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懺悔業(yè)障? 五 懺悔是對治業(yè)障的最好辦法
從佛菩薩和祖師形容的業(yè)障來看真是太可怕了,真是無邊無際和大海一樣,形成業(yè)障海。那我們是不是就沒法活了。不是的!佛菩薩告訴我們用懺悔這個修行的方法來對付這個無邊無際和大海一樣多的業(yè)障!三昧海經》中佛為父親凈飯王講述了一個公案:在久遠的過去,有四位比丘犯了重戒,心中感到很羞恥,心神恍惚,無根據無怙,于道中行走,忽然聽到空中說:"你們雖然犯了戒不要認為就沒救了?胀跞鐏黼m般涅槃,佛像還在,應該到佛塔中,觀佛像眉間白毫。"比丘們聽到此話,如將死而遇神醫(yī)令服用靈丹,感激淚流。感慨地說:“佛像尚有如此威力,何況親見佛的尊容呢?”爾時全身倒地如大山摧崩。他們就是現(xiàn)在已在四方成等正覺的四位佛陀:即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王佛。所謂"彌天大罪,擋不住一個懺字"確實此言不虛。
祖師大德則告訴我們過去了的事情我們就不要去后悔,我們要無怨地面對現(xiàn)在現(xiàn)前的業(yè)障,怎么無怨去面對,那就是用善法去面對,就是懺悔!你看菩薩是怎么說的:我今悉以清凈三業(yè),遍于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后不復造,恒住凈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
此時的我們如即將被洪水淹沒的人,忽然伸手抓住了救命的繩索,自然心中又驚又喜,牢牢抓住登上岸來,絕不會疏忽大意隨波逐流。又如犯下死罪的囚犯,即將臨刑,愁憂恐怖無法言喻,此時忽然聽到特赦令,定會悲喜交集,感激國王再生之恩,誓當以死相報。同樣現(xiàn)在我們被惡業(yè)煩惱的洪水沖漂,即將墮落三惡趣海底。地獄的一切刑具業(yè)已準備妥當,牛頭馬面日夜相伴不離,時時刻刻伺機下手,此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但忽然抓住懺悔的救命法門,聽到無上大悲法王發(fā)出的特赦令,業(yè)海無邊懺悔是岸,自然不勝感恩戴德,誓愿求哀懺悔。
佛在經中說他的弟子中有兩種勇士:一者即善護身口意,嚴持諸律儀,戒珠潔凈無瑕。二者,雖偶然失去正念,致使犯戒造惡,但馬上追悔勇于發(fā)露懺悔,如法還凈。犯錯造惡雖然不好,但因造小惡業(yè)而生大恐怖,勇猛懺悔、洗心革面、改往修來的人如火中蓮花,確實讓人佩服。懺悔能培植很大的福報。
《高僧傳》中記載曇策大師嚴凈道場,專修懺悔,見到七佛現(xiàn)身對他授記說:"汝罪已滅,于賢劫中成佛號普明如來。"南岳慧思禪師修"方等懺",夢見四十九位印度圣僧叫他重新受戒,之后更加精進苦修,能徹見三生之事,剛一靠墻頓然開悟。智者大師在大蘇山修"法華懺儀",證得旋陀羅尼,辯才無礙,成就無量功德。還有古德精勤懺悔,相繼感得地藏、文殊、彌勒現(xiàn)前安慰并授予清凈的菩薩戒。所以我們受大小戒律之前都修懺悔,身心清凈才能得到圓滿戒體。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