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父德行喻的原文與翻譯
昔時有人,于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實語〔1〕,兼行布施。”時有愚人,聞其此語,便作是念〔2〕,言:“我父德行〔3〕,復(fù)過汝父。”諸人問言:“有何德行,請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來斷絕淫欲〔4〕,初無染污〔5〕。”眾人語言:“若斷淫欲,云何生汝?”深為時人之所怪笑。
猶如世間無智之流〔6〕,欲贊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7〕。如彼愚者,意好嘆父〔8〕,言成過失,此亦如是。
【校注】
〔1〕實語:梵satya-vāda,指真實之言語。后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龍樹造、后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四《初品》中《菩薩釋論》:“實語第一戒,實語升天梯,實語小而大,妄語入地獄。我今守實語,寧棄身壽命,心無有悔恨。”卷四九《釋發(fā)趣品》:“實語者,是諸善之本,生天因緣,人所信受。行是實語者,不假布施、持戒、學(xué)問,但修實語,得無量福。實語者,如說隨行。問曰:‘口業(yè)有四種,何以但說實語?’答曰:‘佛法中貴實,故說實。余皆攝四諦,實故得涅槃。’”
〔2〕“念”,《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無。
〔3〕德行:梵guna。指道德之行法。隋智《仁王護國般若經(jīng)疏》卷二:“具足諸德之行,名德行具足。”北宋知禮《金光明經(jīng)文句記》卷五上:“先王之德行者,先王道德之行。”
〔4〕淫欲:梵maithuna,指行淫的欲望。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一《不凈行學(xué)處》:“言淫欲者,謂兩相交會也。”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數(shù)》卷一三:“謂欲界眾生,多于男女互相染著行于欲事,故名淫欲。”龍樹造、后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三五《釋報應(yīng)品》:“淫欲為諸結(jié)之本。佛言:‘寧以利刀割截身體,不與女人共會。’刀截雖苦,不墮惡趣。淫欲因緣,于無量劫數(shù),受地獄苦。”
〔5〕染污:梵klista,指男女行淫之事。北宋法天《佛說七佛經(jīng)》:“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降閻浮處母胎時,未曾得聞母有染欲,色等五塵而無所著。’爾時世尊而說頌曰:‘菩薩處胎時,令母心清凈,不聞染污名,遠離五欲過。’”
〔6〕“智”,《普寧藏》、《徑山藏》本作“知”。
〔7〕毀呰:梵pamsayati,指毀謗非議。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五:“毀呰語者,謂于他人為毀辱事。”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五九:“毀呰,《說文》:‘呰,呵也。’《禮》云:‘呰者,莫不知禮之所生。’鄭玄曰:‘口毀曰呰也。’”
〔8〕“好”,《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作“存”。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在眾人面前贊嘆自己父親的德行,他說道:“我的父親十分慈悲仁愛,從不傷害別人,也從未偷盜過他人財物,說話從來實事求是,并且常行布施。”當時有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聽過他的這番話后,便暗自思忖,并說道:“我父親的德行,要遠遠超過你父親。”大家便問道:“你父親有什么德行,也請你具體說說。”這個愚人便回答道:“我父親從小就斷絕了淫欲之心,身體從來沒有被男女之事染污過。”大家說道:“如果你父親從小就斷絕了淫欲之心,又怎么能生出你來呢?”這個愚人被當時在場的眾人所大大嘲笑。
這就好比世間沒有智慧的一類人,想贊美別人的德行,但又不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不但沒有達到贊美的目的,反而敗壞了對方的聲譽。如同譬喻中的那個愚人,本意想贊美自己父親的德行,但說出的話反倒成為毀譽的過失之辭一樣。
- 上一篇:山羌偷官庫喻的原文與翻譯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xué)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xué)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須達長者布施的故事
- 自害傷彼,害人者終將害己
- 佛陀十大弟子之說法第一的富樓那
- 癡人救駝,駝甕俱失
- 故屋有鬼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故事
- 釋迦牟尼是真實存在的嗎?釋迦牟尼的一生
- 釋迦牟尼的一生
- 萬年寺無梁殿的由來
- 峨眉山隱士蒲公遇普賢菩薩的故事
- 印宗法師成就六祖惠能大師的因緣
- 武則天信佛教嗎?武則天崇佛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嗎?觀音道場普陀山
- 灑水觀音代表什么?灑水觀音的寓意與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 舍利弗證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來的?
- 一動不如一靜
- 認真活在當下
- 你要懂得,體驗自我內(nèi)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tài)
- 茶要用沸水沏才會清香
- 有時候壓力會成為負擔(dān)
- 誰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擁有,就是最大的財富
- 任何時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 不要為了轉(zhuǎn)瞬即逝的快樂作繭自縛
- 多審視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擾你的,是自己本身的執(zhí)念
- 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喜歡搬弄口舌的人,會讓別人感到討厭
- 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煩惱的良藥
- 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shù)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貴的財寶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白云禪師]如何理解“與生死有關(guān),與道相應(yīng)”?
- [綠茶]六安瓜片的傳說故事
- [禪宗文化]洪州禪地位如何?
- [哲理故事]別讓自己的心背上沉重的包袱
- [佛經(jīng)故事]嘆父德行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如何分辨“需要”與“想要”?
- [佛學(xué)常識]出家做和尚有年齡的限制嗎?
- [白云禪師]“法”是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 [禪茶]中國茶道盛于宋代的原因
- [禪宗文化]禪宗在唐代興盛有哪些社會原因?
- [哲理故事]豁達樂觀,快樂常在
- [佛經(jīng)故事]山羌偷官庫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有福不享是傻瓜嗎?
- [佛學(xué)常識]短期出家需要受持什么戒律?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華嚴經(jīng)]若有欲得如來智,應(yīng)離一切妄分別,有無通達……
- [烏龍茶]“三坑兩澗”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