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回教概說
第十課 回教概說
回教為世界五大宗教之一,原稱伊斯蘭教,由回紇人傳入中國,故稱回教。公元七世紀初,起源于阿拉伯半島,由穆罕默德所創(chuàng)。之后,以一神信仰及提倡戰(zhàn)斗力量,傳布教法,建立回教王朝。目前全球回教信徒已經各自成為宗教民族。
阿拉伯半島以游牧民族居多,早期以多神為信仰,尤其麥加「克爾白」為供奉祭祀的古廟。后受耶穌教與猶太教影響,產生哈尼夫教,影響回教一神思想。公元六一二年,穆罕默德首度公開傳教,后來遷徙至麥地那,成立政教合一的團體;六三○年,回到麥加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各部落紛紛表示信仰認同;兩年后,穆罕默德帶領信徒至麥加朝覲時,宣布「選擇伊斯蘭教為你們的宗教」,同年逝世于麥地那。
穆罕默德聲言受天使吉卜利勒啟示,成為阿拉的人間使者及最后先知。其妻赫蒂徹、麥加富商阿布·巴克爾、堂弟阿里等相繼成為他的支持者。
回教基本教義是《可蘭經》,基本信條有五,教徒每日必修五功,即:念、拜、齋、課、朝。此外,《可蘭經》規(guī)定「圣戰(zhàn)」為回教徒應盡的義務,鼓勵為阿拉而戰(zhàn),相信為圣戰(zhàn)而死者,靈魂可以升天,反對回教者,阿拉必將懲罰。最初目的乃為護教或反對異教徒迫害,后演變?yōu)榛亟誊娛轮贫,乃至為鞏固政權?zhèn)壓異己、擴大疆土、反抗外敵入侵等行動,皆稱為圣戰(zhàn);亟趟猿蔀閺姶笞诮,建立龐大帝國,與武力的使用有著密切關系。
回教教徒稱為「穆斯林」,意思為「順從」。教徒為阿拉子民,故須順從阿拉旨意,相信世間吉兇禍福、貧富貴賤等,一切皆由阿拉預先安排,人力無法改變;亟桃蚤_齋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為二大節(jié)日。開齋節(jié)為齋月最末一天,見到月牙后舉行的慶祝節(jié)日,可謂回教的新年。古爾邦節(jié)于十二月十日舉行,其它尚有元月十日的阿舒拉節(jié)、三月十二日的圣紀、七月廿七日夜的登宵節(jié)、八月十五日的拜拉特夜等,均為回教重要節(jié)日。
回教稱禮拜、舉行儀式、傳授知識之處為「麥斯吉德」。中國取「清凈無染,獨一至尊」之意稱回教寺院為「清真寺」。麥加的禁寺、麥地那的先知寺及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號稱回教三大圣寺,埃及開羅的愛資哈爾清真寺有最高學府之稱,亦為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寺院教職有謝赫、赫蒂布及穆艾津等;在中國,則尊回教學者為「阿訇」。
回教立法有四種依據(jù)要點,分別為:
一、《可蘭經》:教徒以其為阿拉的啟示,除奉行宗教儀禮外,并以之為最高法律力量,對借貸、飲食、婚姻、戰(zhàn)爭、財產、道德等,皆有所規(guī)定,為回教徒生活、思想的依據(jù)。
二、《圣訓》:為僅次于《可蘭經》的經典,乃穆罕默德及其弟子言行記錄,被認為是《可蘭經》的闡釋及補充,為一切道德基礎。
三、公議:指回教社會全體同意的意見,是回教第三大法律依據(jù)。
四、類比:意指推理判斷。其以《可蘭經》、《圣訓》、公議為基礎,類比之法不可與前者相違背。
穆罕默德逝世后,因哈里發(fā)領導者繼承問題,及對教法主張不同,主要分裂成遜尼派及什葉派,遜尼派自稱回教正統(tǒng)派,占全世界回教徒百分之九十;其又分哈乃斐派、馬立克派、沙斐儀派、罕百里派等四大派別;什葉派后則分栽德派、十二伊瑪目派及伊斯瑪儀派等,主要分布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地區(qū)。另外,七世紀末興起的蘇非派,至今仍于回教世界中流傳。
目前,伊斯蘭世界聯(lián)盟、世界穆斯林大會及伊斯蘭宣教協(xié)會為世界三大回教組織。西方資本主義盛行后,興起各種思潮,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泛伊斯蘭主義、伊斯蘭現(xiàn)代主義及伊斯蘭教社會主義為社會運動的主要思想潮流,帶領回教徒進行改革,及復興宗教、文化歷史,對回教社會影響頗大。
- 上一篇:第十一課、猶太教概說
- 下一篇:第九課、耶穌教概說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