本梵文一十三萬二千六百頌。唐譯成四百卷。七十九品。從第一卷至第四百
第二(重會)王舍城鷲峰山說 第四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二萬五千頌。唐譯成七十八卷八十五品。與舊大品放光光贊般若同本異譯。從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比于舊經闕無常啼等品。余意大同
第三(重會)王舍城鷲峰山說
右新譯單本梵文一萬八千頌。譯成五十九卷。三十一品。從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
第四(重會)王舍城鷲峰山說 第八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八千頌。譯成一十卷二十九品。與舊道行小品明度長安品等同本異譯。從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比于舊經亦闕常啼等品。余意不殊
第五(重會)王舍城鷲峰山說
右新譯單本梵文四千頌。譯成十卷二十四品。從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
第六(重會)王舍城鷲峰山說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二千五頌。譯成八卷一十七品。與舊勝天王般若同本異譯。從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
第七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曼殊室利分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八百頌。譯成二卷無品。與舊兩譯文殊般若同本異譯
當?shù)谖灏倨呤钠呤寰?/p>
第八(重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那伽室利分 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四百頌。譯成一卷無品。與舊濡首菩薩分衛(wèi)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谖灏倨呤?/p>
第九(重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能斷金剛分 第四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三百頌。譯成一卷無品。與新舊四譯金剛般若同本異譯。當?shù)谖灏倨呤呔?/p>
第十會他化自在天王宮說般若理趣分 第一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三百頌。譯成一卷無品。與后譯實相般若同本異譯。當?shù)谖灏倨呤司?/p>
第十一(重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布施波羅蜜多分
右新譯單本梵文二千頌。譯成五卷無品。從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
第十二(重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凈戒波羅蜜多分
右新譯單本梵文二千頌。譯成五卷無品。從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
第十三(重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安忍波羅蜜多分
右新譯單本梵文四百頌。譯成一卷無品。當?shù)谖灏侔耸啪?/p>
第十四(重會)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精進波羅蜜多分
右新譯單本梵文四百頌譯。成一卷無品當。第五百九十卷
第十五(重會)王舍城鷲峰山說靜慮波羅蜜多分
右新譯單本梵文八百頌。譯成二卷無品。當?shù)谖灏倬攀痪攀?/p>
第十六會王舍城竹林園中白鷺池側說般若波羅蜜多分
右新譯單本梵文二千五百頌。譯成八卷無品。從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 或二十卷 三帙 西晉三藏曇無羅叉共竺叔蘭譯 第一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經或三十卷) 四帙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共僧睿等譯 第三譯 光贊般若波羅蜜經十五卷 或十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三經與大般若第二會同本異譯。其光贊般若比于新經。三分將一。至散花品。后文并闕。又按姚秦僧叡小品序云。斯經正文凡有四種。是佛異時適廣略之說也。其多者云有十萬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中品也。準斯中品故。知與大經第二會同梵文也(龍樹菩薩造智度論釋大品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鈔經五卷(一名須菩提品亦名長安品)姚秦天竺沙門曇摩卑共竺佛念譯 第六譯
右一經長房內典二錄云。是外國經。鈔者尋之未審也。據(jù)其文理乃與小品道行經等同本異譯。故初題云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道行品第一。但文不足三分過二。準道行后闕十品 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一卷(經內題云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么那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品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貞元新入目錄) 般若理趣經釋一卷(經內題云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貞元新入目錄)
上四經二十卷 二帙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十卷(亦名般若道行或八卷)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第一譯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十卷 或七卷 或八卷 一帙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七譯 大明度無極經四卷(亦直云大明度經或六卷)吳月支優(yōu)婆塞支謙譯 第二譯
右四經。與大般若第四會同本異譯
(其西晉三藏竺法護譯新道行經但有其名而無其本諸藏縱有即與小品文同但題目異故不重出前后八譯五存三闕)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七卷陳優(yōu)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第一譯
右一經與大般若第六會同本異譯
上二經十一卷同帙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或一卷 二十一紙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第一譯
右一經亦名文殊般若波羅蜜經。初文無十重光。后文有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師利童真者。是又編入寶積。在第四十六會。為與后經名同。恐有差錯。故復出之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拾遺編入 第二譯 二十紙
右一經初文有十光文。無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師利法王子者。是初嘆菩薩德。及列菩薩名。此稍廣。又此二經亦互有廣略
右二經與大般若第七會曼殊室利分。同本異譯 濡首菩薩無上清凈分衛(wèi)經二卷(一名決了諸法如幻化三昧經)宋沙門翔公南?ぷg 右二譯
右一經與大般若第八會那伽室利分同本異譯。新舊相比。舊經稍廣(前后三譯二存一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舍衛(wèi)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婆伽婆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第二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祇樹林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第三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室羅筏城 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內典錄 第四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名稱城 大唐天后代三藏義凈譯 新編入錄 第五譯
右五經同本異譯。其第四本能斷般若。貞觀二十二年沙門玄奘從駕于玉華宮弘法臺譯。后至顯慶五年于玉華寺翻大般若。即當?shù)诰拍軘嘟饎偡帧=癖揪幦敫恢胤。準諸經例。合入大部者即同別生。此錄之中不合重載。為與沙門義凈譯者名同。恐有差錯。故復出之(三師造論同釋此經)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出大周錄 第二譯
右一經與大般若第十會般若理趣分同本異譯。而西域梵文有廣略二本。故實相理趣文意乃同。況大小異
上九經十一卷同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或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三譯二闕 新譯仁王經二卷(內題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御制序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一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仁王般若念誦法經一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仁王念誦儀軌一卷(經內題云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大興善寺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拾遺編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內典錄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后三譯二存一闕其般若心經舊錄為單本新勘為重譯)
(仁王般若等三經文義雖通大部全本大部中無是支流攝非從彼出)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東天竺國三藏沙門法月譯 貞元新入目錄 新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罽賓國三藏賜紫沙門般若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右二經同本異譯 修習般若波羅蜜菩薩觀行念誦儀軌一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大曼茶羅十七尊釋一卷(經內題云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安樂不空三昧耶真實金剛菩薩等一十七尊大曼茶羅義述)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上十一經十三卷同帙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一部十卷 一帙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準敕編入貞元目錄
寶積部
(但諸會重本并次第編)總八十二部(此以諸部合成故存本數(shù)上錄)一百六十九卷一十七帙 大寶積部一百二十卷 十二帙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新編入錄
右此經新舊重單合譯。共四十九會合(故沓反)成一部(新舊共二十會單本新舊共二十九會重譯于中二十六會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二十三會古譯及唐舊譯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編入會次具列如左) 第一三律儀會三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大方廣三戒經同本異譯。從第一卷至第三卷 第二無邊莊嚴會四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從第四卷至第七卷 第三密跡金剛力士會七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從第八卷至第十四 第四凈居天子會二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出法上錄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名菩薩說夢經新改名凈居天子會當?shù)谑寮笆?細詳文句與竺法護經稍不相類長房等錄皆云失譯法上錄中云竺法護出今者且依法上錄錄之) 第五無量壽如來會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無量清凈平等覺阿彌陀無量壽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谑司?第六不動如來會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阿閦佛國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谑啪砑岸?第七被甲莊嚴會五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從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 第八法界體性無分別會二卷梁三藏曼陀羅仙譯 第二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姚秦童壽所譯法界體性經同本異譯。當?shù)诙呔?秦譯 第九大乘十法會一卷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譯 第二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梁眾鎧所譯大乘十法經同本異譯(初云婆伽婆者是也)當?shù)诙司?經本題為僧伽婆羅者誤也) 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普門品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诙啪?第十一出現(xiàn)光明會五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從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 第十二菩薩藏會二十卷大唐三藏玄奘譯 出內典錄 勘同編入
右唐舊譯單本從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其菩薩藏會準大周錄入重譯中與三卷菩薩藏經同本異譯者誤之甚也名目雖同多少全異撿尋文義更復差殊其三卷菩薩藏亦編入此中即富樓那會是今改舊輒以為單譯) 第十三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胞胎經同本異譯當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說入胎藏會三卷大唐三藏義凈譯 勘同編入
右唐舊譯單本當?shù)谖迨砑拔迨?此入胎藏會本名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義凈析出別行今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編入會次既不重譯故為單本又與雜寶藏經難陀為佛逼出家緣初雖少同后乃全異不合以為重譯此會及前會據(jù)其文理合入聲聞藏內今為編入寶積通在菩薩藏收) 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三卷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第三譯 勘同編入
右唐舊譯重本。與舊文殊師利佛土嚴凈經同本異譯。從第五十八卷至第六十 第十六菩薩見實會十六卷高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從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 第十七富樓那會三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本。名菩薩藏經。亦名大悲心經。與西晉竺法護所譯菩薩藏經同本異譯。從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九 晉譯本闕 第十八護國菩薩會二卷隋三藏阇那崛多譯 出內典錄 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當?shù)诎耸砑鞍耸?第十九郁伽長者會一卷曹魏三藏康僧鎧譯 第三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法鏡經及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诎耸?經本題為康僧顗者誤也) 第二十無盡伏藏會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第八十三卷及第八十四 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陀羅記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幻士仁賢經同本異譯。當?shù)诎耸寰?第二十二大神變會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shù)诎耸砑暗诎耸?第二十三摩訶迦葉會二卷元魏優(yōu)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當?shù)诎耸司砑暗诎耸?第二十四優(yōu)婆離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決定毗尼經同本異譯當?shù)诰攀?第二十五發(fā)勝志樂會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發(fā)覺凈心經同本異譯。當?shù)诰攀痪砑暗诰攀?第二十六善臂菩薩會二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出法上錄 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當?shù)诰攀砑暗诰攀?/p>
(此善臂會大周錄云與持人菩薩經及持世經善肩品經等同本異譯者非今尋其文理與持人經等義旨懸殊其善肩經從善臂經鈔出與法華普門品同類既者斯異故為單譯) 第二十七善順菩薩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shù)诰攀寰?第二十八勤授長者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右新譯單本當?shù)诰攀?第二十九優(yōu)陀延王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優(yōu)填王經同本異譯當?shù)诰攀呔?新舊二經互有廣略) 第三十妙慧童女會兼后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四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兩譯須摩提經及流志先譯妙慧童女經同本異譯。當九十八卷從初至半(其先譯妙慧經本在東都尋之未獲) 第三十一恒河上優(yōu)婆夷會與前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shù)诰攀司韽陌胫聊?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會一卷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譯 第五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阿阇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诰攀啪?第三十三無垢世菩薩應辯會一卷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第二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離垢施女經及得無垢女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倬?經本題為竺法護譯者誤也其離垢世女經竺法護譯如后所顯) 第三十四功德寶華敷菩薩會兼后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shù)谝话僖痪韽某踔涟?第三十五善德天子會與前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當與流志先譯。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僖痪韽陌胫聊?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四卷隋三藏達摩笈多譯 出內典錄 第七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如幻三昧經及圣善住意經等同本異譯。從第一百二卷至第一百五 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會兼后三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大子刷護大子和休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倭韽某踔涟?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兼前三卷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第三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等同本異譯。從第一百六卷半至一百八卷盡(經本題云西晉者誤) 第三十九賢護長者會二卷隋三藏阇那崛多譯 第一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本名移識經。新改名賢護長者會(本移識經無證信序今寶積中者新加之)與顯識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倬啪砑耙话僖皇?此賢護會無編移識時或有經改編顯識者二經梵本雖則不殊輒然改換竊為未可) 第四十凈信童女會兼后三會同卷大唐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shù)谝话僖皇痪沓?第四十一彌勒菩薩問八法會元魏三藏菩提流志譯 第二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名彌勒菩薩所問經。與大乘方等要慧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偈痪碇?此八法會有譯論五卷其要慧經文少訛略耳) 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所問會兼前三會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譯彌勒菩薩所問本愿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僖皇痪砟?經中題云西晉竺法護譯者錯也其舊本愿經是竺法護譯如后所顯) 第四十三普明菩薩會一卷 舊譯今附奏錄 勘同入編 第三譯
右舊譯重本是舊單卷。大寶積經新改名普明菩薩會。與摩訶衍寶嚴佛遺日摩尼寶二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僖皇怼4伺f寶積經有釋論四卷 第四十四寶梁聚會二卷北梁沙門譯道龔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當?shù)谝话僖皇砑耙话僖皇?第四十五無盡慧菩薩會兼后二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右新譯單本當?shù)谝话僖皇寰沓?第四十六文殊所說般若會兼前梁三藏曼陀羅仙譯 第一譯 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及眾鎧所譯文殊般若同本異譯。從第一百一十五卷中至一百一十六卷末經本題為僧伽婆羅譯者誤也 第四十七寶髻菩薩會二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右舊譯重本亦名菩薩凈行經。與大集寶髻品及康僧會所出菩薩凈行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僖皇呔砑耙话僖皇吮葘汍贂嗅屨撘痪?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經等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僖皇啪?第四十九廣博仙人會一卷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毗耶娑問經同本異譯。當?shù)谝话俣?其新譯本比于舊經后文不足向少一紙或有將舊經續(xù)入者欲使意殊圓滿故也)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出法上錄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一三律儀會同本異譯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二卷(亦直云無量清凈經)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二譯 阿彌陀經二卷(內題云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月支優(yōu)婆塞支謙字恭明譯 第三譯 無量壽經二卷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第四譯
右三經與寶積第五無量壽會同本異譯(此第五會同新舊十一譯七譯闕本天親菩薩依經義造論一卷)
上四經九卷同帙 阿閦佛國二卷(一名阿閦佛剎諸菩薩學成品經)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三譯一闕
右一經與寶積第六不動如來會同本異譯 阿閦如來念誦法一卷(經內題云念誦供養(yǎng)法)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
貞元新入目錄 大乘十法經一卷 初云佛住王舍城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拾遺編入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九大乘十法會同本異譯 普門品經一卷亦云普門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同本異譯(周錄將為法華支派者誤之甚也新舊三譯一譯闕本) 胞胎經一卷 一名胞胎受身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十三佛為阿難說處胎會同本異譯(此胞胎經準舊錄中編為小乘單本今以類相從附之于此) 文殊師利佛土嚴凈經三卷(或直云嚴凈佛土經直云佛土嚴凈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三譯一闕
右一經與寶積第十五文殊授記會同本異譯 大圣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三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
貞元新入目錄 法鏡經二卷或一卷后漢安息優(yōu)婆塞安玄共沙門嚴佛調譯 第一譯
上八經十三卷同帙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或云郁伽長者經或二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四譯 六譯三闕
右二經與寶積第十九郁伽長者會同本異譯 幻士仁賢經一卷 或云仁賢幻士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二十一授幻師記會同本異譯 決定毗尼經一卷 一名破壞一切心識群錄皆云燉煌譯。竟不顯人名年代。今附東晉錄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二十四優(yōu)波離會同本異譯 發(fā)覺凈心經二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譯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二十五發(fā)勝志樂會同本異譯 優(yōu)填王經一卷西晉沙門法炬譯 拾遺編入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二十九優(yōu)陀延王會同本異譯 須摩提經一卷 亦直云須摩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須摩提菩薩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新舊四譯一闕
右二經與寶積第三十妙慧童女會同本異譯 阿阇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亦直云阿阇貰女經亦直云阿述達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三譯 五譯二闕
右一經與寶積第三十二無畏德會同本異譯 離垢施女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上九經十卷同帙 得無垢女經一卷(戒云無垢女經一名論議辯才法門)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第二譯
右二經與寶積第三十三無垢施會同本異譯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出大周錄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三十五善德天子會同本異譯 如幻三昧經二卷(或三卷或四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圣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或四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志譯 第五譯七譯四闕
右二經與寶積第三十六善住意會同本異譯 大子刷護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出法上錄 第一譯 大子和休經一卷 或作私休僧佑錄云安公錄中失譯經 今附西晉錄 第二譯
右二經與寶積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會同本異譯
上六經十卷同帙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或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五譯三闕
右一經與寶積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同本異譯 大乘顯識經二卷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出大周錄第二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三十九賢護長者會同本異譯 大乘方等要慧經一卷后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四十一彌勒問八法會同本異譯 彌勒菩薩所問本愿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三譯一闕
右一經與寶積第四十二彌勒所問會同本異譯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亦名古品曰遺日說般若經)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摩訶衍寶嚴經一卷(一名大迦葉品晉代失譯)舊在后漢錄 今且依舊 第二譯
右二經與寶積第四十三普明菩薩會同本異譯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亦直云勝鬘經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三譯一闕
右一經與寶積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同本異譯 毗耶娑問經二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出序記 第一譯
右一經與寶積第四十九廣博仙人會同本異譯(其序記云魏興和四年歲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婆羅門客瞿曇流支沙門曇林于尚書令儀同高公第譯建初辛巳甲午單功凡有一萬四千四百五十七字諸錄皆云勒那摩提或云菩提留支譯者二俱誤也今依序記為正此毗耶娑經舊錄為小乘單本今勘為大乘重譯)
上八經十一卷同帙
大集部(但是大集流類皆編于此)
總二十四部一百四十二卷一十四帙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 或四十卷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三帙 第三譯 三譯三闕
謹按。梁沙門僧佑大集記云。有十二段說。共成一經。第一瓔珞品。第二陀羅尼自在王品。第三寶女品。第四不眴品。第五;燮。第六無言品。第七不可說品。第八虛空藏品。第九寶幢分品。第十虛空目分品。第十一寶鬘品第十二無盡意品。今撿經本。與佑記不同。第一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亦有經本分為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后大衰經即是此品)第二寶女品。第三不眴菩薩品。第四海慧菩薩品。第五虛空藏菩薩品。第六無言菩薩品。第七不可說菩薩品。第八寶幢分。第九虛空目分。第十寶鬘菩薩品。第十一日密分(尋撿群錄此大集經卷無定準或云二十九或云十或三十一或三十二或四十卷今時大集多分三十其日密分文不具足合少一卷其三十一卷者文應備具今尋求未獲)然僧佑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經雖是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次第。不合入其虛空藏品。佑在不可說后。未詳所以。今從陀羅尼自在王品至日密分?偸环。其日藏經與日密分同本異譯。亦是第十一分(日密日藏初俱云說虛空目安那般那甘露門已次說此經又日密分既于虛空目后說準義不合隔寶髻品今經本中有此品隔未詳所以又日密日藏雖是同本是日密分文極最略后文復闕可收卷余)月藏經是第十二分(或有經本題云大乘大集經月藏分第十二經初又云化諸龍眾說日藏經已次說此經)十輪經是第十三分(初云說月藏經已次說此經十輪后第十四分本在西方未流于此)須彌藏經是第十五分(經初題云大乘大集經須彌藏分第十五)第十六分合是虛空孕經(初云授功德天記別法已次說此經然須彌藏經因功德天如來方說故知此經合居其次)其日藏經初在迦蘭陀竹林園說。次升須彌頂。后因龍請往佉羅帝耶山。月藏等四經并在佉羅帝耶山說。次第如是。其念佛三昧賢護臂喻王無盡意經等。雖是大集別分。既不知次第。難可編記。然隋朝僧就合大集經。乃將明度五十挍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后。及無盡意經成五十八卷者非也。既無憑準。故不依彼(其合大集經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兩卷重有寶髻品足成六十其寶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復重編未詳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編載誤之甚矣)若欲合者。前大集中除日密分。有二十七卷。以日藏分替處續(xù)次(日密日藏梵本雖同日密分中文略闕少故日藏替之)次月藏次地藏十輪(唐譯十卷成者)次須彌藏次虛空孕后之四經。雖不知說次。以意合之亦將無失。虛空孕后次念佛(以宋朝譯六卷者充其隋譯十卷者后闕二品)次賢護次譬喻王末無盡意總成八十卷。亦將契矣(其無盡意經初首題云大集經中無盡意菩薩不可盡義品第三十二品即分也是第三十二分然僧佑記中在寶髻品后及僧佑所合大集編之于末者是非明矣又有善住意天子所問經詳其文義合是大集別分合編入大寶積中不可雙載故此闕也) 大方等大集日藏經十卷 或十五卷 第十一分 一帙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與日密同 第四譯
右一經與前大集經末日密分同本異譯
日蜜文略此中稍廣 大集月藏經十卷 或十五卷 第十二分 一帙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單本 地藏菩薩問法身贊一卷(經內題云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法身贊)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第十二分大唐三藏玄奘譯分一帙 出內典錄 第二譯
上二經十一卷同帙 大方廣十輪經八卷失譯今附北涼錄 第一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舊十輪經大周錄云曇無讖譯出長房錄檢長房入藏錄中乃云失譯周錄誤也)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 第十五分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共法智譯 單本
上二經十卷同帙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或無菩薩字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歸罽賓譯寄來秦國 第一譯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第一譯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合是第十八分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譯 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前后四譯一譯闕本) 觀虛空藏菩薩經一卷(亦云虛空藏觀經或無觀字)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單本 新譯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一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錄
上六經十四卷同帙 菩薩念佛三昧經六卷 或無菩薩字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第一譯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 一帙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出內典錄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隋譯本比于前經后闕二品文不足矣) 般舟三昧經三卷 或加大字 或二卷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拔披菩薩經一卷 或名拔波僧佑錄云安公古異經是般舟經拘四品異譯第五譯 今附漢錄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亦直云賢護經或六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譯 第七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前后七譯四譯本闕)
上五經二十五卷 分三帙 阿差末經七卷(晉曰無盡意或四卷或五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無盡意菩薩經六卷(亦云阿差去經出大集經)宋沙門智嚴共寶云譯
右一經同本異譯(前后五譯三譯闕本)
上二經十三卷同帙 大集譬喻王經二卷大集別品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譯 拾遺編入 大哀經八卷(或云如來大哀經或六卷或七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右一經是大集經初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異譯(出第一卷初至第五卷半)
上二經十卷同帙 寶女所問經二卷(亦云寶女問慧經或四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右一經是大集經寶女品異譯(出第五卷半后至第七卷) 無言童子經二卷(或言無言菩薩或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右一經是大集經無言品異譯(出第十七卷半至第十八過半) 自在王菩薩經二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于逍遙園譯 第一譯 奮迅王問經二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等譯 出序記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奮迅王經序記云魏興和四年歲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甲午之日啟夾創(chuàng)筆沙門曇林瞿曇流支于尚書令儀同高公第譯凡有一萬八千三百四十一字諸錄皆云菩提支譯者誤也依序記為正又上二經內典錄云抄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異譯者不然尋其文理懸絕不同但可不為大集別分耳或此之二經非大集分但以上代群錄皆云異譯抄陀羅尼自在王品勘撿雖則不同且記于大集之末)
上四經九卷同帙 寶星陀羅尼經十卷 或八卷大唐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出內典錄 單本
右一經內典錄云。是大集經別分(撿尋前大集經中寶幢分佛于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重說此寶星陀羅尼經故寶幢分初云佛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坊中告大眾言我昔初得菩提已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中有二智人一名優(yōu)婆提舍二名律拘陀等次第至末文意并同此經可為重說不可為重譯也叉舊錄中有寶髻菩薩所問經是寶髻品異譯今編入寶積第四十七會既入彼中此不重載又有虛空藏經八卷撿無異本即虛空藏品抄出別行又有虛空藏問持經得幾福經亦是虛空藏品別文抄出既是別出除之不錄又內典錄及大周錄中更有大集經八卷尋其文句即是合部大集經第六帙也初之兩卷名十方菩薩品此乃是明度五十挍計經不知何故編入此中后之六卷乃是無盡意經既是繁重亦除不錄)
- 上一篇: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第二十一卷
- 下一篇: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第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