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孝為教育之根

  我們看看這個“孝”字和“教”字。

  我們教育的教,一邊是孝,一邊是文字的文,古圣先賢把教育用兩個字“孝、文”來把它的內(nèi)涵講出來了。大家不要小看了。

  什么是教育?所謂教育就是把孝的思想,文是文化,就是把孝道的文化和孝道的思想種在人們的內(nèi)心里。因為思想,肯定是講內(nèi)心啊,在我們的內(nèi)心里接受孝道的思想,這個就是我們在受教育。再把受教育后的體會,孝道的體會和思想進行傳播,或傳遞到其他眾生的內(nèi)心里。對我們自己是受教育,對他人來說就是教他。教他怎么教呢?就是把孝道的思想傳遞或傳播到其他眾生的內(nèi)心,這才稱之為教育。

  我們不要小看了這兩個字。我們平時天天講教育教育。什么是教育?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要把古圣先賢總結的好東西學習傳遞下去?因此不要小看了文字,它其實包含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內(nèi)容。把教育最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把孝道的思想、孝道的文化,自己體會、消化、吸收以后,再去傳播,不單是傳播,更重要的是傳遞到眾生的內(nèi)心里。思想就是以心為主,不把文化、思想傳播到眾生的內(nèi)心里面,這還不叫教。大家不要忽視了這個教,這個“教”是有它根本的內(nèi)涵,有它的中心思想,它是能夠教化眾生、能夠改變眾生的。古人說,孝為百善之首,一切的善之首。

孝為修道之首

  我們講修道,看看這個道怎么寫?

  道里面是首,下面是路,首先要走的路,最重要的路就是道,就是根本的大道,不是羊腸小道。

  為何說孝為百善之首,不是隨便講的,也不是我講的,大家翻開古書看看,古人早就說了——百善孝為先。

  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古圣先賢的文化講孝道,我們佛教也有講,比如在我們最重要的佛教經(jīng)典《菩薩戒經(jīng)》里對孝說比較清楚。菩薩戒不是一般的居士五戒、八關齋戒,也不是比丘戒,菩薩戒是要成佛的戒。

  《梵網(wǎng)經(jīng)》說:“孝為至道之法”,“孝名為戒。”孝道不僅僅是儒家的文化,也是佛教的文化,是佛說的。佛教是最圓滿的,上面所說的都是依據(jù)佛教最圓滿的、最根本的、至高無上的菩薩戒來講的。菩薩戒是成佛之道,不是成就小乘的阿羅漢果,是成就大乘極果的佛。

  “至道之法”,“至”,就是至高無上,什么意思呢?是至高的,沒有比之更高明的道之法,一個字就不得了。所以我們要好好體會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我們傳統(tǒng)文化孝的思想可以通達成佛,至高無上的道,這是道,是根本大道。

  我們怎么樣去體會至高無上的道?這就是關鍵了。不是到了年節(jié)拿點禮品帶孩子看父母,給點錢吃個年飯這么簡單的叫孝。這當然是孝的一個表現(xiàn),一個行為。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孝的內(nèi)涵,“孝”跟我們佛教最根本的教育,就是跟緣起性空有什么關聯(lián)?如果我們講佛法離開緣起性空去講,即偏離了佛法正道,“孝”跟佛教的緣起性空是相融相通的。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144)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