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與內(nèi)涵

  不再有激情,也不讓內(nèi)心的感情明顯流露。

  這已經(jīng)是第二次了,也許將來還會有這樣的機會。

  其實是有一些事情會觸動內(nèi)心的感性。乃至有時候禮佛時,也不禁眼眶潤濕了。

  有時候看到樸素的臉上,雖然綻開了笑容,卻仍有一絲無奈的神色,心里竟然有一種刺痛的感覺。

  看到了豐盛的餐宴,幾個似乎是高級或者什么特殊身份者在舉杯歡飲,心里就更不解了;蛟S,更需要階級的,就更強調(diào)沒有階級之分吧!但我們?nèi)匀挥刑嗟牟唤?實際上也還輪不到我們?nèi)チ私?畢竟各有前因啊!

  也許我經(jīng)常都希望抱著比較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看待事情,雖然在深思時,我總是會看到事情消極的一面。

  我想如果能承擔得起,那么消極的一面都讓我去承受,那是一種壓力,有時候只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當我們讓其他的人見到了積極的一面,生起了信心,奮起努力,那么對於消極因素的抵消,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而我們希望的也許就是這一種情況吧!

  五千年是一段相當長遠的日子,足夠讓一個文化興起、發(fā)展、衰微,甚至滅亡。

  也許古人也不一定想遺留下什么給我們,但在文化的長流中,他們也是其中的一環(huán)。當時可能只是想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也許只是依著已有的文化基礎,作一些改進。但經(jīng)過了一代又一代,有毀掉也有建設;有重建,也有創(chuàng)作。反正就這么樣興衰交替的,竟然遺留下那么多的遺產(chǎn)。

  對於一個敗家子來說,變賣祖先的遺產(chǎn)是再平常不過的了。賣不出的,也不妨拿來“獻寶”,說不定可以換個三餐溫飽呢!

  如果在一個時代中,其文化藝術總比不上前人,其種種的建設,還是達不到古人留下來的水平,請問:這一代有什么值得向世人炫耀的!

  想想:總是靠古人的遺產(chǎn),來博得幾聲贊美,本身卻再拿不出什么好的成績出來,有什么好標榜的呢?

  更可悲的,還把那些珍貴的遺產(chǎn)肆意的破壞。只憑著一已的偏見,就忽略了古人的心血,只懂得破壞,卻不懂得建設,這樣的一代,不是敗家子嗎?

  終於知道了這一切畢竟還有可以拿出來亮相的價值,至少可以換三餐溫飽,才肯下點功夫去保護,乃至去照顧。但其目的,也許不在其歷史意義或藝術價值,只因為這些寶還有一些識貨的人,愿意花錢來看,而他們正向錢看呢!

  因為我們看到的仍然是文物的保護與風景區(qū)的建設,可是這些文物的內(nèi)容,卻未必真正獲得弘揚。

  一切存在於具象的文化遺產(chǎn),若有其價值必不完全在其形象之具體、美觀、或其他的欣賞角度,因為這一文化的形成、藝術作品的完成,必有其內(nèi)涵以及思想,否則五千年留下來的瓦片,除了其考古價值外,還有什么呢?

  如果我們只看到了這一切具象物質(zhì)的留存,卻不見其思想內(nèi)涵的發(fā)揚,那么在文化的傳承工作上,還只算是做了少部份。

  也許文化的傳承過程,感性的成份是比較重的,而藝術作品也是如此,但這些感性往往是結(jié)合了以往的感性經(jīng)驗與理性的理論而有的。因此作品流露的,就必然的含有思想、感情在內(nèi)。失去了思想與感情,藝術品就失去了內(nèi)涵,它們的生命就枯萎了。

  所以只看到了一座又一座的古建筑,一件又一件的古作品,重修而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并不是文化的重建,那也許是一種變相出賣祖先遺產(chǎn)的方法。

  這種情況往往是一種假相的升平,人們也許有機會過著比較好的生活,但其精神生活卻往往是空洞的。也許他們也不要求什么,但那不是無所求的境界,而是無可求,一種無奈的無求。

  長遠遺留下來的遺產(chǎn),要毀還是毀不完的,賣也賣不光的。一旦知道還有“獻寶”的作用,就想保存,這種心態(tài)是極可憐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古人的遺跡,今人的建設是太少了。

  更可悲的是這些遺產(chǎn)除了此作用外,其文化生命大多枯萎了。當然這是消極的心態(tài)。

  事情總是相對的,至少還看到有一些人,也許也不是有很高的文化意識,只是想到要為他們的信仰、他們的祖先遺留下來的遺產(chǎn),作一些內(nèi)涵充實的工作。但重點仍然是在具象的建筑或遺物上,而這一切因其具體可見,也許比較容易讓人感覺到其存在或價值。

  但長久下來,這一認識卻使許多文化的遺物失去其生命,因為太多的工作只在具象的物體上,而缺少了內(nèi)涵生命的灌注。

  佛教在目前大陸的發(fā)展,似乎有此現(xiàn)象。雖然還有許多寺院的存在,但很多已經(jīng)舊而且破了,這是先要解決的問題。關於寺院的內(nèi)容,除了課誦、經(jīng)懺、法會等儀式,還是太少佛法的宣揚。

  而佛法才是佛教的慧命所托!

  從積極的一面去看,也許這些存在或待重修的硬體建設,還有其一定的大作為,但如果真正要使其重光,就不只是把寺院再建得富麗堂皇了。

  真正的還是在於佛法的宣揚,讓安住於寺院的僧人,知道出家何所為;也讓進香的信徒,明白他們的信仰;乃至讓普通的游客,也懂得一禮拜一叩首,是基本的禮儀!

  讓大家進到寺院,都以清凈心進入凈土的心情來安頓,那么寺院的生命才能活起來!

  這條路還有多遠呢?沒人知道,能否走到盡頭,也不知道!

  但路總是要走下去的,但愿大家都走得好,走得順利!

  摘自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