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一)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

  ──釋迦世尊成道佛七

  寬運法師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大家歡喜!今天大家發(fā)心來到西方寺念佛,那怕只是念上一天的佛呀,這都是大家的福德因緣,所以應該懷著一個感恩的心;試想如果沒有佛法,我們對于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會一片茫然;所以今天我們能夠學佛、能夠聽聞佛法,這實實在在是很大的福報

  我這兩天抽了一些時間,重新再細讀了《四十二章經(jīng)》,這部經(jīng)是由印度傳入我們中國東土的第一部經(jīng)。相傳在東漢明帝永平七年的時候,曾派遣十八位使者,其中有郎中蔡愔、博士王遵、中郎將秦景等到印度求法;直至永平十年,才東返洛陽,用白馬馱經(jīng),并邀請當時印度兩位大德,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一起來到中國。

  明帝見了非常的高興,于是在洛陽建了一座白馬寺,作為譯經(jīng)的場所,從此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經(jīng)》就是在當時所翻譯的第一本佛經(jīng),也就是由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共同翻譯的。

  這部經(jīng)在體例上和其他的經(jīng)典,稍有不同;因為在佛陀成道之后,很多外道的比丘,聽聞佛法之后,內(nèi)心產(chǎn)生了許多疑惑,于是將他們不懂的或疑難的地方,提出來向佛陀請教;這些問題計有四十二段,每一段都有其重要的意義,且可自成一章,合起來共有四十二章,故以為經(jīng)名。

  不過,我們現(xiàn)在所讀到的經(jīng)文,并不是問答式,而是佛陀的語錄,就好像我們?nèi)寮业摹?a href="/ctwh/jing/13j/luny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論語》一樣,是一本老師跟學生對答的語錄。這部經(jīng)其中蘊含很深刻的道理,但行文卻甚為淺白,我覺得讀后很能受益,所以今天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洛陽的白馬寺,不知道大家去過沒有?有時間可以去看看,這個道場還是相當莊嚴的。

  《四十二章經(jīng)》首先教我們的就是「修身之道」;因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在思想、語言、行動上,也就是在身、口、意這三個方面,經(jīng)常犯有十種過錯;在行動上很容易犯殺、盜、淫三種過錯;就是我們?nèi)菀?a href="/remen/shashe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殺生、容易偷盜、容易淫欲或邪淫,這都是我們身體上的過失。在言語上,由于我們經(jīng)常要說話,所以容易犯上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四種的過失。而在思想上,也就是意識上則容易犯上嫉、恚、癡,即貪、瞋、癡三種過失。但是如果我們能生起慈悲心的話,自然就能做到不殺生,同時亦不會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更不會邪淫;當然,如果真能做到不邪淫,那么身業(yè)自然就會清凈。就是因為我們做不到,如果真的能做得到,我們的身體就不會犯毛病,就不會有過失。所以我們也要經(jīng)常善護自己的身體,讓它不要有過失。我們最容易犯的過失,在身體上就是前面這三種。

  其次是不挑撥是非,不以惡語傷人,不說無事實根據(jù)的話;我們說話一定要有事實根據(jù),不能信口雌黃,隨便亂說。還有,不說好聽的話去迎合、奉承人家;能夠做到的話,自然就會口業(yè)清凈;我們的口業(yè)清凈了,自然就會覺得很自在?梢,我們的口所犯的毛病實在很多,不過亦外乎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這四種過失。如果我們能做到不犯的話,那么口業(yè)就自然會清凈。

  至于意業(yè)方面,我們亦很容易犯上過失;見到人家成功,我們有時會產(chǎn)生妒忌,其實人家成功我們應該歡喜、贊嘆;同時,我們更不要隨意的忿怒,所謂「無明火起三千丈」,由于無明的驅(qū)使,我們很容易就會生起忿怒的心,這都是不應該的。所以我們學佛之后,就不要隨意忿怒,而且還要明辨是非,分清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如果做到的話,就是意業(yè)清凈。

  上面所說的十種過失,其實就是我們個人修身的基本條件,如果我們都犯了,就不能成圣,也不能成佛;相反地,這十種惡行,如果我們都能夠約束自己、制止自己不犯的話,自然就會走上十條善路;因為我們做人應該有原則,沒有原則的話,我們就會犯毛病,所謂「無規(guī)矩不足以成方圓」,這是我們一個佛教徒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將來成圣、成佛是絕對有可能的;這也就是「十善」,十善修得好,將來就可以生天,不過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以禪定作為基礎。這個「十善」啊,聽起來似乎好容易,其實要真正做到的話,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難;那做不到的話,會怎么樣呢?大家都知道,我們?nèi)擞袝r候很容易做錯事,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做錯事了,應該怎么辦呢?在佛教里就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趕快「懺悔」;我們經(jīng)常說的「披露懺悔」,就是把自己所犯的過失,在師長或善知識及大眾面前講出來。

  如果我們知道懺悔,一旦懺悔,就表示已經(jīng)知錯了,加上趕快改正錯誤,努力重新做好人、做好事,這樣的話,惡習與罪業(yè)就會慢慢減輕,終至于完全消除;我們還有機會成為賢人、圣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完美的人;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犯了錯,既不知懺悔,亦不肯趕緊滅除這種為惡之心,這樣的話,罪業(yè)就會慢慢累積,愈來愈深,成為墮落三涂的種子,最終無法自拔,誰也救不了你,最終還是要落入三惡道里去受報、贖罪;到那時候那,再去改過,再去修行就已經(jīng)為時己晚矣!(未完待續(xù))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