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名人軼事 >

張靈甫的悲劇

  1947年5月16日,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被譽為蔣家“御林軍”的國民革命軍整編74師被解放軍圍殲于孟良崮。昔日的天之驕子74師長張靈甫也在這一仗中“殺身成仁”。張靈甫何以在小小的孟良崮遭遇了“滑鐵盧”?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在國民黨的軍隊中,張靈甫的人品和武德是人盡皆知的。早年在北大讀書時,他積極投身于學生運動,后來棄書長嘆“大丈夫當撥亂反正,旋乾轉坤,措國家于磐石之安,登斯民于衽席之上”,字里行間涌動著救國救民的殷切之情。

  張靈甫是地道的關中漢子,俗話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張靈甫正驗證了這句話,1925年離開北大,投筆從戎,自此馳騁疆場,戎馬一生。

  抗日戰(zhàn)爭中,苦戰(zhàn)淞滬,血染南京,奇襲張古山,鏖戰(zhàn)上高并在此戰(zhàn)中腿部中彈、不及醫(yī)治而終生跛腳。張靈甫一別諸多國民黨將領畏敵如虎的怯懦,這也引起了眾將的羨慕嫉妒恨。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張靈甫的74軍更是作為“御林軍”守備南京。寧滬自古而來就是“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多少昔日英雄沉浸于此。作為浩浩蕩蕩的“劫收”大員中的一員,想要大發(fā)橫財如探囊取物一般,然而張靈甫卻沒有“經(jīng)濟眼光”。

  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在直接參與接收的過程中,他的“吸金理財”之能遠不及其他將領,在王耀武房產(chǎn)遍天下、李天霞妻妾成群的時候,張靈甫在南京的第一個住處還是自己花錢從當?shù)胤繓|那里租來的。在經(jīng)濟上,張靈甫是那樣特立獨行,是那樣“不合群”。

  在國軍中,高級將領色欲熏心,已然蔓延開來。原74軍中又以李天霞為最,甚至有人送其“李天蝦”的綽號,因為李天霞經(jīng)常玩弄年輕女性以至于身體虧損嚴重,常年走路彎腰,像個蝦米。張靈甫對其很不屑,曾公開反對李天霞以辦舞會為由,抱著下屬太太跳舞,為此李天霞早已心存芥蒂。

  張靈甫在軍事、經(jīng)濟、作風上堪稱楷模,然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在中國這個講求“中庸之道”和“醬缸哲學”的國度,自我凸顯導致的必然是集體的蔑視。福禍相依,張靈甫的悲劇已然埋下了種子。

選賢舉能,挑戰(zhàn)潛規(guī)則

  李天霞雖然好色而陰險狡詐,但他是黃埔三期生,又有過戰(zhàn)功,故軍中稱其為“霞公”。如果說之前張靈甫的潔身自好只是使得李天霞不自在,后來為整編74師師長(即原74軍軍長)之職的爭奪可真的讓霞公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在揮師南京之后,原74軍施中誠軍長即將離任的時候,早已外任100軍軍長的李天霞就打起了如意算盤。他托上海市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的關系,想回任整編74師師長,而俞濟時與王耀武兩位前軍長則向蔣介石力薦張靈甫,蔣介石也十分看好這位愛徒,李天霞最終折戟沉沙。此時李天霞早已不是不自在,而是實實在在的仇恨與憤怒。

  在孟良崮一戰(zhàn)中,李天霞腳底抹油,揮師東向,將張靈甫的右翼完全暴露在解放軍的攻勢之中,致使張靈甫于孟良崮被圍。在蔣介石與湯恩伯的嚴詞訓斥下,甚至在部下的苦諫中,李天霞仍然輕描淡寫地說:“張飛(張靈甫)不是頂有辦法的么?”然后僅僅派出一個連攜帶旅部電臺冒充旅部番號躲在孟良崮附近的一個山洞里掩人耳目,最終使得整編74師全軍覆沒,張靈甫戰(zhàn)死沙場。

  按說整編74師師長一職的任免本無可非議,論戰(zhàn)功,論軍事才能,論軍人操守,李天霞無一樣占上風。而使得霞公如此震怒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奪師長之位的敗北,更在于眾人壞了傳承千年的規(guī)矩。

  中國官員任免歷來有“表層是理論上冠冕堂皇的‘選賢任能’,中層是論資排輩和抽簽”之說,“論資排輩”在北魏就已經(jīng)開始了。古代也有“立嫡,立長,立賢,立愛”一說。

  在張靈甫千里迢迢投奔王耀武的時候,李天霞已是跟隨王耀武多年并出生入死的副官,又一直是張靈甫的長官,還是黃埔三期生,比張靈甫高一期。所以在“潛規(guī)則”統(tǒng)治下的中國官場,李天霞占盡了“嫡”與“長”,理應勝券在握,而眾人沒有按套路出牌,最終使他懷恨在心,欲置張靈甫于死地而后快。

墻倒眾人推

  或許孟良崮上的張靈甫以其純正的武德,期待著“中心開花”全殲共軍主力的宏偉藍圖,期待著周圍近則三五公里,遠則十幾公里的24個整編師45萬人對共軍20萬人的圍而殲之。然而他不知道,此時的他已然不是昨日王牌軍的師長,而是一個身陷重圍的籠中之虎。

  李天霞自不必說,巴不得張靈甫身首異處;桂系的第三縱隊司令張淦托辭戰(zhàn)斗膠著不聽湯恩伯的調(diào)遣;黃百韜在張靈甫回絕其向西南突圍的建議后,也對救援張靈甫不甚熱心,而之前他為張靈甫掩護左翼時卻被一縱輕易切斷了他與張靈甫的聯(lián)系,這與黃百韜的躊躇不前多有關聯(lián);而整編第9師師長王凌云也為保存實力推諉不前。張靈甫最終只能感嘆“勇者任其自進,怯者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投機者自為得志”,含恨而終。

  官場之道,欲求自保還是需要相互關照的,而最簡單的方式則是把責任推到已經(jīng)不會說話的張靈甫的身上,所以張靈甫修路泄露了軍事動向,張靈甫撤退沒有與后方取得聯(lián)系,張靈甫沒有充分考慮地形貿(mào)然上山,甚至連張靈甫曾經(jīng)收編的用于后勤運輸?shù)?000俘虜都成為其失敗的原因。而張靈甫在戰(zhàn)前向上峰報告的敵情變化,地形不利,但上峰一再要求其固守孟良崮等待強援、里應外合“中心開花”的命令則不復提起了。

  張靈甫少年豪情,投身行伍,潔身自好,戰(zhàn)功赫赫,這些似乎都不那么重要,在中國這個國度里,不懂政治是無法生存的。而何為政治?同樣兩個字:“關系”。由“關系”而生成的“潛規(guī)則”會擺平一切違規(guī)者。

  歷史固有觀念的傳承,中庸哲學的熏染,利益共同體的結合,讓張靈甫這顆將星過早地隕落了。似乎短暫的悲痛與憤怒之后一切又歸于平靜,相對于傳承千年的中國官場文化,張靈甫顯得實在是太渺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