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八【18】
18、論事須適宜
夫念佛一事,當隨各人力量,隨便出聲默念。大聲小聲,皆無不可。何得一向大聲念,致令傷氣受病耶。然汝此大病,雖由傷氣而起,實無量劫來業(yè)力所現(xiàn)。以汝精進念佛之故,遂轉后報為現(xiàn)報,轉重報為輕報。即此一病,不知消幾何劫數(shù)三途惡道之罪。佛力難思,佛恩難報,當生大慶幸,生大慚愧,生大凈信。以凈土一法,自行化他。俾家中眷屬,與一切有緣者,同生西方。則可不負此病,及佛為現(xiàn)身也。(書一八四,)
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之人,以無一切作為,遂成懶惰懈怠。則自利也不認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楊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須二法相輔而行,但專主于自利一邊。二林之語,亦不可誤會。誤會則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專主自利,非并隨分隨力教人修習凈土法門全廢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故。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書二八,)
真辦道人,何預他事。但未能通身放下,斬斷萬緣。不妨帶培心地,以救取一半耳。(同十五,)
念佛雖貴至誠清潔,然病人做不到,但心存至誠默念,或出聲念,功德仍是一樣。以佛慈廣大,如父母于兒女病苦時,則不以平常之儀式見責,而且為其撫摩身體,洗濯污穢。若兒女病好,猶然令父母同彼病時一樣伺候,則當被雷打。(書二六八,)
須必居心則若賢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則親賢遠愚,取優(yōu)去劣。如是則可免相染之弊,及掛誤之愆。天下事,有一定之理,無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為定奪,如執(zhí)死方子醫(yī)變證,則生者少而死者多矣。是在情與理相合,法與事相契,則得之矣。(書二六,)
天下萬事,皆有一定之理。而當其事者,須秉一定之理,而行因時適宜之道。理與權相契,法與道相符,斯為得之。(書二十二,)
佛法因人而施,斷不可執(zhí)通途宏規(guī),而與機相違,致失即生了脫之殊勝利益。是在當人自量根性,而為修持耳。(書二二一,)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時,在家人多用之。然宜從俗葬埋,恐執(zhí)泥者妄生議論。實則燒之為易泯滅,過七七日燒彌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三年之喪,不作禮樂,固宜遵守。前清文官必丁憂,武官不丁憂,以軍事不可或輟,故不為制。今則廢倫非孝,紛紛而起,守制之期,尚足掛齒乎。吾人當依古禮,斟酌行之,不可遽變,不必過泥可耳。(書二六一,)
蓮社初開,須有定規(guī)。女人入社,斷乎不可。切不可效他方之漫無檢約。以致一法才立,而百弊叢生矣。至要至要。(書二二四,)
竊謂現(xiàn)今世道人心,陷溺至于極點。又加國用空乏,賦稅比前重得數(shù)倍。諸物昂貴,民不聊生。天災人禍,頻頻降作。值此時際,欲宏法道,只可普與來者,指其學佛要義。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各盡己分,以立基址。由是加以主敬存誠,克己復禮。明因識果,期免輪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天姿縱高,亦當依此而行。于有馀力時,不妨研究一切經論。令其在己家庭,隨分修持。則不須廣建屋宇,備立人員。彼此往來,曠職費日。此誠現(xiàn)今宏法,將計就計之最上一著也。(書二四二,)
欲求往生,當放下此世間,并放下過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有菩提心。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過分之狂妄心,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礙,不可不知。(覆潘對鳧書)
當此劫濁亂時,固宜提倡因果報應,及與凈土法門,方有實益。彼好高務勝者,恐一提倡,便墮其聲價,以故寧可令人不會,決不肯屈我門風,試問彼于調養(yǎng)生命之外物,能固執(zhí)一法,不求變通否乎。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彼于一日之中,尚必取其合宜,其于宏法,則其智反不如養(yǎng)生之得計,謂其真欲利人可乎。(覆康寄遙書)
寂園蓮社,必須清凈香潔。主人必須恭敬至誠,不可傲慢于人,亦不可有德色于人之氣象,凡來者悉溫恭謙遜以待之。至于未念佛及念佛畢,概不得談家常,有可談敘之要義則談之,否則各歸原所。年紀太輕者,只可在自己家里念,若常來,路近尚可,路遠或恐有意外之虞,不可不慎。此不過為地方作一提倡而已,仍須以專意在家念佛為事。(覆康寄遙書)
學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獨上下手。既能慎獨,則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處。若有則當力令斷滅,方為真實行履。否則學在一邊,行在一邊,知見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學佛自稱通家者之貼骨大瘡。倘能以不貳過是期,則學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實益矣。(覆陳伯達書)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上一篇: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八【19】【20】
- 下一篇: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