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自力”與“他力”的對話

智隨法師:關(guān)于“自力”與“他力”的對話

  居士:有一位法師說,“他力”是方便說,從究竟意義上來講,他力其實是我們自性本具的佛性,自他不二。請問師父,如何理解這樣的說法?

  師父:如果“他力”是方便說,那“自力”也是方便說。如果兩者都是方便說,那還要不要說?如果都是方便說,那就都可以說,可以講自力,也可以講他力。如果只講“他力”是方便說,很多人就會認為“自力”才是真實說。

  居士:其實都是方便說。

  師父:因為只要說了就是方便。關(guān)于大家所理解的“他力”“自力”,這里面關(guān)系到一個認識的問題。如果說“他力”是自性功德力,那么“自力”其實也是自性功德力,兩者本身都是自性功德力。那么為什么還要講“自力”和“他力”?現(xiàn)在常講的、大家所普遍認為的“自力、他力”不是從自性功德力講的,是從作用講的,從解脫所依靠的力量講的。但最后都要回歸到自性功德力上來,要與自性功德力相吻合。自力修行也要跟自性功德力相吻合,才算是有自力。那么“他力”也是從自性功德力里面來的,本身就是和自性功德力相吻合的,那就更可靠一些,原因就在這里。

  居士:明白了,不管是“自力”還是“他力”,都要與自性功德相應(yīng),與法性相應(yīng),才能稱為“力”,才能導(dǎo)向解脫。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力”完全是自性功德力的展現(xiàn),是原汁原味的。

  師父:對,因為它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自性功德力已經(jīng)完全彰顯出來了,然后通過“他力”起作用。他力可以說和自性功德力完全相吻合。但是自力恰恰就有距離了,自我修行之力如果沒有達到這種層面,就不可能有這種力量。

  居士:那開悟見性過后的修行,是不是就順乎這種自性功德力,就可以稱為“自力”了?

  師父:開悟的人也只是找到這個源頭了,懂得自性的存在,但還得靠修行的力量去恢復(fù)本身的功能。

  居士:那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稱為“自力”?

  師父:相對來說有一定的自力。在這以前的都不算有“力”,只是積累資糧。如密宗修行講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行道,真正有力量的修行應(yīng)該是在修行道里,才能為成就作準備。

  居士:修行道之前都還不算修行?

  師父:若依自力的話,修道當中就有次第了,不可能一下子就圓滿。不圓滿,那力量就是有限的。嚴格來講,自力只是他力的一部分,他力是自性功德力中完整的,自力只是自性功德當中表現(xiàn)的一部分,是自性當中顯現(xiàn)的一點點。就像我們只看到月牙,月亮的大部分都沒看到。沒看到的這部分力量是我們自我不具有的。所以從自力和他力來講,不僅只是否是“方便說”的問題,其實這是兩個不對等的概念。自力圓滿了,才可以和他力劃等號。

  居士:那很多人在講,念佛一半靠自力,一半靠他力,這又如何理解?

  師父:這種說法是不清晰的,對自力和他力的概念還是沒有理清楚。這類人理解的“他力”就是自己不動,空等著佛來救我,我啥都不管了。只要涉及到自己作為(如相信、念佛等),就認為是“自力”。認為自己可以不思考、不接受、不信仰、不念佛,也不求往生,好象全是交給阿彌陀佛一樣。

  居士:如果真正交給阿彌陀佛了,那也就是他力了?

  師父:“交出來”,從信仰這個層面來說是他力了,但是這類人理解的不是這樣交出來,而是說“我不信仰,我該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阿彌陀佛的事情。我造業(yè)輪回念不念佛都不要緊了”。他們理解的“他力”就是跟自己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一個“他力”,隔離了自我的一個“他力”。

  經(jīng)文上講“他力”就是你需要的一種外在力量的存在,然后你來接受這個他力。一般人理解的他力,就是跟自己沒有關(guān)聯(lián)。比如說天上的飛機飛來飛去,你也不坐飛機,那飛機和你有什么關(guān)系?凈土宗講“他力”就像飛機一樣,你要來坐飛機,你要借用這個飛機的力量,才叫乘上“他力”。

  居士:師父,密宗也稱為真言宗,專門持誦真言,也就是咒語。那咒語也是他力嗎?

  師父:這也有他力,但更多還是自力的成分。密宗對他力的看法就是,自力要和他力相統(tǒng)一。自他統(tǒng)一的結(jié)果就是“不二”。所以,真正講自他不二的,應(yīng)該是密宗。密宗修行有上師本尊,這是靠他力的一面;要修行觀想,這就是自力的一面。但凈土宗是純他力的,只要念佛,通通可以仰仗佛力往生。

  居士:那密宗跟凈土宗站的高度其實是一樣的嗎?

  師父:不一樣的。密宗的“自他不二”就是你自己這邊要出力,自己不出力就沒有自力這一邊了,他力也就不起作用了。如果只是單純讓上師本尊加持,自己不修行,那是不行的。必須要身口意三密相應(yīng),要做到相對就比較難了,所以也不容易成就。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凈宗書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