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在哪些方面講情、留情
世間上,一般人最注重的什么?就是「人情」。而什么是「人情」?人情可分為親情、恩情、友情、愛情等;人是有情的動物,所以是不能沒有情的,是不能不講情的。那么,人應該在哪些方面講情、留情呢?
一、口中留情
也就是說講話的時候要留情,要有口德,要講情面,要前思后想,不可信口就說;以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場戰(zhàn)爭剛剛結束,兒子給家里打電話,說道:「爸爸,可怕的戰(zhàn)爭總算過去了,我就要回家了!」父親說:「好啊!孩子,快回來吧!你媽非常想你!」兒子接著憂心忡忡地說:「爸爸,我想帶個殘疾的戰(zhàn)友一起回家,他被炸掉一只胳膊和一條大腿,不能獨立生活,可以嗎?」父親馬上說:「那可不行,我們家并不富裕,他來了,增加很大負擔,吃、穿、住、用,開支不小,我和你媽歲數(shù)大了,誰來養(yǎng)活他呀?決不能讓他到我們家里來!」幾天之后,這家父母接到警察局的領尸通知,當他們看到尸體的時候,眼前正是少一只胳膊和一條大腿的人——兒子跳樓自殺了!其原因就是爸爸不知道兒子所說的戰(zhàn)友就是他自己,無意中說了無情的重話,這就是「口中無情」啊。
古時吳國本想與蜀國結盟,共抗曹魏,吳王派人出使到荊州見蜀國大將軍關羽,求娶關羽女兒,結成兒女親家;豈料關羽不僅拒絕,還竟然當眾大罵道:「我虎女焉嫁犬子!」吳王因而大怒,實時調兵遣將,偷襲荊州,計殺關羽,釀成大禍。此皆因口中無情所致。
二、筆下留情
舊社會衙門的刀筆小吏,在處理案件時,可以移花接木,顛倒黑白;如被告花錢送禮,小吏筆頭一歪就能輕判;若不送禮或與之有仇有恨的,也就筆頭一歪,結果將是重判,甚至殺頭!所以說,用筆殺人比用刀殺人更厲害。例如,《竇娥冤》中的惡官貪贓枉法,收受賄賂,把被人誣陷的竇娥判成死罪,釀成千古奇冤?梢姺ü倥邪傅臅r候,有些案件既可輕判,也可以重判,其實在輕、重兩者之間,法律是有伸縮性的;如果判重了,可能毀掉一個人,如果予以輕判,就可能挽救一個人。例如,有一個和某人岳父家有誤會的人,找岳父大鬧,兩人交手時,岳父被打后倒地身亡!原本法官判被告犯了「蓄意殺人罪」,而被告花巨款請來大律師辯護說:「死者有心臟病史,因生氣、震怒突發(fā)心臟病而死亡!共斕门e證,經法醫(yī)解剖鑒定,實屬心臟病突發(fā)而亡。結案之后,不僅對被告定罪很輕,而且保住了被告的家庭;他妻子撤銷了離婚的訴求。這就是筆下留情的結果。
三、手下留情
小孩用彈弓打死小鳥,是手下無情;居士買鳥放生是手下留情,是積功德。拆廟毀寺造大惡業(yè),是無情,損陰德;走路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是留情,是積善。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手下留情,使孟獲終于心服口服,換來了西南邊疆的長治久安;戰(zhàn)場上不殺投降的俘虜,令其回家與親人團聚,有些棄暗投明,成為自己帳下的得力將士;收降馬超,后來馬超為劉備屢建軍功;關云長不殺黃忠,后來黃忠被稱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為建立蜀國政權,功不可沒;平息唐朝「安史之亂」的功臣、名將、臨淮王李光弼,不殺降將安太清,于是他幫助李光弼出謀劃策,為戰(zhàn)敗史思明起到重要作用。
四、眼里有情
一個人用善良的眼睛看世間,看到的都是真、善、美,處處有真情;相反地,如果用丑惡的眼睛看世間,看到的都是假、丑、惡,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真情。例如,兩個人同時在追趕一個小偷,把小偷逼到河邊;追小偷的其中一個信佛的人說:「別追了,再追他就走投無路了,他會跳河而死的!苟硪粋不信佛的人卻說:「管他哩,跳河淹死都是活該的,誰教他不干好事呢?」所以他窮追不舍,最后小偷被逼跳下河里;水深流急,小偷又不會游泳,結果就淹死了。死者家屬把那個追小偷的人告上法庭,經過調查、核實、取證,法官判決追小偷者致人死亡罪,當負法律責任。
又如,一個人欠債,一個人討債,欠債人因為種種原因無力償還,而討債人卻不依不饒,使用各種手段,軟硬兼施,威脅恐嚇,反復催逼,弄得欠債人無法生活,自殺身亡;死者家屬狀告討債人,法官認定討債人有罪。假如上述二人眼里有情,不至于逼人太甚,也就不會致人死亡,自己也就不會負上這場官司的責任了。
總之,無論是口中留情,筆下留情,手下留情,還是眼里留情,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心中必須有情,只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慈悲的心,用佛眼看世間,觀察世人,不論何時、何地,凡事總能看到真誠的一面,善良的一面,美好的面,對人、對事愿意付出,與人為善,樂于助人,與人同喜同悲,如此必然能夠口中留情,筆下留情,手下留情,眼里留情;久而久之,就能影響身邊的人,令大多數(shù)人都能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如此慢慢地,這個娑婆世界就會變得處處皆有情了。
- 上一篇:良言一句三冬暖
- 下一篇: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 寬運法師:念佛要有什么心?念佛人在心性上要好好下功夫
- 寬運法師:佛教生態(tài)觀:一切眾生相互依存,皆應重視
- 寬運法師:人心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獄
- 寬運法師:悲憫眾生,真正的離苦得樂
- 寬運法師:佛與眾生的差別在哪里
- 寬運法師:提干總被頂下來,該辭職嗎?怎樣面對事業(yè)上的逆境?
- 寬運法師:修行其實是修心,尋回原本清凈的自心自性
- 寬運法師:像對待子女一樣慈悲眾生
- 寬運法師:未弘佛法 先結人緣
- 寬運法師:疾病皆由貪欲引起
- 寬運法師:白隱禪師以德報怨證修行
- 寬運法師:修行先從控制情緒開始
- 寬運法師:經懺和尚被鬼逼 終得開悟成禪師
- 寬運法師:以清凈心布施,自得無量福
- 寬運法師:放光不是菩薩專利,你也可以
- 寬運法師:佛陀教你怎樣有求必應
- 寬運法師:凡事先問自己
- 寬運法師:做人失信 得不償失
- 寬運法師:成功從好的性格開始
- 寬運法師:善用其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