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師答:佛法浩瀚如海,“三藏十二部經”如何解釋?

  如本法師答:三藏經藏(梵語sutrantapitaka)、律藏(梵語vinayapitaka)、論藏(梵語abhidharmapitaka)是也。經藏詮定學,律藏詮戒學,論藏詮慧學。

  十二部經也叫做十二分教,即把一切佛經的內容分為十二種類,叫做十二部經。何等為十二?

  一、長行:以散文直說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類長,故稱長行。

  二、重頌:既宣說于前,更以偈頌結之于后,有重宣之義,故名重頌。

  三、孤起:不依前面長行文的意義,單獨發(fā)起的偈頌。

  四 、因緣:述說見佛聞法,或佛說法教化的因緣。

  五、本事:是載佛說各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

  六、本生:是載佛說其自身過去世因緣的經文。

  七、未曾有:記佛現種種神力不思議事的經文。

  八、譬喻:佛說種種譬喻以令眾生容易開悟的經文。

  九、論議:指以法理論議問答的經文。

  十、無問自說:如阿彌陀經,系無人發(fā)問而佛自說的。

  十一、方廣:謂佛說方正廣大之真理的經文。

  十二、記別或授記:是記佛為菩薩或聲聞授成佛時名號的記別。

  此十二部中,只有長行,重頌,孤起頌是經文的格式,其余九種都是依照經文中所記的別事而立名,又小乘經中無自說,方等,授記三類,故僅有九部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