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
因果者,世出世間圣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quán)也。以若不提倡因果,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唯大賢方能守分遵道,其他則孰不愿任心肆意,以取快于一生乎。以既無前因后果,則一死永滅,堯桀同歸于盡,又何必無繩自縛,拘拘然循禮守分,以致諸凡皆不自在乎。
儒教經(jīng)史中,因果事理,不勝其多。惜后儒不深體察,徒見佛經(jīng)詳說因果,遂欲與佛宗旨各別,反指佛說為妄。而不知其悖圣道而滅天理,喪治本而起亂機。疑誤后人,埋沒道體,皆由此言以基之也,可不哀哉。
有清以來,博學多聞者,江慎修先生為第一,次則紀文達公,又其次則袁氏子才。江乃窮理盡性之隱君子,雖未研究佛學,其于佛法亦不辟駁。而且深信因果報應,故于護生殺生各報,悉記錄之,以期啟善念而息殺機,可以知其居心矣。袁子才,初則辟佛,及中年以后,閱歷日深,遂于佛法生真信心。但以狂妄自大,懶惰懈怠,不肯親近高人,息心研究。雖于佛法感應事跡,悉皆記錄,其所論說,難悉恰當。紀文達公,自幼至老,篤信因果。凡所見聞因果事跡,悉為記錄,敘述詳明,文筆順暢。由其絕未研究佛法,每欲暢談深理,或致有乖實義。佛言,世智辯聰,難以入道。以江,紀,袁三公之博達,尚不知佛法即自己心法,專精研究而親證之,豈不大可惜哉。使彼稍分余暇,略為研究,能不大發(fā)菩提心,專精致力,宏揚大法,以期自他同出苦輪,同成覺道。又何至唯以記錄因果事跡,僅為世人開一向善之路而已。然只此記錄,殊有大益。以故陳荻洲居士,于閱微草堂筆記,摘錄百篇,擬排印以普遍流通,以為世之不知因果者作一殷鑒。
夫因果者,猶形聲與影響耳。未有有形而無影,有聲而無響者。故書曰,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彼高談闊論,謂因果為虛幻者,何異執(zhí)母決不能生子,子決非母所生乎。世有此人,人必目為癡癲。獨怪儒者讀圣賢書,不以圣賢言論為準,不以古今事實為準,而以己之偏執(zhí)謬見為準。一人倡之,眾人和之,盲引盲眾,相牽入火。故致世道人心,日趨日下,以致廢經(jīng)廢倫,廢孝免恥,爭城爭地,互相殘殺。而猶囂囂自得,謂為吾務歸還大道,不效彼從前迂腐輩,處處拘執(zhí)束縛,令人一生不能隨意所行,各得自在也。今而后吾輩同享自由之幸福,意之所至,皆可為之。世何幸而得吾輩之改革,人何幸而為吾輩之儕侶乎。若此邪說,皆彼排斥因果者所釀成。使因果之理,家喻戶曉,父母以是教子女,師長以是訓生徒,誰肯滅理亂倫,現(xiàn)丑態(tài)于明鏡之前乎。唯其世之大儒,嘗駁斥之,小儒即深知其非,亦只可人云亦云,以避眾口譏刺。學宮既如是,家庭更莫由談及。竟至一班新學派,完全棄人倫,滅天理,欲與禽獸了無所異。此其禍不歸之破斥因果者,則將誰歸乎。善哉,周安士先生之言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吾嘗憫世之亂,無力挽救,因陳居士之請,遂略敘其利害之源本云爾。
《印光法師文鈔續(xù)編(下)》:“紀文達公筆記摘要序”
道德仁義,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報應,實天地化育之大權(quán)。
人生天地之間,藐爾七尺之軀。其與廣大高厚莫測之天地,并立為三,稱為三才者。以其能仰體天地之德,皆可以為堯舜,皆可以作佛,以參贊其化育故也。
故圣人于易乾坤二卦之象,一以自強不息法天,一以厚德載物法地教人。夫自強不息,則閑邪存誠,克己復禮,非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欲凈盡,天理流行,以復其本具之性德不可也。厚德載物,則仁民愛物,推己及人,當必本忠恕,行慈悲,胞與為懷,物我同觀,非盡其參贊之天職弗止也。
然此非專指居位行政者言,即匹夫匹婦,亦皆能行。以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圣賢之學,修身而已。能修身者,必能孝弟,必能格除物欲,擴充良知,以獨善其身矣。而其效必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況得位行政,豈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
天下不治,匹夫有責。使人人各秉誠心,各盡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難憐貧,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則人以善感,天以福應。自然雨順風調(diào),民康物阜。決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風吹地震等災。而時和年豐,人樂其業(yè)。加以慈和仁讓,相習成風。縱有一二愚頑,亦當化為良善。如矜梁上之君子,一方永絕竊賊。赒匿室之偷兒,此后遂成善士。古人仁慈為政,真誠愛民,尚能感化異類。如虎不入境,魚徙他方等瑞征。載諸史冊,不一而足。果能各以慈善相感,斷不至常有土匪刀兵,蹂躪劫掠等禍。
然人之氣稟,萬有不齊。天機深者,自能恪遵道義,以盡為人之分。其有宿習濃厚,障蔽性德。以至心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行,每與道義相悖。然由聞其福善禍淫之理,及見其善惡報應之事,未有不戰(zhàn)兢惕厲,以自修省,冀其獲福而免禍者。是知天地以福善禍淫,為攝持人民悉遵道德仁義之大權(quán)。
圣人本天地之心,以行教化。以故惠吉逆兇,五福六極,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說,屢見于經(jīng)。其所以感發(fā)人之善心,懲創(chuàng)人之逸志者,至深切矣。
然則因果報應之吉兇禍福,乃道德仁義依違真?zhèn)沃畬嶒炓病<戎鋵嶒,則欲為善而益加奮勉,必底于成。欲為不善而遂生恐懼,有所不敢矣。如是則提倡因果報應,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義之性德也。
若以因果報應為渺茫無稽,不但違背天地圣人之心,自己神識,永墮惡趣。且使上智者不能奮志時敏,聿修厥德。下愚者無所忌憚,敢于作惡。以致天地圣人化育之權(quán),抑而不彰。吾人即心本具之理,隱而弗現(xiàn)。其為禍也,可勝言哉。
但以世間圣人,語言簡略。又且只說現(xiàn)生,及與子孫。至于生之以前,死之以后。與從無始以來,隨罪福因緣,輪回六道,皆未發(fā)明。以故識見淺者,雖日讀圣人因果報應之言,猶然不信因果報應。
如來大教,顯示吾人心性之妙,與夫三世因果之微。舉凡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與夫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之法,無不備具。是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仆忠,各盡己分。則與世間圣人所說,了無有異。而復一一各示前因后果,則非世間圣人所能及。盡義盡分之語,只能教于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兇,免禍而獲福乎。
又不知因果,多有外彰善相,實則暗存惡心,以行惡事。意謂人既不知,有何妨礙。不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及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隨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故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甚矣佛恩之浹于民生也。人特不深思,故弗知耳。
上古之世,人情淳樸,勝過叔季之澆漓,奚啻數(shù)倍。文王之澤,及乎枯骨。不數(shù)百年,殺人殉葬之風,遍于天下。列國諸侯之死,殺所愛之臣妾,動至數(shù)十百人。不惟不生憐愍,而復反以為榮,各相效尤。以秦穆公之賢,尚殺百七十七人以殉葬。子車三子,乃國之良臣,亦復不為國與民計而免,況其他無道之暴君哉。國君如是,大夫與士,亦各隨其力而為之。雖孔孟老莊齊出,亦莫能止。
及佛教東來,闡明因果報應,令人戒殺放生,斷葷吃素。即蟲蟻蚤虱,尚令護惜,勿行殺害,何況于人。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知貪生怕死,皆是過去父母眷屬,皆是未來諸佛世尊。固宜愍念憐恤,何敢妄行殺害,以充口腹乎。
慈風一扇,勝殘去殺。勿論諸侯大夫士,不敢殺人殉葬。即南面稱朕者,亦不敢行此惡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斷不敢以多為榮也。使無佛法生死輪回,因果報應之說。則后世之人,能盡其天年而死者,蓋亦鮮矣。此系至淺近之法,而其效尚能如是。況論心性極賾之理,與斷惑證真之道乎哉。
而如來隨順眾生,循循善誘。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機,以作超凡入圣了脫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機稍深,則為說四諦十二因緣,令其斷見思惑,證聲聞緣覺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則令其發(fā)大菩提心,遍修六度萬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興無緣慈,起同體悲。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萬行。度脫一切眾生,令入無余涅槃。不見能度之我,與所度之人及眾生,并所證之無余涅槃之壽者相。由其四相不著,三輪體空。故令塵沙無明,因之消滅。隨其功行,以次證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之菩薩果。及全彰自性,徹悟唯心,福慧圓滿,智斷究竟之佛果耳。
又以末世眾生,根機陋劣,匪仗如來洪誓愿力,決難現(xiàn)生即出生死。由是以大慈悲,特開一仗佛慈力了生脫死之凈土法門。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所行一絲一毫之世善,并六度萬行種種功德,悉以回向往生。此則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應道交,必蒙攝受。待至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則圓離眾苦,但受諸樂。親炙彌陀,參隨海眾。其證無生而成覺道,如操左券而取故物。較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其難易固天淵懸殊也。
又仗自力者,百千萬人,難得一二即生了脫。以其必須定慧具足,惑業(yè)凈盡,方可如愿。倘惑業(yè)尚有絲毫未盡,則生死輪回決難出離。仗佛力則信愿真切,萬不漏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根則速證法身,下根則帶業(yè)往生。如來度生之懷,唯凈土法門,方能究竟舒暢耳。由有如上種種利益,故古今來圣君賢相,杰士偉人,莫不自行化他,護持流通。以其能陰翼郅治,顯淑民情。消禍亂于未萌,證本具之佛性也。
近來世道人心,日趨日下。各懷我見,互相競爭。以致刀兵連綿,無時靜謐。而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一班頑民,盡作土匪,肆行劫掠,毒害生民。人以惡感,天以災應。水旱疾疫,風吹地震,種種慘災,頻頻見告,國運危岌,民不聊生。
欲行拯救,苦無其力。唯有懇求當權(quán)諸公,及一切同胞。悉本忠恕之心,以行慈悲之道。視一切人民,皆如同胞;ハ喾龀郑鹦袣埡。思前因與后果,必修德而行仁。利人者實為利己,此生他世,福報無窮。害他者甚于害自,現(xiàn)在未來,苦報無盡。與其逞勢于一時,以致神識受苦于永劫。何如修德于畢世,以期身心受樂于多生乎。
然在凡夫地,未斷惑業(yè),縱生人天,終非究竟安隱之處。倘能隨分隨力,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以期盡此報身,高登極樂,方為最上脫苦之道。而堂堂丈夫,忍令本具佛性,常被惑業(yè)所縛,以受生死苦荼乎。
張季鸞君,特刊中華新報,每日專辟一欄,提倡佛學。舉凡如來應化,法道流通,信毀罪福,修持利益。與夫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之言論事跡,隨便登載。冀閱報諸君,同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理。以行斷惡修善,復本心源之事。余謂此實護國救民正本清源之道。因?qū)⑽崛颂炻殻斓鼗,圣賢心法,佛教綱要。與夫亂之所始,治之所由。撮略言之,以貢當世具眼高人。所愧文字拙樸,不能暢發(fā)蘊奧。然其意義,固非妄談杜撰,有可取焉。
- 上一篇:濟公飲酒吃肉 凡人妄學要墮地獄
- 下一篇:恭敬寫經(jīng)的要求是什么?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師: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仁德上人:滑頭狡猾歌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仁德上人:因即是果,果即是因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師: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濟群法師:我們要從因果看世界嗎,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嗎?
- 印光大師: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佛學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jīng)典?
- [佛經(jīng)故事]世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