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揚佛教──為和平而團結

  發(fā)揚佛教──為和平而團結

  時間:公元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廿三日

  地點:美國西來寺

  對象:法師、專家學者

  一.如何和平

  (一)以無我觀致力和平

  (二)以慈悲行實踐和平

  (三)以尊重心謀求和平

  (四)以平等心進取和平

  二.如何團結

  (一)容納異己才能團結

  (二)分工合作才能團結

  (三)充實力量才能團結

  (四)犧牲奉獻才能團結

  各位貴賓、各位專家學者: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和平的愿望,人人都有權利要求過安定、福樂、沒有戰(zhàn)爭恐懼的生活,因而環(huán)保、禁核、限武的呼吁,原子能用于和平乃至和平祈禱的種種行為,但這些并未能有效而具體地達到和平的目的,因為“和平”并不光意味著沒有戰(zhàn)爭或戰(zhàn)爭停止,而是要求永久的安寧。經云:“內有不平不和之心因,外有不和不平之事緣,彼此互相影響,世界才永無寧日!惫手恢亟说韧庠诖胧,而不重內心之凈化,皆非真正的和平。

  和平,非一人之力可成;和平,乃集多人團結之力。本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以此為主題,實含有深遠之意義,今以數點微見,就教各位方家。

  一.如何和平

  (一)以無我觀致力和平

  《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鄙w“我”為紛爭之源。因“我”而自私,因“我”而執(zhí)著,因“我”而愛染,因“我”而紛爭。“我”之一念,令人永不安寧!法華經》譬喻品說:“我見太重之人,喻如餓鬼。”故欲求世界之和平,必須無我;無我才能大公,大公才能和平。

  佛陀開示比丘云:“衣服不慎撕破,內心會懊喪;樹葉在身旁掉落,內心毫不介意。實因衣服有我執(zhí)而起愛染,樹葉與己無關不起愛染故也!

  為了喚起世人舍此執(zhí)染之錯見,佛陀說法時,即以“緣起無我”之正見,糾正眾生以自我為中心之謬見,進而以無我之實踐利益眾生,以無我之精神處事待人。因為無我,則無對待;因為無我,則無顛倒。故“無我”所招致之和平,乃根本之和平。

  (二)以慈悲行實踐和平

  慈悲是佛法之根本,《法句經》云:“眾生皆畏死,無不懼刀杖,以己度他情,勿殺勿行杖!蔽崛巳裟鼙舜艘孜,若能視眾生如己,則實踐慈悲不難。

  中國南北朝時,佛圖澄為救度被殘害之無辜百姓,以慈悲化度視人命如草芥之石勒、石虎,普救天下蒼生,即膾炙人口之一例。一切法若無慈悲,皆為魔法;一切法若有慈悲,則皆佛法。

  吾人如有此共識,當見他人痛苦時,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當見不歡時,即能以慈心施予安樂!涅槃經》云:“慈息貪欲,悲止瞋!薄H巳四芤源缺啻,則一切眾生皆得福樂。果能如此,則世界才能和平。

  (三)以尊重心謀求和平

  人人都喜歡被人尊重,郤容易忽略去尊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則。“佛法在恭敬中求”是學道的基本要件。每一個人生存的空間都有其發(fā)揮一己之長的地方,就如眉毛在人的顏面上,與眼睛、鼻孔比起來,似乎沒有什么具體的功用,但微妙處就在少不了它,否則人的顏面就不像個人。中國的古人一直主張:君子不為苛察,要敬人、愛人;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要揚人之善,勿訐人之惡。

  五指互相尊重,才能團結一個拳頭,一個拳頭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謀求和平。

  中國戰(zhàn)國時代為人稱頌的“將相和”故事,即藺相如尊重廉頗,并得到廉頗尊重之回報,趙國文武大臣得以和平相處,使趙國能避免強鄰的侵擾,迄今仍為化戾氣為祥和之范例。

  佛教的信仰,念佛拜佛,都建立在尊重上。沒有尊重,彼此猜忌,彼此賤視,焉能和平相處?信徒尊重三寶,佛教才能和平有序。沒有尊重的和平,不能持久;欲圖持久之和平,必須建立尊重之心。佛門大眾若能互重互敬,團結一致,則祈愿世界和平當非難事。

  (四)以平等心進取和平

  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初成道時,即宣告曰:“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贝艘簧鹌降戎,實為萬億眾生得救之明燈。

  佛陀成立僧團,標舉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經濟、語言、身行、心意為民主平等的原則。佛陀常說:“我不攝受眾,我亦是僧數!狈鹜映橛胁”惹鹣礈煲侣,給失明弟子穿針縫衣,向初學比丘懺摩,佛陀以平等心與僧團大眾相處,實踐平等心,從未以統(tǒng)治者自居。

  《雜阿含經》里的四不可經,也說明平等的原則。佛陀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男女皆能為僧”、“四姓皆可出家”、“不輕后學”等主張,處處都樹立了佛法的和樂、平實、平等的風范。

  吾人要見世界和平,必先呼吁普世之人建立平等心,大國小國平等相處,各種族平等相處,唯有平等心才能進取和平也。

  二.如何團結

  要和平,必須團結。團結之口號,人人會喊,但付之行動,實非易事。因為人人要別人和我團結,自己郤不肯與人團結。不團結,一盤散沙,沒有力量,怎能和平?試申述團結之道如下:

  (一)容納異己才能團結

  人性之弱點有順我者生、逆我者死之病。因為不能容納異己,所以難以團結。語云有容乃大,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揀細流。不能容納他人不同之思想、言論、風格,怎么團結?

  中國歷史上,齊桓公能用敵方的管仲,故能稱霸中原,而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譽;唐太宗之所以能稱為明君,不僅因他團結敵對之人,更能用不同政見之賢臣,故有大唐盛世,迄今華埠之唐人街所以念念不忘也。當初布什和雷根競選總統(tǒng)提名,不幸落敗,雷根羅致為副手,彼此兼容,故彼此皆能成為一代之雄。聯(lián)合國大廈矗立于美國土地之上,設若美國不容異己,何能有此組織?美國能容世界上不同之種族,故美國能成其大。

  佛教乃世界上最無排他性之宗教。佛陀組織教團,“四姓出家,同為釋民”;剎帝利之王子,首陀羅之賤民,佛陀同樣看待。拜火教的大迦葉,好玄論的迦旃延,佛陀皆能攝受為僧團中的中堅。因為佛陀容納異己,故十大弟子各有專長,才有千二百五十人皆能得道之美談!叭f花齊放,百鳥爭鳴”,人類真能做到,必能成為美好人間,“容納異己,羅致十方”,大家有此心胸,必能發(fā)揮團結力量。

  (二)分工合作才能團結

  人之身體,眼耳鼻舌,各司其職,如眼看耳聽等,分工合作使人體發(fā)揮其功能,F代社會科技學術,亦重集體創(chuàng)作分工合作,如建筑之分工,如管理之分層,越分越精,越分越細。凡一事業(yè),無不集多數人之努力以完成,所謂分工合作,正體現團結精神。

  佛教傳播兩千余年,因其教義適應各種人士根機之需要,故分有南北傳部派之不同,顯教與密教各家之差異,此本很好之現象,惜兩千多年來,佛教前輩只知分工,不知合作,形成互相排斥,互相非難,同為如來一代時教,禪與凈之不容、南北傳之法執(zhí)、僧俗之異見、顯密之分界,使佛門不能團結,各方多事。若效法六根之分工,團結為一身,如百川流入大海,沛然莫之能御。

  經云:“有因有緣世間集,無因無緣世間滅!笔篱g乃眾緣和合之世間,如水與土,平常物也,但將二者合制為佛陀圣像,則尊重無比,此亦和合為貴之明證。

  眼前乃一多元交流溝通之時代,凡一切學術、思想、主義、宗教等,盡管不同,但能互相融和,相互合作,即能實現團結、實現和平。

  (三)充實力量才能團結

  所謂團結,沒有力量即不能團結。昔年梵蒂崗呼吁世界和平,即有譏嘲者問說:“教宗有多少軍備?”當然軍備不是唯一力量,但充實力量為團結之資本,殊無疑義。

  佛陀住世時,中印度摩竭陀國為一新國家,正擬攻打毘舍離城之時,求教佛陀致勝之道,佛陀闡釋治國七法不危之道,治國七法,即為充實力量,即為團結一致,有團結力量,方能謀取和平。

  中國儒家有“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思想,佛教亦有自覺自立自強之主張。佛教之參禪念佛持咒之修行,皆為充實力量以抗拒煩惱憂苦。《八大人覺經》云:“菩薩常念廣修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蔽岬确鸾掏,有以智慧充實自我力量,有以信心充實自我力量,有以慈悲充實自我力量,有以愿力充實自我力量。有力量自能團結,有團結才能和平。

  (四)犧牲奉獻才能團結

  今世之人,人與人曰要團結,團體與團體曰要團結,國與國間曰要團結。其實彼此間唯利是圖,鉤心斗角,能團結者幾?團結之道,首賴犧牲奉獻。

  佛陀因地修行時,割肉餵鷹,舍身飼虎,如此犧牲,才能贏得眾生尊敬,有尊敬才易于和諧團結。

  今人為一己之利,爭得對簿公庭,六親不認;為一己之見,爭得惡顏相向,視如冤仇。一句話不順耳,終身懷恨;一名稱不能改,萬般皆苦。如此執(zhí)著,如此計較,些許犧牲不愿,一點奉獻不甘,欺凌壓迫顯示權力、攻訐傷害表現威風,如此行徑,只有招來怨恨與報復,怎么團結?不能團結,又焉能和平?

  團結必須和諧,和諧必須團結。團結必能和平,和平必能團結。

  當此天下擾擾暴力頻頻之際,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揭櫫“為和平而團結”之義,相信我佛大度包容萬法平等之精神,必能逐漸為世人認同,創(chuàng)造一圓融和諧之大千世界。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主題演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