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一念慈心

  一念慈心

  佛教三藏十二部包含有無量的法門、教義,而這些法門、教義都是以慈悲為根本。佛經(jīng)上說: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則為魔法?梢姶缺c佛教關系的密切,尤其是大乘佛教菩薩道,不外是慈悲精神的實踐與完成。

  有一次,佛陀天人與阿修羅戰(zhàn)爭的故事為弟子宣說慈悲的重要。

  往昔,天人與阿修羅發(fā)生戰(zhàn)爭,阿修羅獲勝,天人大敗。當時,帝釋天王命令全軍撤退,乘車往北,返回天宮。

  在回宮的途中,車隊經(jīng)過須彌山下的草叢,草叢中有一金翅鳥的窩巢,巢里有很多小金翅鳥。帝釋天王一看,擔心車馬經(jīng)過會踐殺小鳥,于是告訴車夫說:「把車掉回頭,不要傷害了小鳥!

  車夫回報帝釋天王:「阿修羅的軍隊已經(jīng)從后面追趕而來,如果回頭,必定會被殺!

  帝釋天王說:「寧可回頭而被阿修羅所殺,也不可以讓眾軍踐殺小鳥!

  全軍于是轉而向南行。阿修羅軍看見帝釋天王帶著全隊人馬轉頭而來,以為這是戰(zhàn)策,連忙下令阿修羅軍返回阿修羅宮,帝釋天王及其天人們因此反敗為勝。

  佛陀說這則故事之后,告誡弟子們:「天帝因為一念的慈心,得以摧伏阿修羅軍,你們出家學道,當修慈心,始能戰(zhàn)勝貪瞋癡等煩惱魔軍。切記!切記!」

  佛經(jīng)上說:菩薩因眾生而生大悲心,因大悲心而長養(yǎng)菩提,因菩提而成就佛道。如果菩薩看到眾生的憂苦,不能激發(fā)慈悲心,進而上求下化,拔苦與樂,就無法成就菩提大道,因此慈悲心是菩薩成佛的必要條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