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也經(jīng)常引起誤解,我們看看六祖大師如何開示。
六祖開示智通禪師說:“三身者,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fā)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xué)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法報化三身,是我們修行總的目標(biāo),那么六祖大師如何來開示禪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內(nèi)涵呢?
“清凈法身,汝之性也。”我們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凈法身;“圓滿報身,汝之智也。”打開菩提自性,徹悟自性的智慧,即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利益眾生的菩薩行,一切身口意的運(yùn)作都是我們的化身。
那么本性與三身的關(guān)系呢?“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如果離開本性說三身,那么三身就沒有智,此時就談不上什么三身。
“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實(shí)有,也就是沒有遍計所執(zhí)自性,那么就證得了四智。對于報身無有自性可以這樣理解:報身有兩種,一個是他受用,一個是自受用。前面講的“圓滿報身,汝之智也”是自受用報身,是證悟法身的智慧;菩薩的色身,是他受用報身,不同的福德因緣,感得不同,與眾生的緣不同,眾生看到的也不一樣。千百億化身,指的是我們利益眾生的身口意三業(yè)的運(yùn)作。
能夠了知三身無有自性,就能夠打開法身所具備的四智菩提,所以叫“自性具三身,發(fā)明成四智”。禪宗所成就的三身,是自性三身。直接發(fā)明自性,然后打開四智。諸佛所具有的四智,就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它對應(yīng)我們凡夫的八識。以肉身直入佛智,這叫“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這是禪宗頓悟成佛的法門。
對于四智的內(nèi)涵,六祖大師接下來又開示說:“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但用名言無實(shí)性,若于轉(zhuǎn)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大圓鏡智是指我們清凈的本心;“平等性智心無病”,這時第七末那識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了,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我執(zhí);那么妙觀察智呢?第六意識轉(zhuǎn)變?yōu)槊钣^察智,它清凈無染,觀察一切事物沒有執(zhí)取,見一切法而不起分別想;前五識則轉(zhuǎn)變?yōu)槌伤髦牵@是利益眾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開大圓鏡智,“在千人萬人中,不背一人,不向一人”,這才能稱為禪師。
摘自文章:《六祖壇經(jīng)》中的修行智慧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趙州生活禪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yùn)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從諗禪師《魚鼓頌》解讀,修道學(xué)禪也在于緣起性空
- 云門宗祖庭是何寺,在哪里?云門宗祖庭云門寺介紹
- 白居易《僧院花》解讀,這是一首極饒意趣的禪詩
- 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禪門喝叫
- 你的心是滿的還是空的?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黑茶]如何沖泡黑茶小袋茶?
- [禪宗思想]從諗禪師《魚鼓頌》解讀,修道學(xué)禪也在于緣起性空
- [哲理故事]大智若愚為圣賢,寬以待人是智者
- [生活故事]最尊貴的客人
- [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說佛陀是不可描繪的,但佛七為什么要觀想?
- [佛與人生]怎么轉(zhuǎn)煩惱?
- [入門須知]無常與無我的觀點(diǎn)與意義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佛與人生]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學(xué)常識]佛教常用動物形象譬喻點(diǎn)明佛法
- [哲理故事]反穿襪子真實(shí)心
- [生活故事]婚姻幸福的秘訣
- [凈土論著]凈土宗所依據(jù)的經(jīng)論有哪些?
- [禪宗公案]這是什么禪義?
- [黃茶]君山銀針是一種什么茶?君山銀針的簡介
- [人物故事]不生病的人
- [佛教法器]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