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門論》的啟發(fā)
《大乘百法明門論》的啟發(fā)
明真法師
最近,我以本論為中心,把自己學習的一點佛學,結合現代人生實際,作了些觀察思審。雖于書與人生,猶多處于朦朧狀態(tài),卻也得到不少啟發(fā)。主要有:深感人類囿于傳統(tǒng)習慣勢力,以身為人,以身為我——特別是以身為我,是絕對錯誤的、有害的,不利于和平、民主的。或曰:既然身不是人,又不是我,即應推陳出新,找出新人新我,找出能適應人民時代的新人新我。我說:我猶未能從舊人舊我中解脫出來,不識新人新我。只是對“以身為我”的謬誤性與危害性,敢言十分透辟,不容緘口不言。以身為人,談何容易。自嗅身上“人氣”即不多。設使我真能以身為人,天下或亦可立即太平。但亦應實事求是,對“認身為人”的錯誤,作出具體分析。以身為人,以身為我,還是我們老祖宗老老祖宗的舊觀點,能不能適應時代?對我們生活究竟有利?還是有害?我們就不能研究一下嗎?十年動亂,日暗天昏。今雖風光這邊獨好,環(huán)顧國際形勢,實亦不寒而栗。矛盾重重,束手無策。我最憎厭的就是核威脅。某些超級大國口頭上大談核裁軍,實際上毀滅人類的核彈頭卻愈談愈多、愈裁愈精。設不幸這樣再談下去,誰敢擔保天下無辜的人民,不做核毀滅下的枉死鬼?人類為什么竟會造成這樣的惡劣情況?接近了殘酷自殺的惡劣情況?難道能說這同人與我完全沒有關系嗎?這同人與我的思想精神完全沒有關系嗎?人與我、人與我的思想精神,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起作用的。我們也應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進行一些分析研究了。有人譏我為世俗文字,我實不知自己寫的是世間法?抑為佛法?
本文分三部分:一、百法反映了人生的具體內容;二、一切法無我的剖析;三、對于“我”的探索。
一、百法反映了人生的具體內容
現實生活中,人皆有我。若無人與我,即將無家庭、無社會、無國家、無世界。人與我,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特殊重要性;c氣力研究,決非冤枉。人民時代,應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設使沒有健康的人與人、沒有不斷提高質量的人與我,能開辟人類的新局面嗎?對于當前的重重矛盾,能有力量收拾嗎?今天天下的人與我,一般皆在以身為人、以身為我。究竟何義名人?為什么要以身為人?何義名我?為什么要以身為我?身又具有何種特殊作用,竟能以區(qū)區(qū)而兼任人我?我們除囿于傳統(tǒng)習慣勢力,能自信就認得人與我了么?或曰:人不但有身,還有精神。是精神在以身為人、以身為我。我說:精神具有強大力量,這是人所共認的。但精神究又作何狀?居何所?與身有何關系?且又何所須必欲以身為人?以身為我?我們除囿于傳統(tǒng)習慣勢力,能自信就認為精神?認得人與我了么?從天下四方八面的不同渠道,共同探索人類的精神,共同探索人類的人與我,應該是時候了。本今無偶,如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囿于“以身為我”的舊觀點,是能從中找到借鑒的。論又以類相從,把百法歸納為五位(類):第一心法入,第二心所法五十一,皆是人類的精神。心在精神結構中是主要的。心、心所共占百法的五十九法,說明精神在生活中占絕對優(yōu)勢。第三色法十一,前五根為生活中的身,后六境為生活中的世界。人與世界是密切聯(lián)系不能分割的。第四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即時間、空間、運動、運動的過程,等等。前九十四法,皆有為法,為人生的現象。第六無為法,為人生的本質。本質非離現象別有。佛學表述的真理,即在自己的腳下。五位的性質、序列及其互相關系,論中用寥寥五句話作了簡要的說明:“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蓖ㄟ^結合現代人生實際,作了些觀察思審,應如實反映所見。
第一心法,略有八種,束為四類: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合稱前五識,為感性的認識,第六意識,理性的認識,第七末那識,在說明自我主觀虛構,第八阿賴耶識,為生活中的巨大潛力。為什么把心法擺在第一位?“一切最勝故”嘛。不能認識主客觀世界,即不能改造主客觀世界。思想認識,是不斷更新主客觀世界的前鋒。有識,才有明辨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才能建立人生的價值觀念。社會的價值觀念,才能使人有理想、有抱負,看得見自己的光明前途,不致渾渾以生、噩噩而死。雖說是非美丑善惡的標準,因時因地而異,甚或一時一地也存在著尖銳的對立;但人類具有識別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則是最本質的。正因人類具有此閃閃發(fā)光不可磨滅的心靈,在國族危亡、人民苦難的時候,才能九死不悔、上下古今而求索;才能適應時代需要,敢為天下先,使人類是非美丑善惡的理論,不斷推陳出新,促進人類歷史向前發(fā)展。無識,人類是將生陷黑暗地獄的。任情而動,隨欲驅遣,惟講利害,不辨是非,此實人類混亂與痛苦的根源。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種。識為心王,恒依心起,與心想應,為隸屬于心王的所有之法,舊心所有法。簡稱心所。為什么把心所擺在第二位?心所與心王同屬精神,能與心王相應,互相影響,故擺在第二位,現在只能結合人生實際,暫舉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心所,稍加分析:一、受,領納義。亦即感受義。人能感受自己的苦樂憂喜悲歡,也能感受別人的苦樂憂喜悲歡,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更能感受國人天下人且及千秋萬代子孫的苦樂憂喜悲歡。能說這不是人類生活中的事實么?身與心的感受是有矛盾的,人與我、人與人的感受又是有矛盾的。如何適當解決這些矛盾?人民時代的人民是應通過本職工作,關心國家大事天下大事的,不能感受國人天下人的苦樂憂喜悲歡,能愉快勝任主人的職責么?二、欲,即欲望。人類最基本的欲望,即欲生,把人生與生連綴成詞,是很有意味的。剝削階級殘酷剝削工人、農民,不是為了滿足他們不勞而食的生活嗎?不是為了滿足他們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生活嗎?工農被迫革命,能說不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嗎?不是為了維護生的尊嚴嗎?其最終目的,不也是為了欲使天下后世,皆能各遂其生、各樂其生么?生是盲目的沖動,強有力的盲目沖動。天下擾攘,又幾何不是為了生呵?食欲,在維持個體的生存;性欲,在企求種族的繁衍,亦即生之變相的其延與擴展;金錢欲、名譽欲、權力欲,皆在滿足生的舒適與顯赫。反之,沒有欲,也就沒有良善愿望和偉大理想了。所欲有甚于生,為了國家民族生存,為了天下后世安樂,不惜慷慨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又燦若黑夜的群星。這難道不是我們生活中的事實么?能說我們生活中沒有欲么?沒有強烈求生的欲望么?三、思,造作義。能造作善惡業(yè)。能造作大善大惡業(yè),亦即意志。感情、欲望、意志,很可能就是人的生命力。依附于自我的生命力。端正自我的觀點,對感情、欲望、意志,是能起良好的主導作用的。本論尊稱識為心王,而貶低情意欲為心所,就是在提醒天下人與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把理智擺在第一位,能對情意欲加以調節(jié)和疏導,勿使泛濫成災。在今天人民的時代,猶有無法無天的暴君,強驅本國的無辜士兵,去屠殺異國異族的無辜人民;猶有妄圖稱王稱霸的巨酋,以瘋狂擴充核武器為癖嗜,視天下人民的生命財產如草芥。請問:能說這與彼暴君、巨酋的自我沒有關系嗎?能說這與彼暴君、巨酋的情欲沒有關系嗎?他們是木偶嗎?是機器人嗎?要結束人類這一頁荒唐的慘痛的歷史,不研究人類的主觀世界,行嗎?人與我,有沒有精神?如果不是恍兮惚兮,瞎說一頓,而是認為真正的有、確確實實的有,則人與我,就絕對不應只是一具軀殼了,不應以身為人、以身為我了。人與我,就應該是肉體與精神的混合體。再提高一點,應該是身與精神的主人了。囿于傳統(tǒng)習慣勢力,主觀以身為人、以身為我,這是人類聚五洲銅鐵鑄成的大錯。以身為人,已十分委曲人了。以身為我,鼠目寸光,只能看到一身一家的利益,此實個人主義、自私自利形成的。在平民問題不大。設不幸竊踞高位,掌握重權,國人天下人哪有不受其禍害的。這在歷史和現實生活中,實例俯拾即是,是不容掉以輕心的。個人主義、自私自利,是與大公無私是冰炭不相容的。人類不能從思想上消除這種雜質,即不能實現美好社會。值得中國人外國人共同認真研究的,即除了“以身為我”的錯誤思想以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能產生個人主義、自私自利的?這是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此為內因,余皆外因。并愿堅持自己的觀點,以向天下學術思想界挑戰(zhàn)。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種,攝為五根六境。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根有兩種:一、浮塵根,浮露外部,微塵所成,約當五種感覺器官。二、凈色根,清凈色質所成,寄居浮塵根內,有助識生起的作用,非眼能見。約當感覺器官內的神經末梢。五根皆依身而有,合稱根身,即生活中的身。身只是組成人的物質因素,重要的物質因素,但決不能單純的把身當作人。為什么?因為人還有我嗎?有知情意欲嗎?有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世界嘛。了知身非是人,也就能了知身非是我了。六境中的前五境: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即生活中自然環(huán)境。自然界的物體,億殊非異,不可以數字計,要莫不皆以色聲香味觸識其屬性。人與外部世界接觸的渠道,最初的第一步,只能通過五種感覺器官,接觸色聲香味觸五境。第六法境,為生活中的社會環(huán)境,本文中有百法、法無我、法境這一類的詞匯。有必要把“法”字附帶解釋一下。梵語達摩,譯法,軌持義,《成唯識論述記》卷一說:“軌,謂軌范,可生物解;持,謂任持,不舍自相。”在佛典中,對譯成漢語的詞匯,重下定義,且加注腳,是十分特殊的。我不懂梵文,估計磨一詞,即具軌持二義。漢語中無適當詞匯可譯,勉強譯為法,只有軌義,無有持義,不重下定義不行。百法的法,即概括一切事物及其本質。意識能偏緣一切法,意識了別的對象稱法境,即皆具有軌持二義。作為意識的對象,如果沒有自體,不能任持自相不失,就不能成其為對象了。作為意識對象,只有自相還不夠,還必須具有共同的規(guī)范,亦即共相,始能生起人(物)認解。共相即寓于自相之中。離自相別無共相。一切事物及其本質,莫不具有自相共相,亦即軌持二義,因此概可稱之為法。佛典中法字,即泛指一切物、事、理。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藝術等等,無不具有自相共相,亦即軌持二義,因此皆可作為意識的對象,法境即是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我說對于書與人生,猶多處于朦朧狀態(tài)。絕非謙詞。生活中確有這樣的怪事:有些物、事、理,自己能寫得出、講得出、卻并不一定明白。如說,人有認識能力,我從不懷疑。因為我成天就在認識事物嘛。沒有識,是沒法生活的。但認識的本質是什么?在哪兒?我就從未親見,問過一些人也語焉不詳。又如把外部反映的零散材料,加工成為物的概念、事的概念。并把概念反復認真研究,即能發(fā)現事物的本質,找出事物的規(guī)律性。我亦從不懷疑。因為沒有這些事實,就無法生活嘛。但工廠在哪兒?工人在哪兒?通過什么工序把外部反映的材料加工成為概念的?又通過什么高級加工成始發(fā)現本質?找出規(guī)律性的?這些,我亦能夸夸其談,按照書本畫葫蘆,但實際上卻是漆黑一團。雖能坦率發(fā)表意見,卻也很希望得到幫助批評。特別是下面的這個問題,因牽涉面廣,又不易說明白,不能不采取“對話”的方式。
為什么把色法擺在第三位?
“二所現影故”嘛。二、心及心所。十一色法,皆是心及心所所變現的影像,理應依次擺在第三位。
你不是說十一色法中前五根,是生活中的身;后六境,是生活中的世界嗎?
是呀。
怎么能說生活中的身及世界,是心及心所所變現的影像呢?
為什么不能說?
即以身言:你身我身,皆明明白白地擺在面前,是眼可見、手可觸的,實實在在的,怎么能說心及心所所變現的影像吶?
即以你身言:能明明白白擺在面前的,只是你現在的青年之身呀。你過去之身,你過去的兒童少年之身,是已渺無所有?還是明明白白擺在面前呢?請你給我一個準確的回答。你未來之身,你未來的中年老年之身,根本還未來,根本還沒有呀!八字沒見一撇、九字沒見一勾,怎么就能說明明白白擺在你的面前吶?
身在呱呱墜地后,即逐漸成長為嬰孩、為兒童、為少年、為青年、為壯年,再轉而為中年、老年。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事實。你能否認這不是實實在在的事實么?
生活的事實是:離開了不斷的運動變化,即別無所謂身。你現在的青年之身,就是由你過去的兒童少年之身不斷的運動變化而來的;你未來的中年老年之身,現在還沒有,還有待于你現在的青年之身不斷的向前運動變化,才能實現。前滅后生、新陳代謝,這就是運動變化的特點。你過去兒童少年之身,還明明白白擺在你的面前嗎?你未來的中年老年之身,已明明白白擺在你的面前了嗎?身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中,過去已無、未來未有,這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guī)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既然過去已無、未來未有,為什么一個人還能在世界上活上五六十歲、八九十歲吶?
人雖是身,我們現在辯論的是身,不是人。天下之身,莫不皆有其來龍去脈,決不會憑空而有,亦決不會憑空而無。身是至虛而至實、至暫而至久的。呱呱墜地后,即是在自然環(huán)境社會中不斷地運動變化,是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互相牽涉互相影響的。身是能與其上下四方的氣息相通的。割斷時空聯(lián)系,孤立的靜止的看問題,固執(zhí)有所謂實實在在的身,能在世界上活五六十歲、八九十歲,這只能說是迷信。除主觀上的錯誤認識外,在客觀實際是根本找不著的。
你答非所問。我問的是:既然過去已無、未來未有,我們?yōu)槭裁纯傔感覺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身,能在世上活五六十年、八九十年吶?
主要是由我們心目遲鈍,看不見身在時間上運動變化的痕跡,也看不見身在空間上互相牽涉互相影響的痕跡,于是乎就認為有一個靜止的孤立的所謂實實在在的身,并妄執(zhí)此實實在在的身,為實實在在的我、實實在在的人。以身為我、以身為人的觀點,是不是如此形成的?我亦未有真知灼見,不過姑妄言之。只是天下物事未有不能革新的。在今天的科學時代,以身為我、以身為人的舊觀點,夠不夠科學?這是人類的切身問題。今天的學術思想界,是應該大膽地審一審、議一議的。
你總不能說我們的世界,也是心及心所所變現的影像吧?
在無量世界海中,我猶微渺之蠡,何能測知其際。雖然,既然是人,總不能沒有自己的看法,亦不妨姑妄言之。且先問你:我們的世界,是板結的、硬化的、僵死的?抑或是具有活力、不斷的運動變化的?
當然是不斷運動變化的。
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個名詞,就是人類用以標志運動變化的,標志運動變化之不同的階段的。
你能不能說得具體一點?
過去,在標志物質通過運動變化,已經消失了、沒有了,轉化成了現在新的物質了。世間物事,決不會憑空而有,亦決不會憑空而無。沒有過去,是絕對不會有現在的。
如此說來:沒有現在,亦決不會有未來?
對。
未來猶未來,還根本沒有?
未來,孕育在現在之中。沒有現在,是不會有未來的。人生最珍貴的,莫如未來。沒有未來,人類就將沒有理想,沒有希望。未來,是人類根據現有的條件,可以自由創(chuàng)造的。新生活、新世界。沒有未來,人類字典中,即將無“新”字,即將無法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大家都明白,這在人類是一個具有爆炸性的問題。我國解放時期,還只有四億七千萬人口,不到三十三年,就會增加到十億多人口,翻一番還有多的。據科學家推測,到2000年,世界人口即將增加到一百二十億;第二個三十三年,即將增加到二百四十億;第三個三十三年,即將增加到四百八十億。這就是說,到2100年,世界人口即將增加到四百八十億。想想吧,冷靜地想想吧,人類受得住這種壓力嗎!何況時光如流,百年彈指,到2200年怎么辦?到2300年怎么辦?三百年的時光,飛快、飛快,一瞬就會到的。這是掛在人類眉睫下的大問題。不解決是不行的。更何況戰(zhàn)火早在人類身上燃燒,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核威脅猶無力解除,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即使復蘇,又能繁榮幾許時?這些是困就人類的嚴重問題。設不幸人口問題,又與這些問題糾纏一起,人類實在太危險了。難道真?zhèn)只有戰(zhàn)爭才解決人口膨脹的問題嗎?這是人類不能不深思熟慮的。人類未來的命運,當然還是掌握在現在人類的自己的手里。節(jié)制生育,已漸引起全世界的重視。有遠見的科學家,正在為人口問題絞腦濾血,預為之備。但人口問題,是全局性的問題,關系人類命運和前途的大問題,必須使天涯海角、窮鄉(xiāng)僻壤皆能深知人口膨脹的危險性,才能自覺地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很不容易解決的。同時,想到人生、人生——生的本質是什么?人為什么如此強烈要求生?這本身似乎就是一個問題。人類普遍存在的問題,能不能作為一個科學項目研究呢?聯(lián)系人類有許多矛盾,似乎皆離不了“我”與“生”。“我”與“生”既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隨時皆在起作用,不研究行嗎?
現在的青少年,是人類的未來、人類的希望。但據近幾年報刊反映,青少年的吸毒率、犯罪率、自殺率,皆有增無減,這應該是能夠震撼人類的心靈的一個大問題。理由很簡單:天真無邪的青少年是無罪的,這完完全全是由人類社會風氣污染所造成的惡果。默觀人類社會風氣日益破壞、人類社會秩序日益紊亂、人類社會日益墮落,人皆猶然囿于“以身為我”的舊觀點,片面強調個人的權利、個人的自由,奢糜淫亂,習以為常,毒品充斥,盜匪橫行。平等、博愛的詞匯,在生活中早已絕跡。所謂自由,實際是“放縱”的同義語。政治商品化,聚欲大量金錢,何望真心實意為人民。人類的精神污染,不能來一個徹底大掃除,樹立社會新風氣,人類很可能將會一代不如一代。萬幸我國在堅持“五講四美”運動,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新紀元。必須堅持不懈,始能觸動國際社會引起壯瀾波闊,這是十分艱巨的事業(yè)。中國人外國人,皆有思想認識,能明辯真美善嘛。有感情,能陶醉欣賞真美善嘛;有欲望,能追求真美善嘛;有意志,能把真美善的理想變成現實的生活嘛。這是人類生活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真理。只要中國人民能把“五講四美”運動堅持二十年、三十年,人類是會出現萬紫千紅的春天的,人類是會出現風和日麗、萬古常新的春天的。
整個世界,浩渺無際,我何能狀其形、扶其奧。雖然,亦勿仿以喻大,以近喻遠,姑竭微蠡之妄知。地球,宏觀世界一個細小零件,亦是物質,亦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亦無法超越“過去已無,未來未有”的規(guī)律,使無四十多億年以前新成立地球,使此新成立地球不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能有今天運行不息的地球嗎?未來五十多億年的地球,未來地球上的世界、未來的地球殞滅,畢竟皆還在未來,說得確切一點,皆還孕育在現在運行不息的地球之中。是耶?非耶?愿以質諸人類的新具科學——未來學的研究工作者。過去已無、未來未有,人類能憑自己創(chuàng)造的科學文化,測知地球有一百億年的壽命。我不能不驚呼人的神異、人的偉大。人類的健者,能將自己的生命與天下后世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奮發(fā)創(chuàng)造人間美好的天堂。人類有如此奇異而偉大的人,如此奇異而偉大的生命,我們還不理解,或很不理解,是應該作為典型研究的。總之人類還年輕得很,地球還有幾十多億年的壽命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已為人類開辟了光明的前景。人類已能利用科學積累的經驗,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航天飛機,在太空設立了航空站,培養(yǎng)了能在太空工作兩百多天的宇宙飛行員,這是群星都會翩翩起舞的大喜事。人民能真正當家作主,就能把擴充軍備、從事戰(zhàn)爭的人力物力財力,全部移用航天事業(yè)可能不要一億年,人類向其他天體的移民事業(yè),就能圓滿成功。世間的“奇才異能”之士,能放眼未來,不以剝削人、奴役人、殺害人為樂為雄,未來還是一張白紙,人類是能在上面題上最新最美的詩、繪上最新最美的畫的。
第四無不相應行法,略有二十四種,云何名不相應?謂與心法、色法、心所法的性質,俱不相同,不能分別納入前三類中,故名不相應。行,有為法。又不能納入第五無為法中,必須別為一類。百法中的第一類心法,第二類心所有法,皆是人的精神;色法中的前五根,是人的身;后六境,是人的世界。在實際生活中,每一個人皆是一切人的世界。同時,一切人又皆是每一個人的世界。人人皆是世界。人人皆是世界的主人。本論以世界作為主人的具體內容,在今天的人民時代,更能閃射其燦爛的光輝。
人又是有生命的高級生物,有運動變化的,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運動變化的。生命、運動、時間、空間,等等,既不是物,又不是精神,更非是理性,故必須別立一類以攝納之。為什么把二十四法擺在第四位?“三位差別故!毕狄狼叭患倭,又與前三位的性質的有差別嘛。前四位共九十四法,皆有為法,為人生的現象,何名有為?人緣生滅,假有相用。在空間上是互相聯(lián)結互相影響的,在時間上是前滅后生,流注不息的。此中實無有孤立、靜止的物,無有孤立、靜止的事,無有孤立、靜止的理。執(zhí)有孤立、靜止的物事理,即法執(zhí)。妄執(zhí)有孤立、靜止的法而又執(zhí)為自我,即是我執(zhí)。更是錯上加錯。無為法,只是在指斥主觀上的我執(zhí)法執(zhí),是空無所有,與客觀實際是不相應的。這只是一種判斷、一種理。這種理,不是主觀臆造的,只能反映客觀實際,貫徹于一切法的。理,是事物本具,不是什么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言無為。無為非離有為別有,亦即人生的本質。
第五無為法,略有六種,主要為第六真如無為,前五無為,皆是陪襯真如無為的。真,真實不虛;如,不變不異。謂我空法?盏睦碚,能反映客觀實際,是真實不虛的。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皆找不著孤立、靜止的物事理,更找不到以孤立、靜止的物事理為我的那個我。這種理論,是經得起實踐檢驗不變不異的。作為佛教徒說,即不應于社會、國家、世界外別覓自我,別覓佛法,適應時代的機感,實踐四攝六度,以宏傳佛學,利樂人民,使社會、國家、世界日臻完美。這當然很不容易做到,卻是我們佛教徒——特別是以大乘自命的佛教徒,共同努力的一個方向。六祖大師說得多么明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被鬯即髱熣f得多么明白:“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已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非真!薄心經》說得多么精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愛、想、行、識,亦復如是!薄吨姓摗び^涅槃品》說得多么透辟:“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厘差別!苯允峭菊撘粋鼻孔出氣的,皆是把殼殼剝干凈了,親將荔枝肉喂到了我們嘴里。時代迫切需要和平、民主。這是佛教徒要報酬佛祖深思的時候了。為什么把六無為擺在末位? “四所顯示故!笔乔八挠袨轱@示的佛法之光。離開了前四有為法,是找不到佛法、找不到無為的,F以表簡示五位百法概括了人生的具體內容。
- 上一篇:我們要降伏今天的“毗沙惡鬼”
- 下一篇:《大乘百法明門論》臆測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