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課題(三十) 十二因緣
中級課題(三十)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這十二緣起是說明人生的經過。一切眾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緣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此,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故個人與社會,精神與物質,都是形成相依的狀態(tài)。
十二緣起,是由十二項互緣,來說明現(xiàn)實人生的成立。
(一) 無明 ─ ─ 為過去煩惱的總稱,是無知,愚癡或迷暗的意思。此無明是生死的根本。
(二) 行 ─ ─ 是行為或造作義,即依過去無明煩惱,發(fā)動身口意三業(yè),有時作善,有時作惡,有時作不善不惡的事。
(三) 識─ ─ 初入胎心識,由過去惑業(yè)動力,遇緣托胎受果報,成為現(xiàn)在之生命。
(四) 名色 ─ ─ 「名」是精神,「色」是物質,是成立生命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形成。
(五) 六入 ─ ─ 為六根具備,謂于胎中名色漸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亦漸次具足。這時的胎兒,雖成六根的模型,但對外界的感覺作用沒有完備,故稱為「六入」。
(六) 觸 ─ ─ 即出胎后與境界接觸,生起感覺,亦即對境界認識之開始。如自初生到長大,其接觸外境的知覺力就漸漸增強。
(七) 受─ ─ 即對外境接觸的感受,指苦、樂、舍三受。嬰兒出世后,心識逐漸發(fā)達,領受環(huán)境范圍漸漸擴大,遇順境則
(八) 愛─ ─ 以染著貪愛為難得,由受而來,對所受之境界奔馳追求,執(zhí)著在心,不肯放松,故宜謹慎調伏自己沖動的情欲。
(九) 取 ─ ─ 是執(zhí)取為義,即對所愛之境界追求執(zhí)取,據為己有,方滿自己的欲望,于是造出惡業(yè)而集成未來身心的苦因。
(十) 有 ─ ─ 即是現(xiàn)有業(yè)力存在的意義。謂由愛著馳取不已,現(xiàn)世又多造惡業(yè),而構成潛在業(yè)力,未來又受苦果之報。
(十一) 生 ─ ─ 由于自身潛在業(yè)力,再去投胎受生,完成未來的新生命。
(十二) 老死 ─ ─ 這是說明既然要再受生,必然又要老死,因果循環(huán)。因未來既有老死,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苦,隨
之而來。
十二因緣說明人生的生死循環(huán),是通于過現(xiàn)未的三世,即從過去「無明」和「行」的二支因,緣起現(xiàn)在世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的五支果;又從現(xiàn)在世「愛」、「取」、「有」的三支因,緣起未來世「生」和「老死」的二支果。所謂人生,就是這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環(huán)不已,叫做輪回。
十二因緣是緣覺乘所修的法門。緣覺由集諦之「無明」觀十二因緣之緣起,無須聽法,即依自力得覺悟,又稱為獨覺乘,或辟支佛乘。
習題:
(一) 寫出十二因緣的名稱。
(二) 十二因緣中的生死根本是那一支?含有什么意義?
(三) 識與名色有何不同?
(四) 何謂受?愛與受有什么關系?
(五) 十二因緣中之有是何義?
(六) 十二因緣中之過去二支因與未來二支果是什么?
(七) 十二因緣中之現(xiàn)在五支果是什么?
(八) 十二因緣中之現(xiàn)在三支因是什么?
(九) 緣覺乘修何法門?又叫什么名稱?
- 上一篇:中級課題(三十一) 樂的追求
- 下一篇:中級課題(二十九) 緣起的人生宇宙
- 附錄(四) 選擇題
- 附錄(三) 佛學常識問答高級組比賽題
- 附錄(二) 佛學常識問答初級組比賽題
- 附錄(一) 盂蘭盆真義
- 中級課題(四十四) 印度佛法的傳播
- 中級課題(四十三) 佛經的四次結集
- 中級課題(四十二)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
- 中級課題(四十一) 心意識的研究
- 中級課題(四十) 五濁惡世
- 中級課題(三十九) 十八界
- 中級課題(三十八) 四大五蘊
- 中級課題(三十七) 四弘誓愿
- 中級課題(三十六) 四攝法
- 中級課題(三十五) 四無量心
- 中級課題(三十四) 學佛的目的任務
- 中級課題(三十三) 佛教青年的精神
- 中級課題(三十二) 菩薩與六度
- 中級課題(三十一) 樂的追求
- 中級課題(二十九) 緣起的人生宇宙
- 中級課題(二十八) 因緣與果報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