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凈土(佛教解釋) 凈土,諸佛佛國清凈國土。一般專指阿彌陀佛國土。其國眾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業(yè)清凈,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又稱極樂國土。其他諸佛佛國也有凈土,不過其土中菩薩最終都將生往極樂凈土!
知足常樂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謂自知滿足則心?鞓。語本《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二:委心任運,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愿乎其外。王西彥《古屋》第一部四
三皈依三皈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轉(zhuǎn)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即歸投依靠佛法僧三寶。我們所皈依的佛、法、僧三寶,代表著佛法的全體,缺少任何一寶,都是不完整的。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是指人的儀容外表總受心靈思想因素的影響。換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靈情志必然表現(xiàn)在人的儀表上。也即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雖是內(nèi)在的,不可見的;但實際也給人外在的直觀感受。
拜佛拜佛,是指到寺院對佛像虔誠的跪拜,拜佛通常有禮佛三拜的步驟,這也是表達(dá)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shù)膹澭Y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
受持 受者領(lǐng)受,持者憶持。對于經(jīng)中的義理能夠了解而謹(jǐn)記于心,叫做“受”;了解之后能念念不忘,并且實踐于日常生活中,就叫“持”。勝鬘寶窟上本曰:“始則領(lǐng)受在心曰受,終則憶而不忘曰持。”受持可分三方面:1 受持戒律,無論出家、在家,一旦領(lǐng)受佛所制定戒法
彌勒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jīng)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
感恩感恩(佛教解釋) 感恩,《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 ,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基本解釋 1、餐前或餐后對上帝表示感謝。 2、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
謙卑謙卑 謙卑,即謙虛﹐不自高自大之意。中國人有一股祖先傳下來的骨子里的謙卑。學(xué)會謙卑,你會輕松,可以更好的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詞語解釋 指謙虛,不自高自大。 《尹文子·大道上》: 齊 有 黃公 者
佛龕 佛龕讀作「fó kān」。佛龕是指供奉佛像的小閣子,一般為木制。龕原指掘鑿巖崖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據(jù)《觀佛三昧海經(jīng)》卷四記載,一一之須彌山有龕室無量,其中有無數(shù)化佛!洞笈派痴摗肪硪黄咂哂涊d:底沙佛至山上,入吠琉璃龕,敷尼師檀,結(jié)跏趺坐,入火界定。
舍利舍利舍利,梵語音譯為(& 347;arīra),是印度人死后身體的總稱。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遺留的頭發(fā)、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后,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
四大皆空「四大」是指地、水、火、風(fēng)。世間上的森羅萬象,無論動物或植物,甚至一切無生物,凡有體相者,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一花一草,莫不由四大種元素結(jié)合而成的!缚铡沟囊馑际菦]有固定不變的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