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鑒錄序
朝請郎尚書體部。員外郎護(hù)軍楊撰。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鑒。眾生界即諸佛界。因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諸佛。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共猶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強(qiáng)名。鑒體寂而常照。鑒光照而常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國初吳越永明智覺壽禪師。證最上乘。了第一義。洞究教典。深達(dá)禪宗。稟奉律儀。廣行利益。因讀楞伽經(jīng)云。佛語心為宗。乃制宗鑒錄。于無疑中起疑。非問處設(shè)問。為不請友真大導(dǎo)師。擲龍宮之寶。均施群生。徹祖門之關(guān)。普容來者。舉目而視有欲皆充。信手而拈有疾皆愈。蕩滌邪見。指歸妙源。所謂舉一心為宗。照萬法為鑒矣。若人以佛為鑒。則知戒定慧為諸善之宗。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如來。由此而出。一切善類莫不信受。若以眾生為鑒。則知貪嗔癡為諸惡之宗。修羅旁生地獄鬼趣。由此而出。一切惡類莫不畏憚。善惡雖異。其宗則同。返鑒其心。則知靈明湛寂廣大融通。無為無住無修無證。無塵可染。無垢可磨。為一切諸法之宗矣。初吳越忠懿王序之。秘于教藏。至元豐中;实芪憾双I(xiàn)王。鏤板分施名藍(lán)。四方學(xué)者。罕遇其本。元祐六年夏。游東都法云道場。始見錢唐新本尤為精詳。乃吳人徐思恭請法。涌禪師。同永樂法真二三耆宿。遍取諸錄。用三乘典籍圣賢教語。校讀成就。以廣流布其益甚博。法涌知予喜閱是錄。因請為序云。
宗鏡錄序。
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淑制詳夫域中之教者三。正君臣親父子厚人倫。儒吾之師也。寂兮寥兮視聽無得。自微妙升虛無。以止乎乘風(fēng)馭景。君得之則善建不拔。人得之則延貺無窮。道儒之師也。四諦十二因緣三明八解脫。時習(xí)不忘。日修以得。一登果地。永達(dá)真常。釋道之宗也。惟此三教。并自心修。心鏡錄者。智覺禪師所撰也。總乎百卷。包盡微言。我佛金口所宣。盈于海藏。蓋亦提誘后學(xué)。師之智慧辯才。演暢萬法。明了一心。禪際河游。慧同云布。數(shù)而稱之。莫能盡紀(jì)。聊為小序。以頌宣行云爾。
宗鏡錄序。
大宋吳越國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yè)誠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xiàn)像。頓起根身。次則隨想。而世界成差。后即因智。而憎愛不等。從此遺真失性。執(zhí)相徇名。積滯著之情塵。結(jié)相續(xù)之識浪鎖真覺于夢夜。沉迷三界之中。瞽智眼于昏衢。匍匐九居之內(nèi)。遂乃縻業(yè)系之苦。喪解脫之門。于無身中受身。向無趣中立趣。約依處則分二十五有。論正報則具十二類生。皆從情想根由。遂致依正差別。向不遷境上。虛受輪回。于無脫法中。自生系縛。如春蠶作繭。似秋蛾赴燈。以二見妄想之絲。纏苦聚之業(yè)質(zhì)用無明貪愛之翼。撲生死之火輪。用谷響言音。論四生妍丑。以妄想心鏡,F(xiàn)三有形儀然后。違順想風(fēng)。動搖覺海。貪癡愛水。資潤苦芽。一向徇塵。罔知反本。發(fā)狂亂之知見。翳于自心。立幻化之色聲。認(rèn)為他法。從此。一微涉境。漸成戛漢之高。滴水興波。終起吞舟之巨浪。邇后將欲反初復(fù)本。約根利鈍不同。于一真如界中。開三乘五性。或見空而證果。或了緣而入真;蛉o熏煉。漸具行門;蛞荒顖A修。頓成佛道。斯則克證有異。一性非殊。因成凡圣之名。似分真俗之相。若欲窮微洞本究旨通宗。則根本性離。畢竟寂滅。絕升沉之異無縛脫之殊。既無在世之人。亦無滅度之者。二際平等。一道清虛。識智俱空。名體成寂。迥無所有。唯一真心。達(dá)之名見道之人。昧之號生死之始。復(fù)有邪根外種小智權(quán)機(jī)。不了生死之病原。罔知人我之見本。唯欲厭喧斥動破相析塵。雖云味靜冥空。不知埋真拒覺。如不辯眼中之赤眚。但滅燈上之重光。罔窮識內(nèi)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虛影。斯則勞形役思喪力捐功。不異足水助冰投薪益火。豈知重光在眚虛影隨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質(zhì)而虛影當(dāng)滅。若能回光就已。反境觀心。佛眼明而業(yè)影空。法身現(xiàn)而塵跡絕。以自覺之智刃。剖開纏內(nèi)之心珠。用一念之慧鋒。斬斷塵中之見網(wǎng)。此窮心之旨。達(dá)識之詮。言約義豐。文質(zhì)理詣。揭疑關(guān)于正智之戶薙妄草于真覺之原。愈入髓之沉痾。截盤根之固執(zhí)。則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爐。名相臨慧日之光釋一真之海。斯乃內(nèi)證之法。豈在文詮。知解莫窮。見聞不及。今為未見者演無見之妙見。未聞?wù)呷氩宦勚畧A聞。未知者說無知之真知。未解者成無解之大解。所冀因指見月。得忘。抱一冥宗。舍詮檢理。了萬物由我。明妙覺在身。可謂搜抉玄根磨礱理窟。剔禪宗之骨髓。標(biāo)教網(wǎng)之紀(jì)綱。余惑微瑕。應(yīng)手圓凈。玄宗妙旨。舉意全彰。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塵勞外道。盡赴指呼。生死魔軍。全消影響,F(xiàn)自在力。闡大威光。示真寶珠。利用無盡。傾秘密藏。周濟(jì)何窮。可謂。香中爇其牛頭。寶中探其驪頷。華中采其靈瑞。照中耀其神光。食中啜其乳糜。水中飲其甘露。藥中服其九轉(zhuǎn)。主中遇其圣王。故得法性山高。頓落群之峻。醍醐海闊。橫吞眾派之波。似夕魄之騰輝。奪小乘之星宿。如朝陽之孕彩。破外道之昏蒙。猶貧法財之人值大寶聚。若渴甘露之者遇清涼池。為眾生所敬之天。作菩薩真慈之父。抱膏肓之疾。逢善見之藥王。迷險難之途。偶明達(dá)之良導(dǎo)。久居闇?zhǔn)。忽臨寶炬之光明。常處裸形。頓受天衣之妙服。不求而自得。無功而頓成。故知。無量國中。難聞名字。塵沙劫內(nèi)。罕遇傳持。以如上之因緣。目為心鏡,F(xiàn)一道而清虛可鑒。辟群邪而豪發(fā)不容。妙體無私。圓光匪外。無邊義海。咸歸顧眄之中。萬像形容。盡入照臨之內(nèi)。斯乃曹溪一味之旨。諸祖同傳。鵠林不二之宗。群經(jīng)共述?芍^萬善之淵府。眾哲之玄源。一字之寶王。群靈之元祖遂使離心之境。文理俱虛。即識之塵。詮量有據(jù)。一心之海印?▓A宗。八識之智燈。照開邪闇。實謂。含生靈府萬法義宗。轉(zhuǎn)變無方。卷舒自在。應(yīng)緣現(xiàn)跡。任物成名。諸佛體之號三菩提。菩薩修之稱六度行。;圩冎疄樗。龍女獻(xiàn)之為珠。天女散之為無著華。善友求之為如意寶。緣覺悟之為十二緣起。聲聞證之為四諦人空外道取之為邪見河。異生執(zhí)之作生死海。論體則妙符至理。約事則深契正緣。然雖標(biāo)法界之總門。須辯一乘之別旨。種種性相之義在大覺以圓通。重重即入之門。唯種智而妙達(dá)。但以根羸靡鑒學(xué)寡難周。不知性相二門是自心之體用。若具用而失恒常之體。如無水有波。若得體而闕妙用之門。似無波有水。且未有無波之水。曾無不濕之波。以波徹水源水窮波末。如性窮相表相達(dá)性原。須知體用相成性相互顯今則細(xì)明總別。廣辯異同。妍一法之根元。搜諸緣之本末。則可稱宗鏡以鑒幽微。無一法以逃形。則千差而普曾。遂則編羅廣義。撮略要文鋪舒于百卷之中。卷攝在一心之內(nèi)。能使難思教海。指掌而念念圓明。無盡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若神珠在手。永息馳求。猶覺樹垂陰。全消影跡。獲真寶于春池之內(nèi)。拾礫渾非。得本頭于古鏡之前。狂心頓歇。可以深挑見刺永截疑根。不運一毫之功。全開寶藏。匪用剎那之力。頓獲玄珠。名為一乘大寂滅場。真阿蘭若正修行處。此是如來自到境界。諸佛本住法門。是以普勸后賢。細(xì)垂玄覽。遂得智窮性海學(xué)洞真源。此識此心。唯尊唯勝。此識者。十方諸佛之所證。此心者。一代時教之所詮。唯尊者。教理行果之所歸。唯勝者。信解證入之所趣。諸賢依之。而解釋論起千章。眾圣體之。以弘宣談成四辯。所以掇奇提異。研精洞微。獨舉宏綱。大張正網(wǎng)。撈摝五乘機(jī)地。升騰第一義天。廣證此宗利益無盡。遂得正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能令廣濟(jì)含生。塞小乘之亂轍。則無邪不正有偽皆空。由自利故。發(fā)智德之原。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成智德故。則慈起無緣之化。成恩德故。則悲含同體之心。以同體故。則心起無心。以無緣故。則化成大化。心起無心故。則何樂而不與;纱蠡。則何苦而不收。何樂而不與。則利鈍齊觀。何苦而不收。則怨親普救。遂使三草二木咸歸一地之榮。邪種焦芽同沾一雨之潤。斯乃盡善盡美。無比無儔。可謂括盡因門。搜窮果海。故得創(chuàng)發(fā)菩提之士。初求般若之人。了知成佛之端由。頓圓無滯。明識歸家之道路。直進(jìn)何疑。或離此別修隨他妄解。如構(gòu)角取乳。緣木求魚。徒歷三祇。終無一得。若依此旨。信受弘持。如快舸隨流無諸阻滯。又遇便風(fēng)之勢。更加櫓棹之功。則疾屆寶城。忽登覺岸。可謂資糧易辦。道果先成。被迦葉上行之衣。坐釋迦法空之座。登彌勒毗盧之閣。入普賢法界之身。能令客作賤人。全領(lǐng)長者之家業(yè)。忽使沈空小果。頓受如來之記名。未有一門匪通斯道。必?zé)o一法不契此宗。過去覺王。因玆成佛。未來大士。仗此證真。則何一法門而不開。何一義理而不現(xiàn)。無一色非三摩地。無一聲非陀羅尼門。嘗一味而盡變醍醐。聞一香而皆入法界。風(fēng)柯月渚。并可傳心。煙島云林。咸提妙旨。步步蹈金色之界。念念嗅薝卜之香。掬滄海而已得百川。到須彌而皆同一色。煥兮開觀象之目。盡復(fù)自宗。寂爾導(dǎo)求珠之心。俱還本法遂使邪山落仞苦海收波。智以之安流。妙以之高出。今詳祖佛大意經(jīng)論正宗。削去系文。唯搜要旨。假申問答。廣引證明。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編聯(lián)古制之深義。撮略寶藏之圓詮。同此顯揚(yáng)。稱之曰錄。分為百卷。大約三章。先立正宗。以為歸趣。次申問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詮。成其圓信。以玆妙善。普施含靈。同報。佛恩其傳斯旨耳。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