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父親啊?多么希望您沒走遠

  退休了,朋友邀我每天到英雄山爬爬山,活動活動。嘴上應允著,但內心卻有種說不清楚的感覺,因為父親在那里靜臥著。幾年來,我每年只去英雄山兩次,一次是清明節(jié),一次則是農歷的十月初一。

  父親駕鶴仙去已是第十三個年頭,但對父親的眷戀和懷念卻時常襲上心頭。有時走在大街上,遇到身材與父親相似的老人,我總會多看幾眼,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父親的形象。心想:如果是我的父親那該多好啊。

  回想往事,幾十年忙忙碌碌,被工作所困,被孩子所累。現在有了余暇時間,對多年來感情上欠缺的人我都想給予補償,尤其是對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我要以反哺之情來使老人安度晚年。可惜晚矣,父親的溘逝,給我留下終生的遺憾!父親是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匆匆告別人間的,他的突然離去,給兒女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

  父親很早就參加了革命,是膠東乳山一帶小有名氣的“老交通”。所謂“老交通”,就是為我們黨秘密傳遞情報。那時,父親和他的舅舅(與父親年齡相仿)以銀匠身份為掩護,走村串戶開展革命工作。聽父親說,那時傳送情報,都是步行而且是夜里趕路,還要抄小道。一次情報緊急,天一黑即出發(fā),天亮之前就趕到了煙臺。父親的身材并不魁梧,但卻渾身是膽。夜間只身行走,有野獸突然襲擊的可能,有遭遇敵人的危險。當談起這些,父親總是淡淡地一笑,然后慢慢地說:當時情況緊急,顧不上那些,任務要緊。父親不常談他的革命歷史,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現在吃的比過去的大地主都好。有時會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今天的好日子來得不容易啊!

  父親兄妹七個,父親排行老大,在他的影響下,三叔十七歲參加淮海戰(zhàn)役,轉戰(zhàn)徐州,北上攻打兗州,在兗州戰(zhàn)斗中犧牲。四叔十四歲參軍,轉戰(zhàn)南北,然后隨部隊南下,百萬雄師過大江,至今留在上海。父親對母親特別好,這當中除了夫妻感情之外,還有一種對母親的“ 心理補償”。我們兄妹四個是在解放前出生的,這正是父親如火如荼干革命的時候,雖然工作地域沒離開過膠東半島,但也沒在家中待過。母親是小腳女人,一邊拉扯孩子,一邊幫助我爺爺耕田犁地,生活過得異常艱難。聽母親說,那時候白天和爺爺下地干莊稼活,晚上要給孩子們縫縫補補,時間稍晚一點,爺爺會大嚷,點燈熬油的,用什么錢買燈油啊!可見日子過得多么艱難。父親常說:***拉巴你們不容易,我不要求你們對我怎么樣,你們要孝順***。說這話的時候,父親的語氣仍是淡淡的,卻語重心長。

  父親從不提及他的戰(zhàn)友,后來才知道,有部分戰(zhàn)友在戰(zhàn)爭中犧牲了,父親把對犧牲戰(zhàn)友的痛永遠地埋在了心底。另一部分隨軍南下,過江以后都留在了江南,駐守了江南城鎮(zhèn),后來都成了縣、市領導。當時黨組織考慮到父親家的兄弟已為革命傾巢而出,家里只剩婦孺老小殘疾,決定讓父親留守山東。父親服從組織安排,隨部隊解放青島,并接管了青島。

  父親對名利淡泊如水。提起這些,他只是說:想起那些犧牲了的戰(zhàn)友,我比他們強多了,我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父親自己的生活非常節(jié)儉,卻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退休金寄給他的舅舅。父親的舅舅曾與父親一起出生入死地參加革命活動,父親后來加入了正規(guī)部隊,而他的舅舅卻一直屬于地方武裝,戰(zhàn)爭結束后便留在農村務農,多年來日子過得很清貧。雖然父親當時的退休金并不多,但總是省出一部分來接濟他的舅舅。

  父親的性格很耿直,且有幾分倔強。尤其表現在工作上,他的原則性,他的認真程度,現在看來真是不可理喻。這是幾十年革命生涯磨煉成的。

  父親仙逝的前一天我還回家看望了父母。母親說父親感冒了,一直不好,我說到醫(yī)院去看看吧,父親面帶慍色地說:“小小感冒,不用去醫(yī)院,吃點藥就好了。”父親執(zhí)意不去醫(yī)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竟鑄成了我們永遠的遺憾。

  實際上父親是心臟病發(fā)作,次日凌晨父親從感覺不好到醫(yī)院搶救,前后不到兩個小時。在醫(yī)院的搶救室里,我撫摸著父親還溫熱的身體,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爸爸,是我給你耽誤了,怨我,我對不起你啊!”

  父親的突然離去,使我和家人的身心遭受了很大的打擊。幾天前和藹慈祥的父親頃刻間化為灰燼,這種失去親人的痛苦在我人生是第一次體驗,我真的接受不了。

  父親生前曾和母親商量過,如果真有那天,不穿壽衣,花里胡哨的不好看,只要穿著干干凈凈的衣裳就行了,打扮的就像要出遠門似的。遵照父親的遺愿,我們給父親穿了他最喜歡穿的中山裝,圓口布鞋。父親真的出遠門走了,他不回頭地走了,而且永遠地走了。

  每次到英雄山上去祭奠,我都會給父親多添幾刀紙,多進幾炷香。祝愿父親一路走好,享受天堂的生活。

  父親逝去,母親將全部的希望寄予兒女身上,F在母親雖然衣食無憂,我想對于老人,不只有個物質贍養(yǎng)的問題,還要有精神慰藉。子女們在給老人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生活環(huán)境的同時,也要想到老人們思念兒女的心情。我和妹妹有空就圍著母親轉,母親也依然拿她的子女當孩子。夏天我的臉上被蚊子叮了一口起了個大皰,母親仍像兒時對孩子那樣,趕緊沾點唾液,抹在疙瘩上,并告訴我一會兒就好。我任憑她怎么折騰,都會接受,靜靜地享受著母愛。每次離開母親,母親總是趴在窗戶上目送到看不見為止,每次只要母親看到我回來,也總是將防盜門的鎖打開等我上樓。而每次回家我都不空手,哪怕是一袋爆米花,我像對待孩子那樣精心地呵護著母親,唯恐有什么閃失傷害了她、失去了她。我想這母子之情一定會超越時空傳遞給父親,告慰他在天之靈:母親生活得還好,請您放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