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揚佛教──為和平而團結
發(fā)揚佛教──為和平而團結
時間:公元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廿三日
地點:美國西來寺
對象:法師、專家學者
一.如何和平
(一)以無我觀致力和平
(二)以慈悲行實踐和平
(三)以尊重心謀求和平
(四)以平等心進取和平
二.如何團結
(一)容納異己才能團結
(二)分工合作才能團結
(三)充實力量才能團結
(四)犧牲奉獻才能團結
各位貴賓、各位專家學者: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和平的愿望,人人都有權利要求過安定、福樂、沒有戰(zhàn)爭恐懼的生活,因而環(huán)保、禁核、限武的呼吁,原子能用于和平乃至和平祈禱的種種行為,但這些并未能有效而具體地達到和平的目的,因為“和平”并不光意味著沒有戰(zhàn)爭或戰(zhàn)爭停止,而是要求永久的安寧。經云:“內有不平不和之心因,外有不和不平之事緣,彼此互相影響,世界才永無寧日!惫手恢亟说韧庠诖胧,而不重內心之凈化,皆非真正的和平。
和平,非一人之力可成;和平,乃集多人團結之力。本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以此為主題,實含有深遠之意義,今以數點微見,就教各位方家。
一.如何和平
(一)以無我觀致力和平
《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鄙w“我”為紛爭之源。因“我”而自私,因“我”而執(zhí)著,因“我”而愛染,因“我”而紛爭。“我”之一念,令人永不安寧!法華經》譬喻品說:“我見太重之人,喻如餓鬼。”故欲求世界之和平,必須無我;無我才能大公,大公才能和平。
佛陀開示比丘云:“衣服不慎撕破,內心會懊喪;樹葉在身旁掉落,內心毫不介意。實因衣服有我執(zhí)而起愛染,樹葉與己無關不起愛染故也!
為了喚起世人舍此執(zhí)染之錯見,佛陀說法時,即以“緣起無我”之正見,糾正眾生以自我為中心之謬見,進而以無我之實踐利益眾生,以無我之精神處事待人。因為無我,則無對待;因為無我,則無顛倒。故“無我”所招致之和平,乃根本之和平。
(二)以慈悲行實踐和平
慈悲是佛法之根本,《法句經》云:“眾生皆畏死,無不懼刀杖,以己度他情,勿殺勿行杖!蔽崛巳裟鼙舜艘孜,若能視眾生如己,則實踐慈悲不難。
中國南北朝時,佛圖澄為救度被殘害之無辜百姓,以慈悲化度視人命如草芥之石勒、石虎,普救天下蒼生,即膾炙人口之一例。一切法若無慈悲,皆為魔法;一切法若有慈悲,則皆佛法。
吾人如有此共識,當見他人痛苦時,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當見不歡時,即能以慈心施予安樂!涅槃經》云:“慈息貪欲,悲止瞋!薄H巳四芤源缺啻,則一切眾生皆得福樂。果能如此,則世界才能和平。
(三)以尊重心謀求和平
人人都喜歡被人尊重,郤容易忽略去尊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則。“佛法在恭敬中求”是學道的基本要件。每一個人生存的空間都有其發(fā)揮一己之長的地方,就如眉毛在人的顏面上,與眼睛、鼻孔比起來,似乎沒有什么具體的功用,但微妙處就在少不了它,否則人的顏面就不像個人。中國的古人一直主張:君子不為苛察,要敬人、愛人;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要揚人之善,勿訐人之惡。
五指互相尊重,才能團結一個拳頭,一個拳頭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謀求和平。
中國戰(zhàn)國時代為人稱頌的“將相和”故事,即藺相如尊重廉頗,并得到廉頗尊重之回報,趙國文武大臣得以和平相處,使趙國能避免強鄰的侵擾,迄今仍為化戾氣為祥和之范例。
佛教的信仰,念佛拜佛,都建立在尊重上。沒有尊重,彼此猜忌,彼此賤視,焉能和平相處?信徒尊重三寶,佛教才能和平有序。沒有尊重的和平,不能持久;欲圖持久之和平,必須建立尊重之心。佛門大眾若能互重互敬,團結一致,則祈愿世界和平當非難事。
(四)以平等心進取和平
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初成道時,即宣告曰:“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贝艘簧鹌降戎,實為萬億眾生得救之明燈。
佛陀成立僧團,標舉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經濟、語言、身行、心意為民主平等的原則。佛陀常說:“我不攝受眾,我亦是僧數!狈鹜映橛胁”惹鹣礈煲侣,給失明弟子穿針縫衣,向初學比丘懺摩,佛陀以平等心與僧團大眾相處,實踐平等心,從未以統(tǒng)治者自居。
《雜阿含經》里的四不可經,也說明平等的原則。佛陀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男女皆能為僧”、“四姓皆可出家”、“不輕后學”等主張,處處都樹立了佛法的和樂、平實、平等的風范。
吾人要見世界和平,必先呼吁普世之人建立平等心,大國小國平等相處,各種族平等相處,唯有平等心才能進取和平也。
二.如何團結
要和平,必須團結。團結之口號,人人會喊,但付之行動,實非易事。因為人人要別人和我團結,自己郤不肯與人團結。不團結,一盤散沙,沒有力量,怎能和平?試申述團結之道如下:
(一)容納異己才能團結
人性之弱點有順我者生、逆我者死之病。因為不能容納異己,所以難以團結。語云有容乃大,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揀細流。不能容納他人不同之思想、言論、風格,怎么團結?
中國歷史上,齊桓公能用敵方的管仲,故能稱霸中原,而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譽;唐太宗之所以能稱為明君,不僅因他團結敵對之人,更能用不同政見之賢臣,故有大唐盛世,迄今華埠之唐人街所以念念不忘也。當初布什和雷根競選總統(tǒng)提名,不幸落敗,雷根羅致為副手,彼此兼容,故彼此皆能成為一代之雄。聯(lián)合國大廈矗立于美國土地之上,設若美國不容異己,何能有此組織?美國能容世界上不同之種族,故美國能成其大。
佛教乃世界上最無排他性之宗教。佛陀組織教團,“四姓出家,同為釋民”;剎帝利之王子,首陀羅之賤民,佛陀同樣看待。拜火教的大迦葉,好玄論的迦旃延,佛陀皆能攝受為僧團中的中堅。因為佛陀容納異己,故十大弟子各有專長,才有千二百五十人皆能得道之美談!叭f花齊放,百鳥爭鳴”,人類真能做到,必能成為美好人間,“容納異己,羅致十方”,大家有此心胸,必能發(fā)揮團結力量。
(二)分工合作才能團結
人之身體,眼耳鼻舌,各司其職,如眼看耳聽等,分工合作使人體發(fā)揮其功能,F代社會科技學術,亦重集體創(chuàng)作分工合作,如建筑之分工,如管理之分層,越分越精,越分越細。凡一事業(yè),無不集多數人之努力以完成,所謂分工合作,正體現團結精神。
佛教傳播兩千余年,因其教義適應各種人士根機之需要,故分有南北傳部派之不同,顯教與密教各家之差異,此本很好之現象,惜兩千多年來,佛教前輩只知分工,不知合作,形成互相排斥,互相非難,同為如來一代時教,禪與凈之不容、南北傳之法執(zhí)、僧俗之異見、顯密之分界,使佛門不能團結,各方多事。若效法六根之分工,團結為一身,如百川流入大海,沛然莫之能御。
經云:“有因有緣世間集,無因無緣世間滅!笔篱g乃眾緣和合之世間,如水與土,平常物也,但將二者合制為佛陀圣像,則尊重無比,此亦和合為貴之明證。
眼前乃一多元交流溝通之時代,凡一切學術、思想、主義、宗教等,盡管不同,但能互相融和,相互合作,即能實現團結、實現和平。
(三)充實力量才能團結
所謂團結,沒有力量即不能團結。昔年梵蒂崗呼吁世界和平,即有譏嘲者問說:“教宗有多少軍備?”當然軍備不是唯一力量,但充實力量為團結之資本,殊無疑義。
佛陀住世時,中印度摩竭陀國為一新國家,正擬攻打毘舍離城之時,求教佛陀致勝之道,佛陀闡釋治國七法不危之道,治國七法,即為充實力量,即為團結一致,有團結力量,方能謀取和平。
中國儒家有“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思想,佛教亦有自覺自立自強之主張。佛教之參禪念佛持咒之修行,皆為充實力量以抗拒煩惱憂苦。《八大人覺經》云:“菩薩常念廣修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蔽岬确鸾掏,有以智慧充實自我力量,有以信心充實自我力量,有以慈悲充實自我力量,有以愿力充實自我力量。有力量自能團結,有團結才能和平。
(四)犧牲奉獻才能團結
今世之人,人與人曰要團結,團體與團體曰要團結,國與國間曰要團結。其實彼此間唯利是圖,鉤心斗角,能團結者幾?團結之道,首賴犧牲奉獻。
佛陀因地修行時,割肉餵鷹,舍身飼虎,如此犧牲,才能贏得眾生尊敬,有尊敬才易于和諧團結。
今人為一己之利,爭得對簿公庭,六親不認;為一己之見,爭得惡顏相向,視如冤仇。一句話不順耳,終身懷恨;一名稱不能改,萬般皆苦。如此執(zhí)著,如此計較,些許犧牲不愿,一點奉獻不甘,欺凌壓迫顯示權力、攻訐傷害表現威風,如此行徑,只有招來怨恨與報復,怎么團結?不能團結,又焉能和平?
團結必須和諧,和諧必須團結。團結必能和平,和平必能團結。
當此天下擾擾暴力頻頻之際,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揭櫫“為和平而團結”之義,相信我佛大度包容萬法平等之精神,必能逐漸為世人認同,創(chuàng)造一圓融和諧之大千世界。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主題演說)
- 上一篇:要有向困難挑戰(zhàn)的勇氣
- 下一篇:給世界佛教青年的建言
- 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的解釋
-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的解釋
- 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
- 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的解釋
- 天地銷歸何處去,微塵幻現奈他何的解釋
-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的解釋
-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解釋
- 性定伏魔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的解釋
- 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的解釋
- 夢里堆藏總是金,一場富貴喜難禁的解釋
- 人來謗我我何當?且忍三分也無妨的解釋
- 生死河邊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釋
-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的解釋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釋
-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的解釋
-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閑的解釋
-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意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