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如本法師答:請問度眾生優(yōu)先呢?或者成佛優(yōu)先?如何是好!

  如本法師答:菩薩(梵語bodhisattva)在修行的過程中,每位行者其個性志向皆有不同,有偏獨善其身的,有偏兼善天下的,其心境不外乎三種性質(zhì):一、悲增菩薩。二、智增菩薩。三、悲智雙運菩薩。

  何謂悲增菩薩?就是行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悲天愍人,往往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置之度外,視六道眾生如己父母兄弟姊妹,度生之念熾盛。這種行為舉動是可敬可貴的,但有缺乏智慧之導(dǎo)引,為了救度六道四生沉淪于苦海,致使自己的修證有所耽誤,三毒煩惱(梵語klesa)未斷,生死未了,三界未出,菩提未證,因此仍然受生死之惑業(yè)所牽制,必然隨惑業(yè)投胎轉(zhuǎn)世,做個三界的苦命兒,六道的流浪漢,此輩之菩薩行者其動機志向,心行甘愿,無怨無悔,是名悲增菩薩。

  何謂智增菩薩?就是行者一發(fā)心修行,其智慧心遠勝過慈悲心,一股強而有力的出離心與厭離心,心心欲證得菩提,專注勇猛遠離三界束縛,其度生之念抱持隨緣態(tài)度,不易做到不請之友的關(guān)懷情,是名智增菩薩。

  何謂悲智雙運菩薩?就是行者發(fā)心修行自始至終,畢生稟持慈悲心與智慧心同時運作發(fā)揮其功用,不偏慈悲心不偏智慧心,如鳥二翼,兩者互為滋潤,有相得益彰之微妙度生,如此行不二法門,處處中道(梵語madhyamapratipad)妙行。約自己而言,可證成無上佛道,約眾生而言,可度化無盡六道四生,本著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中道妙行,名為悲智雙運菩薩。

  前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其走向往往偏于先度化眾生為優(yōu)先,但由于缺乏智慧導(dǎo)引,不能與中道法門相契,故易造成敗壞菩薩之危機,利弊于此也。

  中者智慧心重于慈悲心之菩薩,其志向往往會偏向自度自利,獨善其身之途徑,缺乏慈悲心之滋潤,有傾向二乘人的習(xí)性,非佛出世度生本懷。

  大智度論云:“悲愿不足而空智生,必墮聲聞(梵語sravaka)。”

  法華經(jīng)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dǎo)于眾生,說佛智慧故。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梵語paramarthasatya)。”

  節(jié)錄法華經(jīng)這段經(jīng)文,在印證如來示現(xiàn)世間度生,其根本動機意趣在于佛乘,而不在二乘或三乘,若能正見此一觀點,即不失佛法微妙大意。方不落于急證菩提,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之強烈對立。

  此輩智增菩薩行者,其動機與志向就易于為成佛而優(yōu)先了。

  后者是慈悲(梵語maitrya)與智慧(梵語jnana)融合運籌,行不二法門,證中道妙行為本,不偏不倚,如此邊學(xué)邊證邊度生,所學(xué)是為了度生為了證菩提而學(xué);為了要證菩提故須廣學(xué)正法,普遍度生;為了度生更須博學(xué)諸法,親證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三種菩薩行門風(fēng)范,顧名思義,各有其獨到的輕重緩急之異,若擇其法門而修證,理應(yīng)選得悲智雙運菩薩為盡未來際受持之法門也。若如此,諸佛贊嘆,菩薩歡喜,天龍八部護持。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云:“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xué)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梵語virya)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