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正己化人

  正己化人

  正者。確不可易;。自然而然。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也。正己有許多功夫。化人有許多妙用。人能正己。未有不能正物者也。惟其正也。人皆敬之。人知敬處。即是其心化處。若于此化處。至誠微微感動。自然一撥便轉。一挑便現(xiàn)。無不順從矣。若以我之正。形人之不正。略一責備。彼必不甘受誨。而強爭曲直。不亦反摧絕其善心乎。此近日好善者之通病。每致著手太重。執(zhí)而不轉。所宜深戒。慎勿舍其田而蕓人之田也。王豹處于淇。而河西善謳。緜駒處于高唐。而齊右善歌。豈人人授之節(jié)奏。日日教以點拍哉。

  清貴容。仁貴斷。勿施小惠傷大體。毋借公道遂私情。處忙更當以閑。遇急更宜從緩。無事時莫忘防檢。有事時須要耐煩。勿以成心而蓄疑。休執(zhí)己見而拒諫。分數(shù)明。可以省事。毀譽忘?梢郧逍。正直可通于神明。忠信可行于蠻貊。人品至此。方可言正。

  正心而后可以正己正物。其心既正。萬物定矣。蓋聲色外感。枝疾也。妄情內發(fā)。本病也。學道者。當先治內以敵外。不可貪外以害內。則心正己立。未有萬物不從化者。蓋一心之根本壯實。自然萬物之枝葉榮茂。是以導物要在清心。正人必先正己也。

  宋浮山遠禪師曰。心為一身之主。萬行之本。心不妙悟。妄情自生。妄情既生。見理不明。是非謬亂。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此正心之法。

  后漢郭泰。字林宗。與河南尹李膺共濟。望者以為仙舟焉。朝廷屢辟不應。性尤知人。好獎借士類。多所成就。茅容避雨危坐。勸令就學。孟敏破甑不顧。泰以為有分決。亦勸之學。俱成名儒。拔申屠蟠于漆工。識庾乘于門卒。其余或出屠沽卒伍。因泰獎進成名者甚眾?W生左原。以犯法見斥。泰遇之途。勞之。曰。昔顏涿聚。梁甫之巨盜。段干木。晉大駔也。卒為齊魏忠賢。勿恚恨。責躬而已;蜃h泰不絕惡人。泰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左原正欲結客報仇。以泰教而止。賈淑。性險仄。為邑里患。泰喪母。受其吊。或怪之。泰曰。仲尼不絕互鄉(xiāng)。子原洗心向善矣。故吾與其進。淑聞。遂自改成善士。如史叔賓黃允等。俱有盛名。泰知其非真。以為必敗。后果然。黨禍作。知名之士。多被禍。而泰以隱惡揚善。獨免世網(wǎng)。卒。會葬千余人。共刻石立碑。蔡邕曰。吾碑銘多矣。獨郭有道無愧焉。

  宋司馬溫公。忠厚正直。名聞海內。其居洛也。風俗為之一變。莫不敦尚名節(jié)。羞談貨利。人人知畏廉恥。后生欲行一事。必相戒曰。無為不善?炙抉R端明所知。

  雍邱令劉矩。以禮義化民。凡訟者至。必和顏切訓曰。忿?扇獭9Q不可入。使歸更思。訟者感悟。輒各罷去。大化其俗。民德歸厚。夫聽理詞訟。本以為民。乃有任法太過。而又不知下情。往往堅持至死者。何如謙虛平恕之。為得情哉。

  后漢陳實在鄉(xiāng)里。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且曰。寧為刑罰所加。勿為陳君所短。嘗有盜止梁上。實起秉燭。呼子弟訓之曰。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也。盜驚。投地請罪。實徐曉知。贈絹二疋。令其自改。化及一縣。無復竊盜。

  武后篡唐。武承嗣三思。營求為太子。太后意未決。狄仁杰盡忠唐室。每從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大帝以二子托陛下。今乃移之他族。無乃不可乎。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永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因勸太后召還廬陵王。復立為太子;芏鵀樘啤:笠云秸率。封梁國公。

  五代時房景伯。為清河太守。母崔氏。通經(jīng)術。有明識。貝丘婦人。列其子以不孝。母曰。民未知禮義。何足深責。乃召其母。與之對榻而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觀景伯供饌。旬日。其子悔過求還。母曰。此雖面慚。其心未也。又留二十余日。其子叩頭流血。母涕泣乞還。后以孝聞。

  施佐施佑。兄弟俱為知州。致仕家居。田產參差。有唇齒之隙。親友不能處解。同邑溪亭嚴公。名鳳。素著孝友。事兄如父。周恤保愛。無所不至。偶與佑同舟。語及產事。公顰蹙謂曰。吾兄懦。吾正苦之。使得如令兄之力量。可以盡奪吾田。吾復何憂。因揮涕不已。佑惻然感悟。遂招溪亭。同至兄宅。且拜且泣。深自悔責。而佐亦涕泣慰解。各欲以田相讓。遂友愛終身。至今二姓皆蕃衍。人猶樂談其事。上三案。忠孝友悌。化人者也。其原只是自淑其身。而人遂感化若此。天性本善于此益見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