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不在別處

  洞山良價禪師有一次對云巖禪師問道:“老師!如果您老百年以后,有人問我,您的相貌風姿長得如何?我該怎么回答?”

  云巖禪師答道:“我不在別處!”

  對此回答,洞山禪師沉思不已。

  云巖禪師道:“良價上座,對這種事情,你以此種態(tài)度處理,可要加倍慎重小心?”

  洞山良價禪師仍滿懷疑惑,不解云巖禪師為何如此提示他?難道這種問題犯了什么忌諱?

  后來,有次洞山禪師在過河時,看見了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才醒悟到以前云巖禪師對他說的話,于是便作了一首偈: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

  洞山禪師回到云巖住的地方,說道:“老師!不管什么時候,就算無量阿僧只劫以后,您的風姿道貌我已經知道了。”

  云巖禪師道:“我不在那時!”

  洞山連忙說道:“不在別處,不在那時!”

  一個修行者的道貌風姿,百年后,我們怎么來形容他的樣子,假如這個樣子可以形容,可以說明的話,這一定是假相假貌了,因為道貌風姿是無常假相,怎可認假為真呢?修道者的真假,不從他覓,不假形容,不在別處,不在那時,超一切時間,超一切空間,法身無相,而無所不相,那就是云巖禪師的真正道貌了。

精彩推薦