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
佛法并不是普通人看得到的。這個佛法雖然是出世間,但它還有一部分是入世間,并不是常常枯燥無味?菰锏生活不是真正的佛法生活。真正的佛法生活是既出世而又入世,既入世而出世的。這個才是佛法的雙行。
——弘一法師
朱光潛先生曾用一句話評價弘一法師,即:“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yè)。”因為他出世并非不問世事。如在抗戰(zhàn)期間,他鮮明地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的主張。所以,他出世并非厭世,也非逃避,只是對詩意棲居人生境地的一種追求而已。難怪張愛玲會感嘆:“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的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得謙卑。”
出世,是為了達到“無我”的境界,能無障礙地做入世的事業(yè)!妒⌒匿洝氛f:“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墮;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南懷瑾在《宗鏡錄略講》里說,出世和入世是佛法大乘的精神道理所在,要想出世,必須曾深入世間,透徹人情世故,洞悉世間理法,然后才能談出世,修煉跳出世間困擾的出離心;入世,往小里說是要創(chuàng)造事業(yè),往大里說就要濟世救人。沒有出世的真精神、真心性,就談入世的圣人事業(yè),容易被世間因緣牽引墮落。
南懷瑾在《狂言十二辭》中以亦莊亦諧的筆調(diào)說:“以亦仙亦佛之才,處半鬼半人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學,當談玄實用之間。具俠義宿儒之行,入無賴學者之林。挾王霸縱橫之術,居乞士隱淪之位。譽之則尊如菩薩,毀之則貶為蟊賊。書空咄咄悲人我,弭劫無方喚奈何。”
弘一法師主張要從出世以后再回到入世,“看破紅塵”以后再回到紅塵,經(jīng)過一次升華而達到返璞歸真,如此才會“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yè)”。為此,他十分崇拜具有這種境界的高人——王安石,因為他努力救世,不計得失,進退疾徐,從容無比,是具有真佛心的特立獨行者、大丈夫。
據(jù)曇昕法師回憶:“在大師后期有一個年輕人叫李芳遠常和大師接近,但由于他年輕不懂事,不知大師的為人。當時就是因一時口快,差點兒惹出事來。事因乃當時大師正到處宣揚佛法,這個李芳遠居士就寫了幾封長信給弘一法師,指責大師的不是,說大師不過是個應赴僧,和其他普普通通的僧侶一般罷了。大師看完他的信之后,長嘆一聲對我說:‘芳遠居士不了解我,他也不了解佛法是什么。請你幫我寫一封信告訴他:他的意見是很好的,但在這個動亂的時期,我們應當多多去弘揚佛法。’”
“弘一法師曾要我轉告他:‘佛法并不是普通人看得到的。這個佛法雖然是出世間,但它還有一部分是入世間,并不是常?菰餆o味?菰锏纳畈皇钦嬲姆鸱ㄉ。真正的佛法生活是既出世而又入世,既入世而出世的。這個才是佛法的雙行。’據(jù)我自己想,當年大師的意思是指李居士沒有體諒到當時的苦難人們,不知道他自己的心情,同時也不解佛法的真義。”
2005年9月,李敖來到北京法源寺參觀,有記者問李敖:“出世和入世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個?”李敖?jīng)]有正面回答,而是很巧妙地說:“能入世才能出世,反過來也一樣。”李敖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不能入世,不經(jīng)過入世的種種,就不能真正體會到人生的百態(tài),既然沒有入世,也就談不上出世。同樣,能出世的人,自然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人生境界的高度,自然不會受出塵世的干擾了。如果一個人不能達到既能出世、又能入世,那么,也只能說,他還“在世”,并沒有達到出世的境界。
如果一個人只管自己“念經(jīng)吃齋”,不管世人的苦難,那只能說,他是個自私的人,這樣的人,缺少博愛的胸懷,根本不是什么“出世”。“出世”是為了更好地“入世”,“入世”又是為了更好地“出世”。以“出世”的心態(tài)做人,以“入世”的心態(tài)做事。而世人,因為不能夠出世,缺乏出世的眼光,看不透世間風云,在紅塵中掙扎,不得超脫,又談什么入世呢?只能說是在塵世中浮沉罷了。
- 上一篇:追求不圓滿的人生
- 下一篇: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人生究竟有哪些顛倒?
- 人活著應該注意一些什么重點?人生四不
- 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廣修供養(yǎng)?
- 認清人生實相
- 什么是人生的鏡子?
- 放下之人,是一種淡然物外
- 如果一個人
- 觀照當下
- 活著是為了什么
- 人生追求
- 觀察我們的內(nèi)心
- 面對現(xiàn)實,掩飾、抱怨、隱藏是無用的
- 在無事可做時,心依然要泰然安住
- 活著的方式
- 保持平常心,堅守正念
- 活著·追求
- 上善若水,利物不爭
- 幸福者何
- 遠離顛倒夢想
- 生滅無常
- 珍惜每一天
- 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原型是誰,玄奘在印度學習了多少年?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榮辱慎動,是非勿詢,時常責己,切勿尤人的解釋
- [禪茶]茶道的歷史起源
- [禪宗五家]云門宗如何得名,有何主張?
- [宗門故事]典座教訓
- [哲理故事]一念妄動,即具世間諸苦
- [佛與人生]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佛學常識]什么是六度
- [星云大師]財色與酒,名為三惑,臣耽喪家,君重亡國的解釋
- [涅槃經(jīng)]《涅槃經(jīng)》如何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 [花茶]福建福州什么茶最有名?茉莉花茶介紹
- [禪宗典藏]《五燈會元》與“五燈”的體例分別是怎樣的?
- [生活故事]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哲理故事]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
- [佛與人生]精神的營養(yǎng)
- [佛學常識]什么是“法印”
- [星云大師]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者自縛的解釋
- [黑茶]廣西六堡茶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