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住生心是般若法門修行的精要

濟群法師:無住生心是般若法門修行的精要

  禪宗的六祖惠能,從聽聞《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無住生心,是般若法門修行的精要。

  無住是相對住著而言。世間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執(zhí)著。他們總是處在不斷執(zhí)著狀態(tài)中,如執(zhí)著身體、執(zhí)著服裝、執(zhí)著家庭、執(zhí)著名譽、執(zhí)著飲食、執(zhí)著用具、執(zhí)著財富、執(zhí)著地位、執(zhí)著友誼等等。由于對六塵境界的執(zhí)著,使六根在緣六塵境界時,六識蒙塵勞的染污,以至我們原本清凈的自心,失去清凈。

  執(zhí)使我們內心失去獨立。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們,為了生存的快樂,就要不停地去接獨外境。這里我們不妨對一個世俗人,關于他的一天生活來個透視:他從早上起床開始鍛煉,吃飯,上班,下班,吃飯,教育孩子,看電視,聊天,玩電子游戲,搓麻將,睡眠等等。

  可以這么說吧,一般的世間人,只要他還有感覺,身體或者精神總是很難平息下來。由于長期以來對外境的攀緣,使得漸漸對外境產生依賴,而內心不知不覺中也就失去了獨立。惟有在外境的刺激下,內心才會平衡,才能充實。

  執(zhí)著于外境使我們迷失了自已。世間上的人,一天到晚關心的是什么?關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東西,那就是怎么樣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樂,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頭不停地追逐美味,身體不停地追逐好觸。

  他們很少能夠去考察生命的內在,只知道隨著欲望而奔忙。由于一味執(zhí)著外境,結果迷失了自己。因此現代人盡管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物質環(huán)境中,依然感到空虛、失落、無聊、孤獨。這都是因為迷失了自己的緣故。

  執(zhí)著使我們產生內心的不安。經常聽到許多人說:活得很累。又說這種累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精神的負擔。是啊!平常人只知道身體不能負擔太重的勞動,卻不知道無形的精神,也不能負擔太重。那精神的負擔是來自于什么呢?是執(zhí)著。

  我看鏡子,它之所以能夠清晰地照一切影像,而不留痕跡,為什么?因為它不執(zhí)著。我們的內心具有鏡子的功用,但又不像鏡子。當我們的心在緣境界時,總喜歡對順境進行執(zhí)著,因為執(zhí)著的關系,在思維上就留下負擔,執(zhí)著越強,負擔就越重。

  這就使得我們產生很累的感覺;又因為執(zhí)著的關系,外境的變化,隨時都會引起我們內心的不安。所以,你別看許多人表面很神氣,但內心里總有許多東西在困擾著他,始終活得不安寧。

  《金剛經》的修行,就是叫我們不執(zhí)著。當然要做到不住,先要有般若正觀的基礎,認識到世間的緣起、無自性、空、幻化有。因為我們對諸法有了如實的觀察,自然就不容易被世間的假相所迷惑。

  因而本經告訴我們:在度生時,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能廣度無量眾生;布施時,要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才能成就無限布施;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住色身相,才能成就勝義發(fā)心;見如來時,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住色身相,才能見如來真身。

  修福德時,明了福德者,即非福德,不住福德相,方能成就無量福德;菩薩壯嚴國土,不住壯嚴國土相等。經曰:“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又曰:“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不住相的修行,能夠消除我們心靈上的負擔,能夠使我們擁有一顆獨立的心,能夠使我們減少無謂的妄念,能夠使我們解脫煩惱,能夠使我們通達宇宙人生的真實。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