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欲無為,身心就會自在

  我們常常說四大不調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風。身體若稍受風寒,或熱度太高即不調和,這是由物質、身體而言的「不調」;我們的心理也有不調適的時候,看看現在的社會,尤其會感受到已進入這種身心不調和的狀況。也因為身、心不得調和,所以造成社會不調,這都是惡性循環(huán)的病態(tài)啊!

  降低物欲 恰到好處即調和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許多精神病患的畫面。精神病已是現代社會的大問題。為何有這么多的精神呢?這是心理不調所引發(fā)的病,原因是想得太多,又為什么會想太多呢?因為欲望太大!

  人的欲望永無止境,有的人追求物質,有的人追求感情,物質和感情離不開人類的生活,但是若太過于追求即生「病」態(tài),若能恰到好處即得調和。人生活在毫無感情的環(huán)境中,必然會很痛苦,不懂得付出感情也不懂得接受感情,這是「無人性」的生活,可見欠缺或太過都是痛苦之源。

  日常生活中,我們穿衣也要配合季節(jié),夏天必然穿得少,質料也較薄;能夠配合夏天的生活需要,即能自然而調適。若是在大熱天穿著毛質棉衣,這是需求過多,即是病態(tài)!冬天則必定要穿厚的衣服,才足以保暖御寒,若穿著薄衫,在寒風中必不調適,亦是病態(tài)。

  人生于世也是如此,能恰當的滿足生活所需,即是最適意的生活。一旦超越所需的極限,必定會有弊病產生。

  少欲知足 淡泊度日最自在

  人的心境若能隨遇而安,這便是最健康的人生。在家居士有在家的生活需求,而出家者有出家的淡泊生活,出家人若想和在家人一樣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這就是不調合。而在家居士若想過著和出家人完全一樣的生活,也不是正常的心態(tài)。我們要依自己的環(huán)境,來選擇適當的方式。

  看到電視畫面上有那么多精神患者,實在為他們深感憐憫。身體有病痛是個人的事,大不了只是生死的問題。但是,若患上精神病則不同,患者亂了自己的心性,也亂了整個家庭的安寧,甚至潛伏危機于社會。

  現代人的生活因欲望太大,所追求的遠超過他的能力和環(huán)境;想太多,結果都是虛幻的妄想,因此亂了心神,難怪精神患者會愈來愈多,這是「心欲不調」。

  人生應謹守本分,遇到任何環(huán)境都應隨遇而安。修行要節(jié)制私情欲念,淡泊度日是最自在的生活,使「情」成為清凈無彩色的平等之情,無分別心的覺有情,這是修行者所應受持的大慈悲之凈愛長情。

  情感若能伸縮自如,心中即無恐懼,即能遠離煩惱與顛倒。諸位!我們若要健康地生活,必定要先把心理調整得正常,應少欲知足,方能自在逍遙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