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因緣促使你對《華嚴經(jīng)》一字一拜的?有何感受?

大安法師:是何因緣促使你對《華嚴經(jīng)》一字一拜的?有何感受?

  問:請問當初是何因緣促使你對經(jīng)文《華嚴經(jīng)》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

  大安法師答:我原來覺得自己記憶力很差,根機很鈍,所以我對凈土五經(jīng)倒是一字一拜,大概拜過三遍。就算密宗講的十萬個大頭加行吧,就想用這個拜經(jīng)來加行!度A嚴經(jīng)》,我是拜過一次,是一句一拜,不是一字一拜。那么我是覺得拜經(jīng)挺好,因為我們平時心很散亂,拜經(jīng)它能集中注意力。而且我是喜歡看書的人嘛,特別是喜歡廣覽,我想通過這個方式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一方面不要用邏輯思維,就是很簡單的——甚至是機械的,因為只有一種動作。機械的反復去做,反復去做,才能把那種分別的心給它阻斷一點。比如拜《無量壽經(jīng)》,一心頂禮《佛說無量壽經(jīng)》“如”,你就想這個“如”,拜下去。如果觀想得清凈點,這個“如”還在放光。你拜下去,然后再起來,念句“南無阿彌陀佛”。再就一心頂禮《佛說無量壽經(jīng)》“是”,你就把這個“是”拜下去,“南無阿彌陀佛”。一心頂禮……這個過程就是這么一個很簡單的,容易把那些妄想給它擋住。然后拜《華嚴經(jīng)》呢,一句一拜。一般是四個字,大部分是四個字構(gòu)成一句。但是有些佛菩薩的名號它可能比較長一點,或者他證到什么什么三昧、解脫門,它可能比較長一點。這時候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長一點,你也作為一句去拜。

  這我當時是怎么想的呢?我就想:“我身體就像電腦的一個軟件,我就給它里面輸信息——輸東西進去,也許當時記不大清,也許當時不理解,但輸進去以后,就在我們的阿賴耶識里面去儲存,去發(fā)酵,去醞釀,在那里面……可能有時候它蹦出來。”其實我的記憶力很差,我沒有著意去記什么東西,但有時候會進入狀態(tài),這個經(jīng)文就自然的出來了。這大概就是原來輸進了那個信息,以后它就能自然出來了。它不是經(jīng)過思惟的。所以特別是那些想講經(jīng)說法的弘法人士,希望他對這個經(jīng)典多拜一拜,多輸進一些信息。然后信息過來之后,順手拈來,頭頭是道。是你已經(jīng)儲備了那個材料,你不要當時去想。特別是回答問題,你說你怎么去想呢?拿著這個問題,“我要想一想”,你想個三分鐘,那人家都跑掉了。“我想好了”,一看人家都跑了——等不及。所以要當下作出反應,就是你要現(xiàn)量的觀照,同時自己有一些參照系在里面。

  這就像寫書法,你寫書法得要什么呢?就是要臨摹。我常常對很多同學說:學凈土法門,你千萬不要從自己考慮,不要從自己入手。自己都是迷惑顛倒的。就好像寫書法,你不臨摹,你就自己寫,想寫什么就是什么,你一輩子都寫不出來。你首先經(jīng)過一個臨摹,臨摹的過程實際上是建立自己一個審美的過程,一個架構(gòu)、一種模式。這個架構(gòu)、模式你掌握之后,你先入進去,再可以出來,這時候你出來的東西不離譜。你有一個模式在里面,有一個法則在里面。所以你去做鈍功夫。為什么我講,你學凈土法門一定要做鈍功夫,不要投機取巧?最后是,做鈍功夫才是最快的方法,投機取巧的方法還是最慢的方法。你投機取巧,投來投去以后一講出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人家就不愛聽,甚至自誤誤人。所以你要述而不作。那述而不作,首先把你述的東西要了解,要充實,要醞釀。我覺得這個方法,本人得到一點小小的受用,如果大家覺得好,也這樣做,我都比較隨喜,鼓勵大家這樣去做,為好。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