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九種食與飲食之法“食存五觀”
佛教的九種食
佛教認為食有長養(yǎng)、資益之義,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食的種類有九種:段食、觸食、思食、識食、禪悅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脫食。
所謂段食,分時間段嚙碎而食者。以香味觸三者為體,入腹變壞,資益諸根。此段食即指尋常之食物,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之所謂的飲食,如米、面、油、果蔬等。
所謂觸食,六識觸對可愛之境而生喜樂,以長養(yǎng)身心者。即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識,接觸外境所衍生的意識有長養(yǎng)身心之用。如黑白、軟硬、冷暖、好壞等感覺。
所謂思食,意識思好事而生樂,資益諸根者。即意識思想所欲之境,期望自己能夠向好處發(fā)展。如發(fā)生災難時,人若有堅強的生存意識,活下來的機會就會大一些。
所謂識食,地獄之眾生及無色界之有情等,以識資持命根者。依前三食之勢力,產生思想、語言、行為三業(yè)。以業(yè)而得果報,形成死后轉世輪回的力量,維持身命的連續(xù)流轉。
所謂禪悅食,修行之人得禪定之樂能養(yǎng)諸根者。即以禪法資其心神。而得禪悅,即能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yǎng)諸根,支持其命,故稱之為食。
所謂法喜食,修行之人聞法生歡喜,資慧命養(yǎng)身心者。聽經聞法,可以令人增加智能,打開心識,有益善根。
所謂愿食,修行之人發(fā)誓愿而持身,修萬行者。即修行之人發(fā)大愿,利益眾生,斷煩惱,證悟真理,以愿持身,常修清凈行。
所謂念食,修行之人常念出世之善根,而不忘以資益慧命者。即修行之人正念分明,憶持善法,信受奉行,心不顛倒妄想,不分別計較,不攀緣執(zhí)著,得以超越煩惱。
所謂解脫食,修行之人終得涅槃之樂而長養(yǎng)身心者。即修行之人解脫惡業(yè)的系縛,獲得究竟圓滿的解脫大自在。
這九種食中,前四種為世間食,后五種為出世間食!栋⒑洝分,佛告訴諸比丘:當其專念,舍除世間四種之食,求辦出世間之食,蓋令眾生但以世間之食,資養(yǎng)色身,不當貪著,須求出世間之法食,增長菩提慧命也。即佛認為世間食主要是用來活命的,只能增益身體,眾生不可貪圖其色香味等而心生貪執(zhí)。眾生真正應當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出世間食,因為它可以令我們的心靈得到升華。
- 上一篇:警惕三毒中的第一大毒——貪!
- 下一篇:佛說掃地的五種功德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什么叫隨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辦?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師父名字嗎?
- 低調做事,認真領會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著聽經嗎?
- 如斯的覺性
- 最早的居士是誰?
- [其他漢傳法師]怎么才能把現(xiàn)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漢傳法師]為什么做了這么多的供養(yǎng)卻沒有功德?
- [紅茶]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 [禪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會打電話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樹大方能遮陰
- [佛與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學常識]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佛源法師]投胎是個大問題,信愿堅固就不會走錯路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綠茶]金山翠芽屬于什么茶?鎮(zhèn)江金山翠芽的產地與特點
- [禪宗文化]禪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 [佛經故事]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佛與人生]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佛學常識]生理期和孕婦能去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