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佛土(佛教名詞)

\

佛土(佛教解釋)

  又作佛國、佛國土、佛界、佛剎。指佛所住之處,或佛教化之國土。即不僅指凈土,甚且凡夫居住之現(xiàn)實世界(穢土),以其為佛教化之世界,亦稱佛土。因此,自凈土之意義言,彌勒菩薩之兜率天、觀音菩薩之普陀洛伽山等,雖為凈土,但均非佛土。

佛土簡介

  在初期佛教,小乘說一切有部主張佛土意指釋迦佛陀誕生之娑婆世界而言,但其后佛身演變成真如之理體為法身,歷史性之佛陀為應(yīng)身、化身等。故因應(yīng)化身觀,而有真佛土、應(yīng)佛土(又作方便化身土)之說,并由報身說,產(chǎn)生報土思想。由于對佛身解釋之異,佛土遂有二種、三種、五種等說。

眾生

  三論宗吉藏之大乘玄論卷五謂,土有不凈、不凈凈、凈不凈、雜、凈等五種,此五土系依眾生之業(yè)而感受者,故稱眾生土;又因其為佛所教化之國土,故亦稱佛土。其中有凡夫與圣者共住之凡圣同居土、大乘與小乘之證悟者(阿羅漢、獨覺、大力菩薩)共住之大小同住土、僅菩薩住之獨菩薩居土、僅諸佛獨住之諸佛獨居土等四種。 天臺宗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無礙土(又作實報土)、常寂光土(又作寂光土)等四土說。其中,凡圣同居土即凡圣共住之國土,有凈穢之別,凈者如西方極樂世界等。方便有余土系修方便道之空觀與假觀,而斷除見惑與思惑(生于三界之因),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斷除無明惑,故更于界外受變易生死之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別教三十心之菩薩等所生之土。而修真實法之中觀,斷除無明之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以上之菩薩所生之土,即為實報土。寂光土即指成佛者所住之國土。

說法

  華嚴(yán)宗從相待之差別而言(別教一乘之立場),應(yīng)人類能知之機(jī)緣所說之世界(因分可說之土)為世界海;悟佛果者能知之真如世界(果分不可說之土)為國土界;全宇宙名為蓮華藏世界,乃十身具足之毗盧遮那如來所教化之國土。

  法相宗立法性土、受用土、變化土等三土。受用土復(fù)分為自受用土、他受用土,故亦立四土,而為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所依之土。其中,法性土乃以法界真如之理名為土,與身無別;自受用土為佛果無漏之第八識上所顯現(xiàn)之無漏純凈之佛土,乃除佛以外所無法測知者;他受用土,則為教化十地菩薩所變現(xiàn)之土;變化土為教化地前菩薩、二乘及凡夫所變現(xiàn)之土。

  真言宗以真言行者觀心所顯之境地,分為三階成就妙果(三品悉地),上品安住于密嚴(yán)佛國,中品安住于十方凈土,下品安住于諸天修羅宮,依次為法性身、報身、應(yīng)身份出之等流身之居所。即得三品悉地之人所感之土,其體不可得。若依于父母所生之身立即證得大覺位,則凡夫所見穢土之當(dāng)體即是密嚴(yán)佛國。

  凈土宗以阿彌陀佛有法、報、應(yīng)三身,故有法身土(又作法土)、報身土(又作報土)、應(yīng)身土(又作應(yīng)土)等三土。一般以阿彌陀佛之報身所居之報土為極樂凈土。日本凈土真宗謂此為真實報土,并立引導(dǎo)、教化眾生之方便化土。[成唯識論卷十、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維摩經(jīng)略疏卷一、法華經(jīng)玄義卷六下、卷七上、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末](參閱‘四土’1647)

心凈則佛土凈

  此圓頓教法門爾,即當(dāng)下即佛,當(dāng)下即菩提。壇經(jīng)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覺即佛陀。”就是這個道理。何者為迷?何者為覺?覺即離貪嗔癡慢疑。迷者即貪嗔癡慢疑。當(dāng)你遠(yuǎn)離此三毒即為凈也。心凈者一切皆為凈也。何哉?華嚴(yán)云:“一切唯心造。”世上的一切萬事萬物皆為識所變現(xiàn),非有其實體耶。法華經(jīng)所導(dǎo)者,眾生皆可成佛,眾生也必然成佛。何以故楞伽所導(dǎo)者,如來藏心。所言何者?如來藏于眾生心中,非來也,本在心中爾。法非源于外,亦是由此如來藏心所出,云娑婆若海(此云一切智海)也。然既有佛性,我等何不為佛耶?楞伽云:“佛凡一體,染迷凈悟”。即此意也。

  此何以修也?觀 萬法皆空,緣起乃生。生而幻化,非為實耶。凈土亦非為實乃是眾生清凈心所變。觀自性凈土。自性凈土即本性所生爾,非在內(nèi),非在外,亦非在內(nèi)外,亦非在非內(nèi)非外,一切皆流自自性。所謂念佛觀者亦是念自性彌陀爾,彌陀亦在自性之中,不內(nèi)求,不外求,不內(nèi)外求,亦不非內(nèi)非外求。觀凈土亦爾。此觀成已,自性彌陀乃生,即彌陀是我,我是彌陀爾,云唯佛一人居于凈土。汝已與彌陀同體,則汝子居于凈土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