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羯臘摩經(jīng)》是從來沒有提到小孩應(yīng)該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不應(yīng)該聽從任何人。此經(jīng)意指小孩,以及任何其他人,應(yīng)該在了解某事真正的意義,以及實踐可得的利益后,才予以聽從或相信。”

  有人說這十個標準有時很尷尬!它會使人懷疑一切,什么都不可輕易地相信,對于小孩子怎么辦?其實我們也是小孩子!它不是告訴我們不要相信,而是告訴我們要理智地去相信!

  這十個標準,并沒有告訴我們,所有的人都不要相信,不應(yīng)該聽從任何人的指導;只是告訴我們,應(yīng)該了解某件事的真實意義,而且去感受、實踐一下,在我們受益了之后才相信,不是說不讓我們相信!在我們初步相信之后,去感受,感受之后我們才會徹底地相信!可以經(jīng)過實踐、探討,然后我知道這件事確實有意義,那就可以相信!為什么不可以呢?如果我們沒有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那肯定會盲目!

  我們今天說:“佛法好啊!”請問:“好在哪里?”“不知道。”“不知道,你學佛干什么?”“哎呀,我呆著沒意思……”呆著沒意思來學佛,那還不如去打麻將看電視,那不是更熱鬧嗎?何苦的哪!這里邊有很多規(guī)矩、很多約束;更何況如果我們心性不定,那么感覺到的可能是一種束縛:“學佛之后,什么都不敢干了,原來很自由,現(xiàn)在不自由了!”如果一個人確實有信仰,將會在暫時的不自由中,改變思想、行為,乃至人生的歸宿,從而慢慢地快樂,甚至于更快樂!是一種真正的沒有后遺癥的自由!

  “當一個老師教導某事時候,讓小孩了解教導背后的意義,將使小孩不再頑固不信。”

  我們讓一個小孩子去做某事,只有告訴他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他才真正愿意去做!也只有這樣的情形,才會使小孩不再頑固,不再對立!當然,古人運用愚民政策,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以愚黔首”,就是對待老百姓,只可以告訴他去做,而不可以告訴他為什么這樣做?如果告訴他為什么這樣做,他就不干了……

  但是,對待小孩子,對待現(xiàn)代的人們來講,我覺得那就是一種短視、近視!真正地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必須告訴人們?yōu)槭裁匆@樣做?就像我們今天學佛,一定要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佛?你說:“我就啥也不因為就來學佛來了!”請你打住!告訴你,這樣的人,就像我剛才說的,大腦沒了,如果他大腦沒了!那你說他的信仰有理性嗎?

  對照一下,我們不也是一樣嗎?我們其實不就是小孩子嗎?在佛陀面前,我們是佛子,其實就是孩子!我們其實就應(yīng)該知道,為什么要選擇它?選擇它有什么意義?我能聽懂嗎?同我有關(guān)系嗎?能夠解決我的問題嗎?凡此種種,能夠有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然后你才心甘情愿地去做!否則你就是盲目的!容易被人忽悠了!

  原標題:只有告訴他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他才真正愿意去做——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jié)選

  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點一盞明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