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乞富不乞貧

  乞富不乞貧

  須菩提出家以后,過著三衣一缽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坊上托缽乞食,下午就跟隨佛陀聽教參禪。

  比丘們每日出外托缽乞食,總是遵照佛陀的法則,次第行乞,一個個,一排排,無論人家施舍與否,都必須經(jīng)過。

  可是須菩提過乞食的生活,總和大眾不同,一離開精舍,他就與大眾分道而行,總是一個人威儀齊整,行止安詳?shù)娜フ移蚴车膶ο蟆?/p>

  諸比丘起初對須菩提沒有留心,但日子一久,發(fā)覺須菩提的行動有些奇怪。大家一注意,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原來,須菩提乞食行化,總愛到富有人家里,見到房屋矮小,或是知道經(jīng)濟窮困的人家,他決不去托缽。無論多遠的路途,他都要趕到富貴的人家去,否則,他寧可餓著肚子不行乞。

  有一次,在毘舍離的國境內(nèi),有一位比丘在路上向須菩提取笑道:

  「窮在眼前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毘舍離的都城都是殷商富戶,不知尊者今天看得起哪一家?」

  須菩提聽后,向那位比丘看了一看,然后解釋道:

  「大德!我不是看不起窮人,或許真正同情貧窮者的就是我哩!的確,我是發(fā)愿只向富者行乞,不向窮人托缽,這是我的苦心,還請道友原諒。」

  「尊者乞富不乞貧,每天營養(yǎng)充分,難怪尊者身體這么健壯!」

  「大德!請你不要這么說!」須菩提溫和的詳細(xì)說明他乞富不乞貧的原因道:「我向富人行乞,決不是為了貪圖美味珍肴,如果好吃,也不須出家學(xué)道。為什么我不到窮人的家里托缽?因為窮苦人家,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哪里還有多余的飲食供養(yǎng)我們?即使他們愿意發(fā)心,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們沒有糧食救濟他們,哪能再去增加他們的負(fù)擔(dān)?反之,向富人乞食,區(qū)區(qū)一餐之施,在富者毫無所謂。我所以乞富不乞貧,就是為了這個原因!

  須菩提把他的看法表明以后,那位取笑須菩提的比丘,才無話可說。

  在僧團中和須菩提有相反作風(fēng)的人,是大迦葉尊者,須菩提是乞富不乞貧,而大迦葉是乞貧不乞富。須菩提很不解大迦葉的用心,有一次閑談時就問他道:

  「尊者大迦葉!你乞食的態(tài)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無禮的請求你告訴我是什么原因?」

  「尊者須菩提!」大迦葉解釋道:「我們是出家的沙門,守道行法,這就是人間的福田,我們受人間的供養(yǎng),是給他們增長;的機會。我向貧窮者乞食,讓他們種福田,免除他們將來的窮困,富人們的福多,我們何必錦上添花?」

  大迦葉尊者的話,一方面像是為自己解釋,一方面又像是向乞富的須菩提說教。須菩提聽后,點點頭,他不強人同己,說道:

  「乞富、乞貧,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尊者!佛法里方便有多門,我們可以各行其道,其實這都是佛陀的教法。」

  須菩提和大迦葉乞食的作風(fēng),成為強烈的對比,他們的說話和乞食的態(tài)度,給佛陀知道以后,對兩個人都不贊成,曾呵斥他們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

  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擇貧富,不分穢凈,嚴(yán)肅威儀,次第行乞。

  大迦葉比較固執(zhí),苦行的色彩非常濃厚,他是從來不愿舍棄苦行,可是須菩提,對于佛陀的指示百依百順,以后就自己修正了乞富不乞貧的態(tài)度,他對佛陀的教示,都是感恩的接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