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施恩求報。則貪心未忘。與人追悔。則吝心未化。貪而且吝。君子不為。金剛經(jīng)云。菩薩于法。應(yīng)無所住而生布施。又曰。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由此觀之。人能以財濟人。內(nèi)不見有能施之我。外不見有受施之人。中不見有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一心清凈。則斗粟稱無涯之福。一文消千劫之災(zāi)。若微有求報之心。雖施黃金萬鎰。終不圓滿一心之量也。至于追悔二字。尤人生大關(guān)鍵處。惡事追悔之。則將來惡念漸止。善事追悔之。則將來善念不生矣。人而施與后悔。莫如不施不與之為愈也。
世人欲得倉中五谷。歲歲不乏者。必須取谷麥種子。以牛犁耕田地而種之。不種則竭盡也。法中亦爾。以孝心。悲心。敬心。為種子。以衣食。財帛。身命。為牛犁。以父母。貧病。三寶。為田地。有佛弟子。欲得藏識中。百福莊嚴。生生無盡者。須運悲敬孝心。將衣食財帛身命。敬養(yǎng)供給于父母貧病三寶。名為種福也。不種。即貧窮無;。入生死險道。謂種福之田。如彼種谷之田。名為福田也。
布施有三。有法施。有財施。有心施。種種方便。勸化教導(dǎo)人謂之法施。最為上善。財施。謂種種錢財布施。心施者。窘于無財。但心念惻然思以濟之而無由。亦謂之施。
明沈鯉。字仲化。歸德人。好推轂賢士。不使人知。有警世語曰。嗚呼。世事何其參差不齊哉。吾每當賓筵醉飽。箸不能下。主人仍薦珍無已。而貧人有終身不知異味者。有饑餓死者。吾冬裘夏葛。涼燠以時。猶欲窮奢極侈。以徇時尚。而貧人有衣不蔽體。傍檐宿露。朔風刺骨。寒顫齒擊者。吾高檐大棟。安居甚適。猶復(fù)為池臺花竹。極耳目之玩。不惜千金購之。而貧人緩急無賴。至有捐性命。割父子夫妻之歡者。吾身家子孫。已寬然有余。猶務(wù)多積厚蓄。為子孫計久遠。而貧人有室如懸磬。朝不謀夕者。吾貨財紛紜。而耳目不及周。不免至狼藉。陰以潤盜賊。而貧人偶拾其遺秉滯穗。則忍不能與;蜇撡J子錢。通工易事。則刀錐之末。有盡力爭之者。吾盛陳筐篚。攀援豪貴。惟恐不納。而貧人丐一錢。以延旦夕之命。有艴然作色者。有托在肺腑。而不能以貧身歸者。吾多財而宣侈導(dǎo)淫。因之賈禍。而貧人有待吾鼠壤之余。而不可得者。何世事參差不齊。一至于此也。吾今為貧人緩頰。非槩以傾貲賑饑之類。強人所難。惟捐其所無用。以化為有用而已。賓筵若醉飽。何不分杯觴。以施之餓而欲死者。何不分殘汁。以施之生平不知異味者。為兩得其便乎。衣而敝之篋笥。與無衣同。省為短褐。以施衣不蔽體者。則人且挾纊。吾文繡亦自不乏也。吾不為耳目之玩。即可全人之性命與骨肉。此義舉也。以資談議則可傳。以省深夜則自得。天下之可玩好者。無佳于此矣。吾多積厚蓄。終身不盡用。以遺諸子孫。則賢者。不恃此而足用。愚者。雖得此不為用。何不及吾身而施之。朝不謀夕者之猶為有用也。吾所狼藉者。業(yè)置度外。茍貧人得之。是拾遺于道也。非損吾之有也。吾何惜。吾盛陳而攀援。寧詎見德。施升斗于涸轍。即欣欣起死回生也。何以不為此而為彼。吾多財而為祟。彼得少而為福。而吾損有余補不足。雖為人貽福。實為我脫禍也。此兩利之道也。故曰。捐無用為有用者。此也。不睹天道人事乎。盈虛消長。天且弗違。泉貨流行。豈居一處。昔所稱富家。今存者幾乎。彼其子孫。不終享也。非由前人好施。而不為遠圖也。盛衰倚伏。勢使然也。知其然。而當積則積。當散則散?蔀榧河。亦可為人用者。達人也。既籠泉貨。而聚之一室。又設(shè)之堤防。以為千萬世不拔之業(yè)。使不得他有灌輸者。愚人也。積陰德為長久計者。智人也。無所為而為者。君子也。
隋李士謙。字子約。幼孤。事母至孝。年十二。魏廣平王。辟為開府參軍。家富。出粟數(shù)千石。以貸鄉(xiāng)人。值歲歉。召各欠戶焚券。曰債了矣。來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所活甚眾。死者瘞之;蝽灩幍隆9。陰德如耳鳴。己自知之。人無知者。今子已知。何謂陰德。一日夢紫衣神告曰。上帝嘉汝陰德。昌大汝后矣。
宋太倉顧姓者。為州吏。凡有迎送。必寓城外賣餅江姓家。后江被仇嗾盜。顧集眾訴冤得釋。江感恩。有女年十七。送至顧家。愿為妾。顧使其妻。具禮送還。江又攜往。顧復(fù)卻還。后顧赴京。撥韓侍郎門下辦事。侍郎偶出。夫人見之。召問曰。君非太倉顧提控乎。我賣餅江家女也。嫁充相公少房。尋繼正室。秋毫皆君賜也。當與相公言之。侍郎歸。備言始末。侍郎曰。仁人也。竟上其事。帝稱嘆。除禮部主事。
宋范文正公。遣子堯夫。歸蘇取麥五百斛。途遇故人石曼卿。言三喪未舉。堯夫盡以麥舟付之。既歸未及言。文正曰。見故人否。堯夫以石曼卿三喪未舉為對。文正曰。何不以麥舟付之。曰付之矣。范公父子同心。樂施如此。豈若今人只是敬奉富貴。錦上添花。不肯周濟貧苦。雪中送炭耶。即或有人略施略與。有不求報追悔者乎。
昔有一女入寺。欲舍而無財。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寺者。親為懺悔。及后入宮富貴。攜數(shù)千金入寺舍之。主僧唯令其徒回向而已。怪問之。僧曰。前者。物薄而心甚真。故老僧親懺。今者。物厚而心不切。令徒代懺足矣。夫行善種德。至心為上。若一轉(zhuǎn)念。即不如初念矣。況追悔哉。
于鐵樵曰。禽獸猶知報德。焉有人而不感恩之理。不知最難堪者德色。德色一露。感者生慚。慚化而怨生矣。昔有吏曾救一人之命。其人漸富。而吏轉(zhuǎn)貧。偶過其家。舉家出拜。留飲極恭。吏酒酣大言曰。汝非吾力。則妻子婢仆。以及目前所見之物。何一為汝有。今汝富而吾反貧。何哉。言訖。宿于其家。其人計曰。彼望報之心太奢。報之不能滿其意。不報。禍必及我矣。不如殺之。遂绹其首。噫。救人而反以自殺。此中自有參會巧苻之因。彼人之兇惡報應(yīng)。與吏之數(shù)命當然。姑置勿論。但舉此以戒求報者。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